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泉 《收藏界》2011,(9):72-73
在《收藏界》2010年第10期,曾刊文介绍一枚铜质"[ ]寗通宝"钱,文章作者认为属稀世珍品,或可能还是一枚母钱。该钱直径36.8毫米,厚3.3毫米,重19.5克,此钱奇就奇在"寗"字上。编辑部和董大勇先生对这枚钱币加了一段导言,认为刊出后可能存在两种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2.
杨学礼 《收藏界》2011,(1):79-79
本人早先收藏一枚"第一重四两"古钱,钱径41.4毫米,穿径8.6毫米,厚2.4毫米,重20克。此"第一重四两"钱面有外廓,背平素,与大"半两"相同,品相佳美,通体硬绿锈包浆,轻掷于地,则哑然,而无转音亦无破音。钱面文是非常精美的小篆,笔划均匀,结构完美,是一枚珍稀的砝码钱。  相似文献   

3.
李家和 《收藏界》2010,(9):77-77
五年前,我于古玩市场购得一枚铁钱,开始以为宋钱,在香蕉水中浸过后,才看出"崇庆元宝"四字。 该钱直径3.3厘米,穿径0.85厘米,厚3.2毫米,外缘微微凸起,"元"字右下方有缺口(照片色彩比厚钱稍重)。  相似文献   

4.
蔡炳根 《收藏界》2010,(11):77-77
笔者藏有一枚"太平天国"大花钱(图1),黄铜质,直径109毫米,厚4毫米,重210克,钱体较为轻薄,红斑褐锈,包浆熟旧,图纹清晰。在花钱正面有"太平天国"四个宋体字,字体端庄严谨。笔划有力,边沿框内凸起"双龙戏珠"纹,龙体粗犷,顶端"宝珠",火焰四射,下端龙尾之间饰有"寿山福海"纹。花钱背面正中"圣宝"两字,庄重得体,两旁"双凤朝圣",起舞翩翩。边沿框内饰有宝盖、法轮、金鱼、宝伞、妙莲、宝瓶、盘肠、法螺八吉祥图。  相似文献   

5.
刘万春  梁萍 《收藏界》2010,(12):86-86
笔者刚拿到一枚宋代"成平元宝"时,不禁惊异。此钱重量竟18.5克,钱面直径27毫米,背面直径27.5毫米,厚4毫米,泉面直径小于背面,类似折二型。宋代成平钱有宽缘、厚肉、锅底、四决、四出等版别,皆少见稀贵。说实话,想在现今假货横行的日子里,要轻易收藏到一枚品相好、稀少的成平古泉,机会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6.
刘岳 《收藏》2011,(5):106-106
多年前,我收藏过一枚奇石——"红楼梦影"。 此石为天然玛瑙原石,长5.5厘米,宽4厘米,厚3厘米。主体为白色半透明状,强光照射下呈粉红色。在其一侧,天然形成一片人形深红色斑状突起结构,上部边缘高于周围表面约1毫米,  相似文献   

7.
王钢 《收藏》2011,(4):104-104
笔者藏有一枚形制特殊的花钱,俗称挂花。其面文为"元亨利贞",背文为"黄金万两";材质为黄铜,通长61毫米,宽41毫米,厚3.3毫米,重36.4克(见图)。  相似文献   

8.
赵承 《收藏》2012,(3):116-119
笔者藏有一枚辽宁开原地区出土的铜质小平"乾元重宝·东国"钱(图1),直径24.5毫米,厚1.9毫米。此钱分为铁、铜两种材质,铁钱存世相对多一些,铜钱极少,目前存世只有10枚左右,相当珍稀。此类钱币出土地点一般在中国东北及朝鲜半岛北部。此钱昔被东亚钱币界认定为高丽王朝穆宗时代所铸,但这个认定疑点颇多。笔者认为"乾元重宝·...  相似文献   

9.
一枚老玉币     
严志清 《收藏》2015,(7):67
笔者家藏一枚五铢老玉币(见图),品相完好。其玉色青白夹杂黑斑,年代看似较为久远。直径27毫米,穿孔5毫米,外缘边宽2毫米,厚5毫米,重9克。玉币正面有篆书"五铢"两字;背面有太阳、月亮图案,寓意日月光华、天长地久,持有者将一生幸福、吉祥如意。玉币边缘  相似文献   

10.
袁华惠 《收藏界》2010,(6):95-96
多年前,笔者集得一套光绪开炉吉语钱,一套十品,一品一语,隶书直读,背文均为篆书"宝泉"二字,系京局所铸。外径27.3毫米,厚1.7毫米,重6.5克,枚间数据略有差异。包浆灰黑色,为了搞清材质,我磨去了一钱的一段边道包浆,其色泽和硬度类似白银,但由于未经科学检测,所以未能确认其材质。最近,我从赵立仁等三先生所编著的《中国金银古钱币》一书中,  相似文献   

11.
笔者藏有一枚"咸丰元宝"宝苏当五百大钱。钱径57毫米,穿径11毫米,厚4毫米,重64克。精黄铜质地,包浆坚实,温润有光泽,钱体突出部分磨损自然。文字清晰,字口深峻,除径稍小于谱载者外,钱文书法完全一致。"咸"字,第七笔的折弯钩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12.
新莽朝铸币可谓精多,"货泉"、"大泉五十"版别更丰,现将六枚新朝古币向众展示如下:新朝"货泉"(图1)直径21毫米,厚1.9毫米,重1.8克。此枚钱币双面红斑绿锈覆盖,"货"为细字,大开口肥"贝"隔轮,离郭较近,"贝"部写法与正版不同。此币中的"泉"字少左半边,无改刻痕迹,属于原范所致,就是"半  相似文献   

13.
王蕤 《收藏》2009,(10):134-134
笔者藏有一枚花钱,正面横读楷书“鸳鸯”二字,钱背面穿左右各一方胜图案。此钱黄铜质狭缘细廓,径37.5毫米,穿8.5毫米,厚22.7毫米,重15克(见图)。制作厚重精整,轮廓深峻,钱文书写道劲有力。  相似文献   

14.
覃冠华 《收藏界》2013,(4):66-66
这两枚大型吉语花钱,一曰"富贵荣华"(背阳纹后天八卦图文),直径85.3毫米,重170克,背面八卦文"巽"字中的"共"字有点沙眼。二曰"福禄寿星"(背阳纹福禄寿星图案),直径84.9毫米,重150克。这两枚大型吉语花钱,一是大,二是少见,均为传世古。所谓大,大于80毫米以上的  相似文献   

15.
严志清 《收藏》2014,(8):89-89
民谚曰:"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于是,人们便在农历五月五日这天喝雄黄酒、插艾草、挂菖蒲,给孩子系五色丝绳,戴驱除五毒的肚兜,缝制装有香料的荷包等,以图驱邪辟恶,祈求平安。民俗中也有给孩子佩戴"五毒花钱"的习俗。笔者曾见过一枚十分精美的"驱邪辟恶"五毒花钱,直径50毫米,厚2.8毫米(见图)。  相似文献   

16.
韩文岐 《收藏界》2012,(2):77-77
我收藏的古币中,有一枚钱文为"大泉五十"背"宜泉吉利"钱,此钱为西汉末年新莽朝所铸吉语钱。该钱直径为27毫米,穿径10毫米,厚1.4毫米,重2.3克,钱体为绿锈包裹,包浆熟旧自然,乃开门见山之品。钱文书体为悬针篆,笔法老到,字体清秀美观,铸造精良。不论从形制上、书体上,还是铸造工艺上均体现了新莽朝铸币技艺的精湛高超。  相似文献   

17.
苏国治 《收藏界》2011,(9):71-72
异彩纷呈的非行用品辽钱中,铜多银少,金者罕见。面为"应历通宝"钱文,背高浮雕全龙图纹的金钱,在辽钱中尚属首见。"应历通宝"金钱,外径22毫米,厚2.1毫米,其中浮雕高1毫米,重量4.2克。钱面规制,轮廓周正,字廓高挺,字口深峻。钱文隶书,右旋读,辽风彰显,时代气息十足。钱背是在凸出的台面上,按顺时针方向,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20,(10)
正这是一枚圆形银质花钱(见图),直径44毫米,厚1.25毫米,重5.6克。从做工和包浆来看,当为清代中晚期所制。正面图文为手工錾刻,有边宽约6.5毫米左右的同心圆线圈,内有"文王百子"四字,字体端庄工整,刚劲秀美。字与字之间,以花叶相隔,圆心处开有方孔,孔外錾有方线框,寓意四方平安。字和花叶之间的空隙处,布有鱼子纹饰,象征着子孙满堂。  相似文献   

19.
去年,笔者收藏到一枚日本厌胜钱。此钱红铜质,锈色沧桑,包浆熟旧。经测径35毫米,厚4毫米,重20克(如图)。此钱面文“富国强兵”四个篆字,其篆法与众不同。如“国”字中的“戈”字,置于“国”外,而“兵”字的两点,似满弓之箭。此币尤为特殊的是钱背铸有一只猛虎,张着大口,翘着如鞭的尾巴,虎虎生威。  相似文献   

20.
笔者于前些年在市场上收集到一枚"咸丰元宝"宝川当百大钱。奇特之处是"咸丰元宝"的"宝"字,非"尔"宝和"缶"宝,而是双"王"宝,即"(?)"。此钱为传世品,传世包浆。材质黄铜,直径49.6毫米,穿径7毫米,厚4.5毫米,重50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