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业内     
正"工士"学位"‘工士’学位更能体现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性和人才培养目标。"——"工士"学位提出者、湖北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李梦卿"当前的重点是怎样建立科学的职业教育学位制度,包括学位授予权的审定、学位攻读者的培养、学位的授予、与高级学位的衔接和学位评价等多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2.
"工士"学位的设立,是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学位体系的关键举措,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高职"工士"学位制度在湖北省的尝试,引发社会舆论与学术研究的多重争鸣与省思。文章认为"工士"学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位制度创新,其必要性源于社会进步性需求、教育内生性需求与学生发展性需求。高等职业教育"工士"学位的实现策略应从三个方面推进:在思想层面,需统一原则化认知;在制度层面,应完善高职学位制度的规范化体系;在实施层面,应构建"工士"学位授予与评价制度——制定学位授予标准、审定学位授予权并健全学位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3.
博士学位论文评价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士学位成为高等教育可授予的最高学位以来,学位论文就成为衡量申请者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博士学位论文的评价客观上是有条件的,包括申请者提交的论文是否包含原创性贡献,论述是否清楚,结果是否重要等。但论文评价又有很强的主观性,即同行专家是评价主体,同行专家的选择、专家本人的研究偏好、评价标准等不可避免地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学位论文评价中,过于偏重客观性或主观性任何一个方面,都可能对博士学位申请者产生影响。如何看待学位论文评价中的主观性或客观性,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针对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学位工作现有管理机制中,学位申请者信息采集完整性不够、信息采集点设置不够合理、管理流程不够严密、未实现闭环管理等问题,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管理机制。新管理机制在完善管理流程和加大信息化的基础上,实现了学位申请者信息采集完整、集中和闭环管理,建立了诚信和监督机制,对规范以同等学力申请学位管理过程、提高学位授予质量、维护我国学位声誉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学位授予权是授予学位的一种法定权力,是以学术权力为基础的行政权;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能够也应该共存于学位授予权中,学位授予是两者相互结合、共同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留学生》2014,(16):62-62
伦敦摄政大学(Regent’s UniversityLondon)是—个私立、非盈利性大学,成立于1984年,坐落在英国伦敦。摄政大学位于伦敦中部。在伦敦摄政公园内。这是英国国内第二古老、大的私立大学。并是英国已授予学位授予权的六所私立院校之一。伦敦摄政大学可以说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英国大学之一,只有15%的申请者来自英国,10%的申请者来自美国和全世界。  相似文献   

7.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总结性成果,其质量高低不仅反映了学位申请者本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也是其培养单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集中体现,影响学位论文质量的因素很多,文章就几个关键因素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从一九八一年开始实施学位条例以来,已进行过三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审批工作,目前已有238个单位获得了博士学位授予权,有权授予博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点1830个,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3798人;有545个单位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有权授予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点6407个。第四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审批工作又已经开始,各主管部门和单位,对这项工作都非常重视,高等学校的校长都亲自抓,各校在人、财上投了很大力量,都想争上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取得更多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学科、专业点。但是,收获如何?根据目前国家学位授予工作的政策和经济、科技发展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来看,各校恐怕不会完全满意。为使我国的博士、硕士  相似文献   

9.
学位授予权作为国家或某种教育机构的权利在中美两国是存在差异的。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中关两国的学位授予权管理机制在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存在很大的差异。文章对中美两国学位授予权的管理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对比研究.并得出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位授予是通过向学位申请者颁发学位证书的形式实现的,学位证书上的信息不仅客观地表达了学位授予行为本身,还蕴含高校对学位授予及学位制度的认识和理解。自行印制学位证书的政策赋予了高校一定的自主权,使高校在学位证书的信息表达上有更多空间。同时,自行印制的学位证书也将折射出高校对学位授予的认识差异,这种认识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导致高校学位授予偏离法治化轨道。在全面推进法治化建设的背景下,完善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是高校学位授予法治化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教育测量专业人才培养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关键元素之一。通过总结5位美国教育测量专业知名教授就教育测量专业人才培养展开的讨论,对我国教育测量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是:1)高校间联合培养教育测量专业人才;2)注重基础知识传授与实践能力训练;3)发挥教育测量专业组织与专业期刊的作用;4)教育考试机构应加强与教育测量专业组织的沟通。  相似文献   

12.
纵观高考建制70年的政策演变,其大致历经了统招方向的确定、遭遇否定并中断、恢复与科学化探索以及建立新高考体系四个发展阶段。由于高考制度内外部关系的复杂性,高考改革主要遵循三大逻辑,即:以满足“多维需求”为导向的适应性改革逻辑、以注重“积小变大”为策略的渐进式改革逻辑和以坚持“实事求是”为原则的稳中求变改革逻辑。从高考政策的演变特征来看,演变动力实现了由政治主导到多元利益博弈的转变,演变取向完成了由追求效率与科学到强调公平与质量的转向,演变路径基本以由试点试验到全面铺开为主。基于我国新时代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目标,未来的高考政策将呈现四大发展趋势:一是综合评价招生将成为高校招生主渠道;二是高考指挥棒将转向引导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三是高考制度体系将趋于相对成熟与稳定;四是高考改革将注重构建高质量人才选拔体系。  相似文献   

13.
法国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与质量保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法国研究生学位制度与博士研究生培养情况,分别从学位制度、博士生录取资格、企业对博士生的联合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学术交流等多个环节分析其特点,并从培养过程中的质量监控与保障两个方面着手,介绍法国博士生导师遴选制、论文撰写的指导、论文的要求和审查、学习年限、论文答辩和社会评估等情况。  相似文献   

14.
异地高考是从教育起点上解决务工随迁子女升学考试、促进教育起始公平的政策.文章从教育公平视角分析现行异地高考政策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困境:本地考生与异地考生利益冲突致新的教育不公,诱导隐患中的“高考移民”现象爆发,引发寻租、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通过促进政策内容设计的科学化、强化政策执行的监督与管理、改革名户籍制及分省配额制完善异地高考政策.  相似文献   

15.
教育政策比较研究作为学术界和行政部门共同关注的主题,已引起社会的极大共鸣.本文以中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2011-2015年联邦教育发展目标纲要》为研究对象,从政策环境、政策内容、政策评估等视角探析两国在教育政策上的差异,以期从战略角度,为国家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高中生作为新高考政策的目标群体,其对改革新政的认同与否直接关系到政策的实施效果。本研究从目标群体视角研究山东省新高考政策的认同度,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山东省5所高中学校的高中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目标群体对新高考政策的整体认同度较高,但有些方面的措施仍有待改进和调整,比如减负初衷并未完全实现,人们对等级赋分的科学性、综合素质评价的可信度等存在一些争议。鉴于此,教育主管部门应保持新高考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探索体制创新;加强对学科教学的专业引领和指导,寻求深度与广度之间的平衡;提高微观制度设计的专业化水平,优化等级赋分方式;规范具体评价标准,健全综合素质评价的诚信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In keeping with the theme of the 40th anniversary issue of EJTE, this article looks back and forward at US teacher education accountability. It argues that “holding teacher education accountable” has been the major approach to reforming teacher education in the US for the last two decades, assuming that enhanced teacher education quality depends on vigilant public evaluation and monitoring of outcomes related to teac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programs, and teacher candidates. This article looks back at the “era of accountability” by examining five policy, political,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s that contributed to its emergence and strong hold on US teacher education. Looking forward to the future of teacher education accountability in the US,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we need a new approach – democratic accountability in teacher education – which is based on intelligent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 for students’ learning including democratic knowledge and skills, strong equity, and genuine collaboration with multiple stakeholders.  相似文献   

18.
教育政策可以划分为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横向教育政策是针对国家教育事业发展整体所确定的行动依据和准则,包括教育公平政策、创新人才培养政策、教育体制政策、教育信息化政策和教育国际化政策。纵向教育政策是针对不同类型与层次的教育所制定的具体行动依据与准则,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等领域的教育政策。基于我国横、纵向教育政策关键问题的本质、特征与原因,应依据党的十九大对教育事业做出的总体部署,从教育质量认证与评估体系、人才资历框架构建、教育内涵发展模式转变、优质教育资源扩大、产学研融合发展等方面制定颁布、修订与创新教育政策内容。  相似文献   

19.
The educational reforms that began in the 1990s have changed Brazilian universities’ direction from welfare state institutions to market organisations. In postgraduate education, strategic alliances with international agencies, governments and corporations have become closer. At the same time, there has been a push for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knowledge and more efficiency – with quality assurance and accountability systems.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olicy enactments’ proposed by Stephen Ball and collaborators, aims to analyse the interpretation and translation of Brazil’s postgraduate education programmes’ evaluation policy. The data are derived from interviews with co-ordinators of four Brazilian postgraduate programmes in education – all regarded by the Higher Education Co-ordination Agency, CAPES, as programmes of excellence and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 (during the assessment triennials of 2004, 2007 and 2010). The data analysis provided a crit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evaluation policy as policy enactment, and of the small margin for manoeuvre in decision-making in response to the policy and performativity’s effect on academic subjectivity and collective practice.  相似文献   

20.
中国研究生教育逐步形成了自身的基本理论体系,其基本内容主要有: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指向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生教育在性质上归属于精英教育;研究生教育中采取课程与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主要实施导师负责制;研究生教育是中国学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接触学术研究。从内在逻辑来看,指向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的应然逻辑;精英教育的定位是研究生教育在教育性质上的实然逻辑;采取课程与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是研究生培养中的过程逻辑;导师负责制是中国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管理控制逻辑;将研究生阶段设置为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阶段,是中国社会对高等教育中的教育层级设置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