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敬谦语既包括含有敬谦基义或陪义的基本固定的语汇(语素、词、短语、小句),也包括语用中的敬谦形式和手段(或俗约性的,或临时性的)。基于这样的定义,与亲属称谓有关的敬谦语包括亲属敬谦称、拟亲属敬谦称和泛亲属敬谦手段三类,前二类是语汇层面的敬谦称,后一类是语用中表达敬谦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徐丽君 《文教资料》2007,(36):46-48
谦敬词语在古汉语中极为常见,从词性上可分谦敬称谓和谦敬副词两大类。本文以《南齐书》为考察对象,撷取《南齐书》公文中常用的谦敬用语:"伏"、"谨"、"蒙"、"仰"、"窃",试分析魏晋南北朝公文中的谦敬用语的意义及其发展变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古代汉语的副词一般可以分为时间副词、程度副词、范围副词、语气副词、情态副词、否定副词和谦敬副词,现代汉语的副词分类通常不包括谦敬副词.然而古代的谦敬副词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保留了一些用法,本文将通过对古汉语谦敬副词和现代汉语中相关的谦敬用法的举例分析,来说明谦敬副词的演变.  相似文献   

4.
汉语中有许多含语素"明"的时间词,他们语义相近,以不同词性语素充当"时示"和"时基",本文分动词性、名词性、形容词性和副词介词性四方面予以修辞阐释。  相似文献   

5.
从语序来看,绝大部分副词不能放在名词性主语前,只有一小部分副词既能放在名词性主语前,又能放在名词性主语后。尽管这一小部分副词都处在名词性主语之前,但由于它们在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上功能存在着差异,导致句子呈现出不同的句法意义、语义意义和语用意义。同时名词性主语前的副词也体现出多功能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急忙""赶忙"不是短语或跨层结构词汇化而来,而是具有相同义素的两个语素并列连用成词,但与大多数并列式时间副词不同,"急忙"是两个形容性语素整合连用为形容词然后虚化为副词的,"赶忙"则是动词性语素与形容性语素并列连用为副词,是间接虚化的结果。此外,"急忙""赶忙""赶紧"在语义、语体、适用对象等方面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尊谦称、谦敬副词、委婉三个方面论述古汉语谦敬用法在言语交际中的得体性。  相似文献   

8.
评注性副词“差点儿”的蕴含和预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蕴含和预设的角度对“差点儿”的客观意义和主观意义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差点儿”的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并从预设的角度解释了羡余否定现象的产生。通过和评注性副词的比较.指出“差点儿”是介于描摹性副词和评注性副词之间的一个副词。  相似文献   

9.
湖南湘阴张林老师来信说,在文言文教学中,经常会遇到称为“敬谦副词”的词。古代汉语里的“敬谦副词”究竟有哪些呢?本刊特请朱安义老师就这一问题作答。中华是礼仪之邦“,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礼记·中庸》)。古人说话往往要加上一些表示敬意或谦卑的副词,使说话变得委婉,让对方听了觉得受用。敬谦副词原来一般都有较具体的意义,用作敬谦副词后,原有的意义被弱化和消失,只有表敬人或自谦的作用。表敬副词常见的有:敬、请、谨、猥、枉、幸、辱、惠、蒙、伏惟等。《触龙说赵太后》“: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敬诺”的意思是好吧,表示…  相似文献   

10.
"副+名"这一结构古已有之,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就有学者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在古代汉语中,涉及"副+名"结构的副词主要有情态副词、否定副词、范围副词这三类,名词是以具体名词为主。在现代汉语中,涉及"副+名"结构的副词主要有情态副词、否定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程度副词这五类,名词是以抽象名词为主。古代汉语中的副名结构语义单一,而现代汉语中的副名结构语义更加丰富、灵活,符合语言表达的经济性原则。将从语义、类型、语用三个方面,对"副+名"结构做一个纵向对比研究,表明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汉语中有一些"动+名"动词性结构复合词,动素和名素之间没有直接的动宾关系,但通过动宾关系有间接联系,学界多认为意合、支配,视动素后的名素为旁格宾语。文章立足复合词结构的句法逻辑,从古代汉语状语后置状中式的发展和现代汉语非常规宾语的界定等方面,将之确定为状语后置状中式复合词,还原复合词及相对应的句法结构的逻辑真实。  相似文献   

12.
作为修饰性句法成分,状语的语法意义在于限制和描写动词中心语,这就决定了充当状语的句法成分所必须具备的相关语义属性,它们与中心动词存在语义关联性。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发掘状语位的语义特征,并由此对句法成分作状语的情况进行解释,进而还可以做出一定的预测。此外,状位义特征规约了"地"的使用规律,即限制性状语不带"地",描写性状语常带"地"。这一研究显示,句法成分是语义语用范畴固化的一种结果。  相似文献   

13.
对粤式普通话和标准普通话中的词素、状语、指人宾语在句子表达语序上进行了比较和归纳,并根据二语习得理论中的语码转换和语言迁移理论进一步分析了导致粤式普通话语序后置现象的主要原因。研究对粤语区的普通话的规范和推广工作具有一定的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语素化"是指语言成分由非语素到语素的所有变化过程.本文主要讨论语素以下的语言单位中的音节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被赋予一定意义以后的语素化.语素化的类型主要有包括联绵词的音节语素化、音译外来词的音节语素化、字母词中的字母语素化和数字、字母重新赋义而语素化.  相似文献   

15.
汉语是一种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的语言,因而语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语法手段。汉语语序一般都比较固定,但有时候,句子的语序会发生改变,我们称之为易序现象。汉语里有很多易序现象,不但口语,而且书面语中也存在很多易序句。本文将从语用角度对主谓易序、动宾易序、状语中心语易序、定语中心语易序、动补易序等几种现象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6.
介词of用于形容词后是一个值得注意的语言现象,但尚未在任何著作中得到专门讨论,本文将of这一用法分成三类:of意思为“由……表现出的”,其补足成分为形容词所表示的某种行为的实施者,或称逻辑主语,of意思为:“在……方面”,它与后面的名词一起作为句子的方面状语;of用来表示形容词的应用情况,其补足成分为形容词所表示的动作或行为的逻辑宾语,文章随后提供了大量搭配和实例,对of的这种用法作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通过词汇化产生新词和新义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由于“无”和“所谓”长期结合使用,到现代凝固成了一个整体,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谓词性表达功能,既可独立成句,也可在句中充当谓语、定语、状语等;在语义上,其主观态度“义”明显加强,语义指向根据“无所谓”在句中充当成分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从语用价值上看,“无所谓”的词汇化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并且词汇化后的“无所谓”经常位于句尾作为信息中心,能够充分表达出说话者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盘问"一词中"盘"与"问"的语素义及"盘问"一词的成词过程,得出"盘问"一词的构词方式应属于"动+动"状中式复合词的结论,纠正了前人将其归入"名+动"偏正式双音节动词的错误。  相似文献   

19.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模因寓于语言之中,依靠语言来复制、传播,何自然称之为"语言模因"。本文针对语用学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从语用角度看语言的模因现象,激发英语语用学习的动机,并全方位、多角度提出了学习语用语言模因现象的方法和具体化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