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刊第四期发表郁文同志《新闻界的一件大事》一文以后,一些读者来信对新闻职称改革提出了不少问题,希望进一步了解这方面的情况。本刊记者为此走访了全国新闻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在他们的帮助下编写了这篇问答。  相似文献   

2.
现在,西安市大街小巷新修起一批公厕,各路口也竖起醒目的“公厕”牌子,人们上厕所方便多了。看到这些变化,有人一定会想起《陕西日报》在去年年底所抓厕所问题的连续报道。上厕所问题,说起来是“区区小事”,好象不足挂齿。但对具体人来说,急着解手而找不见厕所,那可真成了“大事”,还关系到城市文明建设。所以,《陕西日报》从十一月十六日起,到十二月十六日止,连续登了七篇报道(其中有该报记者荀元虎同志采访的六篇)。从批评西安市厕所脏而少开始,到西安市  相似文献   

3.
大事是历史的坐标,大事是记者展现才华的舞台。2008年是中国的多事之年,冰雪、地震灾害让我们蒙受了物质财富损失、承受痛失亲人之痛;北京奥运会的圆满成功、“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顺利飞天则让我们民族更加坚定了走向辉煌的决心和信心。在这道雄浑的历史画卷中,到处可见新闻记者的身影,他们为生灵遭受涂炭而太息,为生命创造辉煌而讴歌,  相似文献   

4.
《新闻业务》第四期发表郁文同志《新闻界的一件大事》一文以后,一些读者对新闻职称改革提出了不少问题,希望进一步了解这方面的情况。新闻业务月刊记者为此走访了全国新闻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在他们的帮助下编写了这篇问答。现转载于此,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一案头放着一堆稿件,两篇稿件的题目映入眼帘。一篇题为:仔猪充狗崽母犬当“奶妈”农民王生用母犬哺育仔猪三十头全部成活另一篇题为:本市召开学习十三大文件讨论会这两个标题一看就清楚:前一个标题是认真制作的,而后一个标题没有下过功夫。这使我想起了平日编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即有的记者写稿下功夫,而做标题是马虎的。为什么有的记者写稿做题都认真,而有的记者写稿下功夫,做标题却马虎呢?关键是对制作标题的认识不同。有的记者认识到认真写稿是自己的职  相似文献   

6.
作为“人”的记者:灾难情境中的新闻伦理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雄 《视听界》2008,(4):31-35
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给中国的记者们设置了一个令人压抑的灾难性采访——报道情境。地震不仅震撼着全体国人的心,也震撼着我们对媒体。记者.新闻伦理等基础问题的认知。记者是特殊的职业工作者,他们担负着向全国人民报道地震全过程的重担;与此同时。记者和他们的报道对象一样,也是有血有肉的人。这样,一系列问题便浮现出来:记者如何在灾难性情境中从事新闻报道?当“记者”和“人”的身份发生冲突时,如何权衡和取舍?汶川大地震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新闻伦理在特殊情境中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7.
记者挨骂     
2008,是中国记者最忙碌的一年。这一年,大事一件接一件。报道这些大事,记者是尽了力的,效果有目共睹。但是,有的也挨骂了。  相似文献   

8.
很幸运,好时候让我们赶上了。说这话,丝毫没有“国家不幸记者幸”的意思。只是想说,2008年发生在中国的几件大事,确确实实举世瞩目、惊天动地,而大事当头,中国的媒体和记者表现相当出色,不负国家和民众,真正发挥出了新闻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在对美国媒体的考察中发现,美国日报一般不给记者规定按月或按周计算的发稿数量定额。报纸管理的重点是管编辑。他们认为,为所有记者制定一套统一的“干活”标准是很难的,例如跑警察局的记者可能会一天写3篇稿,而跑工业环境的记者可能  相似文献   

10.
在中外新闻史上,从美国记者斯诺的《西行漫记》到成国著名记者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从阎吾的做后凉山》到吕岩松的《我亲历巾国使馆被炸入这一篇篇一件件闻名于世的新闻力作名篇,都是他们深入危险腹地,凭着“将脑袋系在裤腰带上”,“脸烂得使熟人也不相识了”的顽强作风所凝聚而成的。因此,没有顽强的作风是出不了好新闻的。好新闻来自于记者的顽强作风修养。通常说来,记者的作风修养包括思想作风修养和工作作风修养。记者的思想作风修养,就是要求记者要有一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水平和党的政策水平,具备无产阶级的立场、…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浪微博”的推出,中国开始进入微博时代,“用140个字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每一分一秒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在电脑、手机前记录着最新鲜热辣的大事小事,每一个人仿佛都成为记者编辑,这一瞬间的功夫威胁着传统的“纸媒”,下坡路甚至消失的阴霾笼罩,“纸媒”就此进入尴尬的报网竞争时期.如何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争取到更多读者“留守”?这是当下纸媒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今年10月,芬兰总统科伊维斯托和夫人应邀来华访问。随行的芬兰记者在10月13日的《南芬兰新闻》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饿狼扑食》的消息。文长仅100多字,照引如后: “中国人十分友好,可是他们的某些习惯让人看不惯。比如他们在饭桌上毫不谦让。“当芬兰记者星期二来到外交部为他们准备的自助晚餐桌前时,中国自己的记者们早已吃掉桌上一半的食物。每次添上新菜时,中国人都成群地涌上前争抢。“一位常驻中国和远东的记者说,这种现象在其他地方也很普遍。饭菜装饰得很美观,可人们并不欣赏它,而是习惯于赶快把它抢到手。”西方记者用手中的笔把中国同行描绘成“成群”、“扑食”的“饿狼”,我作为新闻界的一名老兵,读后如同一杯苦酒下肚,心里很不是滋味。  相似文献   

13.
新闻主题在新闻写作中占据着关键位置,它支配着一篇报道的选材和报道角度,反映着记者对客观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也决定着一篇报道的社会效果。本文作者在地市党报工作了20余年,针对年轻记者对新闻实践认识不足的问题,结合报道案例,总结出四类因忽略主题而破坏了报道效果的做法。  相似文献   

14.
“议程设置功能”作为一种理论假说,最早是由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肖在1972年《舆论季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出来的。他们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salience)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15.
什么样的能力对记者最重要?我认为是思考能力。 当记者的都想采写出能产生巨大社会影响的新闻作品。所以相当多的记者在工作几年之后,经常想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新闻采写能力。 这个问题对有十几年新闻工作经历的记者尤其迫切。讲经验和采写技巧,多少也有相当的积累;讲有点影响的新闻作品,多少也写了一二篇。但往往在这个“时节”,他们都面临着寻求新突破、再上新台阶的挑战。作为这类记者群体的一员,我愿意抛砖引玉,与同行探讨一下怎样不断地“否定自己”、“创新自己”。 (一)要做一个有思想的记者,关键要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的话:2008年,中国大事频发,记者的身影跃动在每一个现场。大众报业集团的年轻记者们,与全国的新闻同人一起,奔波在路上,思索在路上,收获在路上。第九个记者节来临之际,祝所有新闻同人节日快乐!今年是我6年记者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一年,四次入川,两次生死考验,写满4个采访本,发表稿件70多篇。  相似文献   

17.
有人把遍布祖国各地的人民日报驻地记者形象地比作排球场上的“一传”。“一传”并不是把稿件直接传到版面编辑手中,而是传到“二传手”———记者部编辑组,由他们编辑并经部领导阅改,输入稿库,供版面选用;重要稿件则送相关领导直至总编辑、社长审阅。“二传手”是一个特殊的集体。他们是人民日报记者,却少有机会外出采访,名字也极少见报;他们是人民日报编辑,但并不是版面责任编辑,不能决定稿件是否上版。然而驻地记者的每一篇见报稿件都倾注了他们的心血,都凝聚着他们默默无闻的辛勤劳动。明知相当数量的稿件将要“牺牲”,仍善待每篇来稿,…  相似文献   

18.
北京奥运会已胜利闭幕。参加报道这次体育盛会的境内外记者超过2万人。这其中有一类记者,他们并不直接报道比赛,而将视线锁定在北京乃至整个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他们叫非注册记者,运用的是“大奥运”视角,而其中专程来华的外国记者,更是“拿着显微镜看中国”。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产生了7位外交部长,他们在外交舞台上各具特色的表演,为我国在世界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和政治地位。三言两语就能解决复杂的外交问题,又可以在笑谈间使挑衅的对方尴尬难堪。诸如一位外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在美国,人们总是仰着头走路,在中国,为什么人们走路总是低着头?”周总理回答:“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走的是下坡路嘛!”  相似文献   

20.
我们的邵云环、许杏虎、朱颖这三位中国记者,为反对霸权、伸张正义、呼唤和平、传播真理而血洒南斯拉夫,以身殉职。他们是和平卫士,是正义化身,是传播真理的文明使者,他们的光辉形象将永垂青史,光照千秋!三位英雄倒下了,一批中国记者仍然舍生忘死地继续在南斯拉夫战斗着。从这批前仆后继的中青年记者身上,世人看到了中国记者良好的职业形象,看到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希望。占我国新闻记者绝大多数的中青年记者是我国跨世纪新闻采访队伍的主力军。他们年富力强,大多受过高等教育,知识面广,富有工作活力和创新精神;但也应承认,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