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日快报》2001年4月9日曾刊载了这样一篇文章《“坐位”“座位”能否通用,小学语文教材有错误?》。文章说,一名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让学生分别用“坐”和“座”、“做”和“作”组词,并加以区别。有一名学生组词“坐位”,于是,同学们有的说错,有的说对,说错的同学称应该是“座位”;说对的同学称书本上是这样组词的,互相争执不下。为此,记者找到了新版六年制一年级语文课本(试用修订本),见到了习题中的“坐位”一词,并就此电话采访了该教材编著室的负责人。该室负责人称:“座位”和“坐位”两个词都正确,《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坐”与“座”可以通用,只是“坐位”一词大家用得较少不习惯而已。  相似文献   

2.
报载:为了对付调皮淘气、影响课堂纪律的学生,广州一些学校的教师在教室前面的左边或右边单独设置一个或几个特殊的座位让这些学生坐,这样的座位被称做“红椅子”。一位女生说:坐“红椅子”,那多不光彩!我要争取以后不受这样的惩罚。另据报道:去年“十一”过后,北京宣武区某小学上二年级的学生文文,他班上的同学被分成了两派,加入少先队的孩子们戴上了红领巾,而像文文这样暂时没能入队的学生则被要求戴上了绿领巾。为此,文文这两天的情绪十分低落。据笔者考察,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类似于“红椅子”“绿领巾”这样“心灵施暴”…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我想这样做”。教材向小学生提出,如果遇到需要帮助的残疾人,应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学听,大家评一评,哪些同学的想法好。  相似文献   

4.
组词小议     
掌握词和词语是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中适当启发学生组词(或组词语)不失为一种练习形式。但有几点应加以注意:词与词组不能混淆。有一位三年级教师,在课堂里要学生用“摇”组词,学生先说了“摇摆”、“摇动”后,教师还要求学生动脑筋,于是学生又说了“摇树”、“摇扇子”、“乱摇”、“不摇”……教师分别点头示意,连声说“对”“好!”这里混淆了词与词组的概念。学生的答语中有的是动宾词组,有的  相似文献   

5.
一位年轻的女老师精心准备了一堂语文公开课,课题是《林冲棒打洪教头》(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第十八课)。老师让学生通读一遍课文,找出自己不懂的字、词、句。读了之后,很多学生提出了问题,老师也一一进行了回答。老师感到这一环节进行的差不多了,刚要转到下一个环节,这时有一个同学站起来问:“老师,书上说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这里的东京是日本的东京吗?”老师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不是。”并示意学生坐下,这时又一个同学站了起来:“老师,我认为东京就是北京。老师这时有点不耐烦了:“大家注意,东京就是东京,不是日本的东京也不是…  相似文献   

6.
钟蕾 《教师》2012,(15)
最新《语文新课程标准》设计思路规定:实行九年一贯制,1-9年级分为“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阶段性教学目标,其中“口语交际”是7—9年级的重要教学目标。叶圣陶先生也曾说:“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们在课堂上越来越不敢说话,越来越不想说话。到了初中,课堂上高举的小手消失了,和老师直视的目光不见了,大多数学生选择“沉默是金”,越是成绩优秀的学生越如此:怕“出风头”,怕说错了挨批,怕被同学嘲笑。最重要的语文考试不考口语,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语文学习》: 我是一名小学五年级学生。在第十册语文书(苏教版)上的第22课《只拣儿童多处行》中有这样一句话:“春光,竟会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烂漫!”读了这句话,我产生了一个疑问:这里为什么用土字旁的“地”?  相似文献   

8.
李岩 《小学语文》2009,(1):78-79
【教材分析】 “我和同学发生过的一件事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争吵》一课的课后小练笔。这是读写结合的题目,在这里让学生来写写自己的事,时机非常合适。此话题贴近学生生活,是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因而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愿说,关键是如何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真实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正>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构成部分,潜藏着巨大教育价值,有益于小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与此同时,由于内外部多种原因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不够得当,制约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1.小学一年级丰富说写材料,激发说写兴趣。依据学生的喜好,挖掘教材中的说写材料。课本中有许多插图,学生喜欢看,就充分地让学生说图意;学生喜欢用刚刚认识的生字进行组词练习,就给足时间让其扩词,鼓励其多说词、说好句、说完  相似文献   

10.
《心愿》(小学语文第八册)这篇课文的教学临近尾声了,只见执教的罗老师(河南省内乡县城头镇第一小学)兴致勃勃地对全班同学说:“这一节我们学习了《心愿)这篇课文,下面,同学们用题目中的‘心’字组词造句,除了要求所组成的词用‘心’字做词尾外,还要求用组成的词说一句话。请同桌的两位同学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说得准,说得多,说得快,现在开始——”罗老师的话音刚落,同桌的同学就纷纷结成“对子”,争先恐后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两首古诗中出现了“斜”字,一首是唐代诗人李峤的《风》(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诗的原文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两酋古诗出现了“斜”字,一首是唐代诗人李峤的《风》(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诗的原文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3.
教材简析 “临别赠言”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安排的口语交际训练。六年级学生即将结束小学的学习生活,离开母校和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临近毕业,学生有许多话要对同学、老师、母校说,而“临别赠言”这一主题性口语交际活动,为他们提供了一次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机会,也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张扬个性、展示才艺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鸿门宴》中,对于人物的座次,司马迁是这样记载的: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古人之坐,以东向为尊”。因此,《鸿门宴》中的座次,是面东为尊。这与古代帝王面南召见群臣议事,以南向为尊的座次不同,那么,“以东向为尊”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据《仪礼》记,古代贵族的住屋,通常是坐北面南,而且一般为“堂室”结构,“堂”在前,“室”在后。“堂”不住人,是行吉凶大礼的地方,“堂”上座次最尊的是坐北面南。帝王在宫殿上的座位也是背北面南,群臣则北面朝君,故古书里常有“南面称王(孤)”、  相似文献   

15.
杜凤云 《山东教育》2004,(31):34-34
那是五年级第一学期的一节语文公开课。课堂上很静,此时正在进行的是《一夜的工作》一课的目标检测。一位同学正在黑板上写生字,“写完回去!”我读完最后一个词说。  相似文献   

16.
《高中毕业生语文复习题及答案》(《中学语文》八二年第2期)“选字组词”中的“书声__ __(琅、朗)”“__拳擦掌(摩、磨)”“坐、座:__车、__位”等三组,答案分别为琅琅、摩、坐、座。练习题编写者显然认为,如果填入另一个字,就是写了别字。其实,前两个词组是可以写作“书声朗朗”。“磨拳擦掌”,第四个词是可以写成“坐位”的。加着重号的字,不应判为别字。在现代汉语中,存在着同词异形——即一个词有几种写法的现象。其中有一些属于异体  相似文献   

17.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我们用了多年的课文,多种版本的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都有这一课。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结尾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第九册《暮江吟》诗中有这样一句诗“:露似真珠月似弓。”其中“真珠”一词,有教师解释为“真正的珠子”,亦有教师解释“真珠”即“珍珠”。在我校五年级的一次统一考试中,默写这首古诗时,有许多的学生将“真珠”写成了“珍珠”。对还是错呢?一时教师们众说纷纭。其实“,真珠”就是“珍珠”。《辞海》《现代汉语词典》对“真珠”的解释皆为:真珠同珍珠,形圆如豆,乳白色,有光泽,是某些软体动物体内所产,为珍贵的装饰品,并可入药。因此,古人所用的“真珠”一词即为今人常用的“珍珠”一词,古人习惯上将“珍珠”写作“真珠”。如唐贾岛…  相似文献   

19.
教学三年级《找骆驼》一课,在学习句子“商人听了,照老人的指点一路找去,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骆驼”后,笔者指导学生用“果然”造句。一个学生看了看窗外,举手说:“今天果然下雨了。”这是个没有语境的句子,虽然用上了“果然”这个词,但并不能准确表达出这个词的意思。于是,笔者追问:“哪些同学现在也有这样的感叹?”大部分学生都举手了,于是有了下面的教学:  相似文献   

20.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词串识字”教材简介及教学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锡铭 《云南教育》2002,(25):31-32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为“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安排了6次“集中识字”,除了《识字1》是一首古诗外,其余皆为词串识字。词串识字有何特点?教学中该注意哪些问题?下面,笔者作些简要说明。一、教材编写特点词串识字虽不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独创,却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给人全新的感受。其主要特点如下:1.贴近学生生活,充满童真童趣。“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五课词串识字,选取的全都是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内容,用词串形式把相关词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说学生的生活,抒学生的情趣,让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