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六式:青龙探海铁爪功此功练习可分两步进行,先练双掌腹卧撑。早晚练习各做50-100次,待臂力、腰腹力、腿力增大后,改练五指俯卧撑。要领是:两脚靠拢,两脚尖着地,两臂伸直,双手十指尖触地(图1、2)。接着两臂弯曲,身体下降,同时吸气(图3),然后两臂撑直,鼻子用力喷气。一起一落为一次,共练50次。注意:开始时是做不到要求的,可分几次练习,最终达到练习的要求。功理:活气活血,增强臂力和指的功力。  相似文献   

2.
朱启辉 《精武》2006,(8):17-17
头倒栽碑是少林功夫,是历代少林武僧在长期的艰苦训练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堪称少林绝技。此功易练速成,分为六势,练法如下:第一势找个空气新鲜,环境清幽,有一堵坚墙的地方,距墙约1米处站立。双脚并拢,身体前倾,用头顶在墙上,身体要直,脚后跟抬起,脚掌着地,双手背起放于背后,自然呼吸,意念内气自脚心(涌泉穴)上升至头顶(百会穴)。初练时坚持3分钟,渐渐增至15分钟。收功头顶离墙,自然站立,双手从身体两侧  相似文献   

3.
篮球基本功包括手功、脚功、腰功和眼功。训练的内容与方法:一、手功训练:(1)双、单手持球翻转练习,双手胸前持球,肘自然下垂,上臂靠近胸两侧,运用肘关节作轴。前臂轻微向前推动时,双手手腕翻起;当前臂向后收回  相似文献   

4.
回春一丹功     
此功结合气而动,屏气而吸,畅入呼吸自然,如入无物之中,心中所想之事尽善尽美,无喜无忧,回归自然,气动而移。此功可通经络,止痛,坚持练尽,对各种疾病皆有治疗作用。准备式双脚自然分开立站,完成中天动作后双手在腹前相叠,左手在上,掌心皆朝上,两手大拇指相对,双臂略向外撑,眼轻闭,舌顶上颚(图1)。第一式台日归来1头渐渐向左转(图2】。随之上忙也略问王传,同的双腿屈膝路下蹲,双手出开始回三到方伸出《图引。2上体渐渐在转,双腿保持屈膝,双肩自然间召转动,用动方手向在、同上\向后弧形运动,甚胃屈的抬至胸后*闯,…  相似文献   

5.
本人习练古劳咏春拳自有一套练功方法。每天早上5点钟练习内功心法,学练时要心静,思想专一,全身放松。首先练换气,将体内之气吐出,然后将清新之气吸入。接着要练喷气,将气吸入体内意守丹田,同时双手升高与肩齐,双手向前打出的同时将气喷出。这样每天坚持练习,三年之后就可以将  相似文献   

6.
王行洪 《武当》2023,(1):6-7
<正>笔者练习传授太极拳数十年,把多位大师的口传心授结合起来,并根据自身体会,总结出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收功方法。按此法收功,事半功倍,好处良多,具体如下:众所周知,在练习太极拳套路的最后,要行收功式。即双手从体侧自然上举,举过头顶后,双掌指尖相对,掌心向下,在体前缓缓自然下落至小腹前,全身放松,内气随之自然下落,入地三尺。此为通行做法。在此基础上,可进行系统收功训练。收功式可行一遍,也可行数遍,建议行九遍,具体以习练者感觉自然舒适为准,  相似文献   

7.
道门九转功     
《健身科学》2012,(5):37-37
一、静功l、太极混圆式:晨时择空气清新之地面东而立,双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双手手心向体内抱合在气海穴处,意注丹田,想像身处鸟语花香自然之境,周身内气混圆鼓荡。练功时间在15分钟以上为宜。2、收功:练完以上桩式后,双手分别从两侧划弧,似抱一圆球般至丹田处下按,掌心向下。如此往复八次以上为宜(练时意想天地自然之灵气渐渐归收于下丹)。  相似文献   

8.
基督站功     
第六式降世1.双臂渐渐下落,双手下按至腰高,同时左膝略向内合,正对前方,双腿仍为右实左虚,头渐渐向左转(图27)。2.双手继续下按,与髋同高,分别置于髋的两旁,掌心朝下,指尖朝前,同时左膝提起,右腿蹬直,头左转(图28)。3.左脚向左自然下落,身体重心仍在右腿;同时两臂屈肘分别向前例方抬起,双手与肩平或略高于肩,双手间的距离要宽于肩,屈腕放松,指尖朝前,掌心斜朝下,头仍左转(图29)。4.身体重心左移,同时双手渐渐下按,当按至与腰同高时,身体重心已移至左腿(图30)。接着右腿提起,双手继续下按,按至与髋同高…  相似文献   

9.
第八式炼丹炼性1当上式最后一次双臂下浩,双腿蹬地伸直后,身体渐渐左转,右脚以脚尖为轴转动,身体重心渐渐向右腿移动,变为右实左虚,左脚跟提起出以脚尖为轴随身体一起转动,使两膝皆正对右方。当以上的右转动作接近完成时,双腿便略屈膝下蹲,同时双臂屈肘抬起至胸前,两虎口相对,手腕放松,吸气(图32)。2进一步屈膝下蹲,使身体重心降得更低,左脚踝关节下压,脚背压向地面;同时双手随之按,降至腹前(图33),呼气。随后,两腿蹬地,要体重心略略升高,双手也抬至胸前。继而又再次下蹲下按,重复多次。始终使双腿保持右实左虚。…  相似文献   

10.
十、乾坤开合功 乾坤开合功是修炼丹田混元气与天地混元气共同鼓荡的功法。在鼓荡中逐渐做到五心归元。本功法分天开地合与地开天合两个层次修炼。 动作: 1.天开地合 ①交叉抱腹:由无极式双手左前右后交叉抱于丹田前,然后指尖向下自然下垂于体前(图42)。 ②上分开天:接上动,双手上抬并逐渐外分,重心亦随之微微上升至最高时,双手开至最大(图43)。 ③下松合地:上动不停,双手缓缓下松内合,掌心逐渐相对而合,身体亦随之微微下沉,双手对合于裆前(图44)。如此反复18次接下式。 2.逆行前进动作为地开天合(图45、46)。反复18  相似文献   

11.
一、身体姿态练习 1.基本身体姿态练习首先应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正确的基本身体姿态:颈部伸直,下颌微收,沉肩挺胸,直背立腰,收腹收臀,收紧腿部肌肉,身体挺拔。要初步达到上面要求,可以采用下面练习方法。1)单、双手扶把杆:体会正确站立姿势。2)双手叉腰,上身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进行中国舞脚位(正步、八字步、丁字步、踏步、弓步、点步)练习。3)在正确的基本身体姿态下,进行手臂的基本位置(芭蕾手位)和基本动作(摆动、举、绕与绕环、波浪)练习。  相似文献   

12.
孙式太极拳图解(1~9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1式起式动作1:身体直立,两手下垂,两房放松;两脚尖分开90度;眼向前平视,心静,稍停(图1)。动作2:右脚尖翘起,用脚跟做轴半面向左转与左足成45度;同时身体稍左转,面向左斜前方;眼平视(图2)。要点:全身放松,塌腰,但不可僵挺,舌顶上颚,呼吸要自然。第...  相似文献   

13.
(接上期) 五、战士式 (一)练习方法 1 并步直立 自然呼吸;两脚并拢,身体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两侧;目视正前方(图13). 要点:身体正直,自然放松,思想集中.  相似文献   

14.
预面式两脚分开自然站在,两脚间的距离约与房同宽,脚尖任对前方。接着完成中天动作。双手相叠,手心朝上,左手压右手,两拇指相对,两臂撑圆,虚版。两眼轻闲,全身放松。意想把自己融人天体宇宙之中,自身之真气与宇宙之真气融为一体,使自己如同飘浮在空气中。呼吸顺其自然(图1)。第一式荡风行舟1身体重心微向前移,上体渐渐前俯,两腿渐渐屈膝;与此同时身体带动两臂向前、问上摆动,摆动两臂的同时,两手庄相叠渐渐分开,并内旋变为手心朝下,两肘略屈,五指自然分丹并放松下垂,两手高度大约与 胸平,上体前俯大约在30厦至45厦,…  相似文献   

15.
<正>一、背撑式方法:身体仰卧在地面上,双脚和双手同时将整个身体支撑离地,并使腹部向上挺起成一条线,保持30秒。作用:发展双臂和腰腹肌肉群力量。二、反向支撑式抬腿方法:双手反方向支撑于地面的同时,双脚并拢支撑于地面,并把整个身体挺直成一条线。然后左腿向上抬起一次后放下,接着右腿向上抬起一次后放下,并把大腿尽量抬到最高点,保持30秒。  相似文献   

16.
<正>一、手指操训练法1.用力伸握法。身体保持直立姿势,两手自然放于胸前,一拍一动,尽量向外伸张和紧握五指,完成6~8个八拍即可。2.伸直压力法。一只手五指伸直,另一只手成掌,并垂直相对,两只手慢慢用力向中间按压,然后保持静止5秒钟,交换练习各6~8次。3.反向静压法。手指自然分开,十指分别相对,两手向中间慢慢按压至静止,保持5~10秒,练习3~4次。  相似文献   

17.
四、肩部肌群训练法动作1:站姿颈前推举 (图1a-1b)目标肌肉:三角肌前、中部和肱三头肌等动作分解:自然站立,挺胸收腹,双手虎口相握住杠铃,握距与肩同宽或稍宽于肩,将杠铃曲腕托杠,控制自身平衡,然后主动用至伸直状时,停2秒,体会三角肌再慢慢依此路线放下至肩处,以此重复。动作要领:上推动作时要收紧腹背,保持身体特别是在练习较大负荷重量时,最好加一腰带以保护,上推动作要沿直线向上,即向头顶上方运动,身体不要后仰辅力,后仰动作容易受伤。替代动作:本动作也可以坐姿完成,要求相近,也可双手持哑铃练习,动作要领如…  相似文献   

18.
强骨健身操     
(九)锻炼腰部力量保健操 1、转腰操(一) 【动作要点】(1)将身体挺直,双脚开立。双手置于头后。(2)身体从前正位向侧转(左右两方向)。(3)上身转动,下肢尽可能保持不动,大约每个练习要静止保持20~30秒。  相似文献   

19.
陈广路 《精武》2009,(10):46-48
第一趟第一式:气平天地两脚并齐身体正面直立,双手贴胸掌心朝上十指相接,与乳轮成平线,舌抵上腭,牙嘴自然闭合,呼吸以鼻,两掌转向怀里,虎口朝内握拳往下突放(此名滚手),挺胸直背,立腰,正头上顶,颈项竖直,两肩平衡下落,气宜平出,两臂垂直,脚十趾抓地,心静神怡,甩头双睛向左平视(图1)。  相似文献   

20.
《篮球》2007,(7)
练习一向后移动中双手体前环绕低运球接单手背后胯下运球的练习向后移动中双手各运一球开始练习(如图1-1),靠身体的向右转动以及手指手腕的协调用力在体前作环绕运球,运球高度不超过膝盖的高度(如图1-2、1-3),随着身体转向右侧的同时右手作背后的胯下运球(如图1-4、1-5),同时左手接右手胯下运过来的球,右手接左手的球,并恢复到开始练习的姿势(如图1—6、1-7)。然后继续作向左的体前环绕运球接左手的背后胯下运球。脚下保持慢速向后,每步步幅大约30公分,向后移动20米后变化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