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周杏 《文教资料》2009,(15):70-71
谭盾,享誉全球的作曲家,被称为"东方的凯奇".他的作品得到海内外音乐界的一致赞扬.他在借鉴中国民间音乐元素的同时,结合现代音乐创作技法,将这些元素进行发展与升华.他的每部作品都在音乐创作中力求创新,赋予了音乐新的生命,同时也给我们音乐创作带来了新的空气,即摆脱了19世纪共性时期的固定创作模式.这是一种思维的革新,一场创作理念的革命,是作曲家采用了新音响、新思维、新结构、新模式的一种探索,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细川俊夫作为当代音乐创作舞台上较为活跃的作曲家,拥有鲜明创作风格与个性化音乐语言。这和他作品中不容忽视的亚洲音乐元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他的创作之路上,除了严格的西方音乐创作技术训练之外,细致深入的学习了日本的本土音乐也是他形成自己创作风格的重要因素。同时,他本人的学习历程以及形成目前创作风格的过程在作曲教学层面上给予学习者重要的启发:本土音乐对当代音乐创作的重要影响已经不再是仅仅停留在对本土音乐的移植上,深入的了解本土音乐外在形式下的内涵,将其中的精粹吸收并与相对应的技术手段相结合、转化成为当代音乐崭新的符号,是在作曲教学过程中需要着重推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小提琴进入中国后,小提琴家与作曲家逐渐借鉴西方小提琴音乐创作手法与手段、结合中国人审美爱好与音乐审美习惯出发。探索小提琴音乐性民族元素的有效融入,将民族音乐创作材料与民族思维方式、民族特色旋律有效融合改编。创作了众多中国音乐审美特质的小提琴作品,也使小提琴音乐更加符合国人审美目标,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喜爱,成为了我国音乐中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此背景下简要分析民族新音乐元素在中国小提琴作品中的应用,希冀促进中国小提琴创作进一步发展,充分展示中国民族性的音乐元素。  相似文献   

4.
在音乐学术界当中,对于柴科夫斯基所属派别这个问题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因为他的作品一方面揉进了太多的俄罗斯民间音乐元素,如<1812序曲>、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等作品,都大段而且原封不动地引用俄罗斯民歌,这是民族乐派的典型创作手法;而另一方面,柴科夫斯基又是一位具有浪漫主义音乐观的作曲家,在他的作品中随处可见反映其内心世界情感的段落,这种浪漫主义音乐创作的重要特征也是柴科夫斯基与民族乐派作曲家之间最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德米特里·鲍里索维奇·卡巴列夫斯基,前苏联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创作了多种体裁的钢琴音乐,钢琴奏鸣曲则是他音乐风格的集中体现。《第三钢琴奏鸣曲》创作于1946年,是卡巴列夫斯基众多作品中颇具代表性的一首。这部作品打破了原有的音乐语言元素,融入了俄罗斯民间音乐元素,体现了民族性和传统性的创作风格。本文从民族性和传统性和创新性三方面论述了卡巴列夫斯基的音乐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6.
黎英海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在声乐、器乐创作与音乐理论研究领域里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春晓》是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创作整理的艺术歌曲。在这首歌曲中,他以独特新颖的艺术构思和形象的表现手法,使作品中的文学形象和音乐形象融为一体,成为音乐创作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文中主要通过这首作品的创作技法和特点分析,以充分展现作品内涵。  相似文献   

7.
费德列克·法兰西斯·肖邦(Frederic Francois Chopin,1810-1849)在所有浪漫主义乐派的音乐作曲家中都是最令人欣赏的作曲家,同时也是十九世纪初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键盘作品,其音乐地位之高可谓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代表。首先以"夜曲"之名进行创作的是英国作曲家约翰·菲尔德,而肖邦吸取了他的夜曲创作的思路与经验,并将夜曲这一风格带入到一个更高的境界。肖邦共创作二十一首夜曲,并运用了多种技巧与音乐元素,结合作曲的曲式、和声及主题旋律,本文针对肖邦的创作手法进行分析与探索。  相似文献   

8.
杜鸣心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在数十年的音乐创作实践中,他以扎实深厚的传统作曲技法为基础,合理借鉴现代音乐创作的思维方式,逐步形成了以格调高雅、感人亲切、朴素飘逸的音乐语言为特性,以调性音乐体系与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相结合为切入点,以视角独特、清新、具时代感的旋律写作而见长的、融入个性化世界观的音乐创作风格,创作出了许多杰出作品,其中尤以钢琴音乐创作更为突出,并因之享有特殊的地位,在我国乃至世界音乐界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他的创作经历的回溯,阐释其艺术观念的形成与特定时代的关联,并论述其钢琴作品创作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西方音乐之父"巴赫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为后世的音乐创作奠定了基础,对于西方音乐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巴赫的音乐贡献主要集中在他的三个创作阶段,文章以巴赫的创作阶段为切入点,具体分析其在每个阶段的音乐创作,并列举具体的音乐作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马思聪是我国第一代优秀小提琴演奏家、著名作曲家和杰出的音乐教育家,他为我国近现代音乐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中国创作音乐的发展长河中,马思聪的创作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马思聪《思乡曲》作品的分析,来彰显马思聪的音乐创作风格全貌。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是世界著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他曾以钢琴家的身份在国内和欧美各国演出,钢琴音乐在他的一生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仅钢琴协奏曲就5部。他的音乐创作是传统技法与现代音乐创作手法的完美结合。本文就普罗科菲耶夫《第一钢琴协奏曲》来探析作曲家在该作品中的艺术创新。  相似文献   

12.
作为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肖邦是历史上第一个把叙事曲这一体裁运用到钢琴曲创作上来的作曲家,其音乐创作的代表性手法较为集中地体现在他所创作的四首大型钢琴叙事曲中。本文尝试从叙事曲的悲情、结构和节奏等方面阐述浪漫主义音乐语言及其风格手法在其钢琴叙事曲中的运用,以求展示肖邦钢琴艺术宝库的绚丽多姿和博大精深,为更深刻地理解和拓展钢琴音乐的表现力提供一定的借鉴或启迪。  相似文献   

13.
鲍元恺的交响曲是中国交响乐在近现代发展中的延续。作曲家在继承前人基础上不断积累经验,挖掘民族化元素,并兼容并蓄地借鉴和吸收西洋音乐创作技法,融会贯通地将两者结合到一起,创作了一首又一首主题突出、风格鲜明,集民族化、戏剧化、交响化于一身的交响曲,为中国交响乐在现代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鲍元恺的交响曲是中国交响乐在近现代发展中的延续。作曲家在继承前人基础上不断积累经验,挖掘民族化元素,并兼容并蓄地借鉴和吸收西洋音乐创作技法,融会贯通地将两者结合到一起,创作了一首又一首主题突出、风格鲜明,集民族化、戏剧化、交响化于一身的交响曲,为中国交响乐在现代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德彪西是西方音乐历史发展中不得不提的一位人物,在他的作品中融合了多种元素,其中以东方元素和印象主义最具代表。德彪西在创作中借鉴了文学、绘画的创作风格,将多种元素融合在自己的音乐中,展现出了独具特色的音乐面貌。本文以东方元素在西方情境下的展现为出发点,来探寻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中的体现。首先对东方元素出现在德彪西的音乐情境中对缘起进行了探索,清晰的看到了东方元素的来源。然后对音乐形态和音乐内容的表现进行分析,来探寻东方元素在作品中的具体表现。最后通过对东方元素和印象主义结合的品尝,来感受德彪西钢琴音乐的艺术色彩。  相似文献   

16.
钢琴二重奏是室内乐的一种形式,是指钢琴四手联弹和双钢琴。自20世纪60年代钢琴二重奏音乐开始出现在中国钢琴音乐创作领域,进入21世纪,中国钢琴二重奏音乐在作曲家孜孜不倦的探索中逐渐走向成熟,呈现出崭新的多元化风貌,这些作品都深刻蕴含着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和传统文化元素。本研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国内近50年来的作品进行梳理归类,并针对个案作品的题材体裁、创作手法予以具体呈示。着眼于未来发展,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要将学习西方技法与汲取民族文化精髓兼容并蓄,博采众长,方可写出既能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又能立足于国际音乐舞台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17.
李遇秋是我国当代手风琴界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他的手风琴音乐创作立足于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以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为创作素材,结合西方作曲技法,并在和声与曲体结构以及演奏技法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使作品洋溢着浓郁的民族风格与现代气息,对中国的手风琴创作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贝多芬是伟大的古典主义作曲家,一生的创作数量浩瀚,种类繁多,在音乐史上地位举足轻重,被尊称为"乐圣"。他的32首钢琴奏鸣曲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音乐体裁,后人将其作品和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与《圣经》类比,誉之"音乐中新、旧约全书"。他的钢琴奏鸣曲的第一乐章大部分采用奏鸣曲式写成,但也有非奏鸣曲式的,这体现了他对传统奏鸣套曲结构布局的突破,这对后来作曲家的音乐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笔者通过对贝多芬四首钢琴奏鸣曲非奏鸣曲式的第一乐章这一结构现象的分析与研究,试图为丰富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研究尽一些微薄之力,为钢琴曲的创作及演奏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德国作曲家约翰奈斯·勃拉姆斯作为浪漫主义音乐最后阶段的大作曲家,其音乐创作涉及了多种音乐体裁。其艺术歌曲的创作具有亲切、纯朴、真挚、细腻的艺术风格,同时勃拉姆斯热衷于古典音乐体裁和民族民间音乐的创作,他是欧洲音乐史上具有双重艺术风格——"既回首过去,又展望未来"的史无前列的作曲家。《摇篮曲》就是他令人迷醉、流传甚广的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20.
戏曲艺术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瑰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地位。我国作曲家将戏曲元素运用到小提琴作品中,创作出大量的即体现了中国传统戏曲风格又展示出小提琴音乐特质的作品。这些形式独特的作品,拓展了小提琴演奏技术,为演奏者二度创作提供了更宽广的艺术平台。本文将从小提琴作品的创作历史、小提琴演奏与戏曲艺术融合等方面分析戏曲元素在中国小提琴作品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