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发意味着艺术课程改革的新一轮推进,这次课程改革是在国家提出“美育进中考”和“双减”政策的双重背景下进行的。“中考”政策的出台彰显了国家对学校美育的重视,“双减”则助力了艺术课程“双增”的可能,艺术课程得到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中考”与“双减”这一看似相互冲突的两大背景为学校艺术课程改革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与全新的挑战,同时,两项政策又形成了彼此制约与相互协同的态势。在“中考”与“双减”的双重背景下,学校艺术课程必须反思与推进自身“双减”,创新艺术课程评价方式,深化艺术课程教学改革,强化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艺术课程教学质量与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2.
蔡铁权 《早期教育》2006,(2):I0003-I0003
课程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一种范式的转换,就是从课程研究转向教师研究,而当代课程理论人师派纳等人提出的“概念重建”,宣告了“课程开发”时代的终结,替而代之的是“课程理解”时代的开启。教师在“反思性实践”中,课程不是所“开发”的东西,而是所“设计”的东西,所谓“课程编制”无非是指“学习经验的设计”。而对于“设计”来说,重要的是“同情境的对话”。这样,同客体对话、同自身对话、同他人对话的过程正是“设计”的本质。而这种不断地“设计”的轨迹,正是创造着课程。  相似文献   

3.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观与课程开发向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课程事实与课程价值是对应统一的关系,课程事实是课程价值指导下的事实,课程价值的实现依靠课程事实。当代教育在对“科技理性”、“功利主义”的批判基础上,指出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关系并形成了提出健康、和谐发展的“新主体价值观”,“自然”,作为课程开发的独立向度受到课程理论界的普遍重视,从而出现“自然”、“社会”、“自我”、“知识”四维的课程开发向度。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应以追求健全的职业人格为价值日标。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的一大手笔就是调整了原有的课程结构,改国家“一刀切”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足”互为补充。但由于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课和学生自主选择,学分要求不高,更主要是不被计入各种考试,所以这一“足”成了短脚。有人戏称,如果说新课程改革新开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校本课程是“弱势群体”,那独立于国家课程之外的校本课程就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5.
高水红 《学科教育》2002,(8):1-4,14
本文通过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课程知识合法性的追问发现,国家、专家等角色在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发生了变化。“国家”角色开始隐退,“专家”由“象征性参与者”向“事实性参与者”过渡,使课程知识合法性的主体发生了变化:课程将不纯粹是“传递统治阶级意识形态,进行阶级关系再生产的工具”;“专家”与“国家”在角色、地位上既有磨合又有争夺,从而也改变了课程知识合法性的过程:课程由社会单方“控制”的中介变为多方“认同”、“妥协”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本在“3 专业技能课程”科目考试模式的基础上,阐述了设置“专业技能课程”证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并对“职业资格证书”和“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进行对比分析,对采用“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结构认为“课程群”→“课程单元”→“单门课程”的系统组合形式,其核心结构为“素质教育课程群”,“专业基本教育课程群”和“专业发展教育课程群”的紧密联系和有机配置,课程体系改革强调整体优化格课程内容的创新与发展,充分体现旅游管理专业特征,强化实践环节,增强了人才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教学中,课程被界定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是“学科或各门学科的综合”,这种课程被称为“文本课程”。这种观念到了绝大部分一线教师的工作中,课程又被进一步“神”化,一般的教师认为课程即教科书,而教科书就是“圣经”,教师只有去接受和“传递”它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课程资源建设是“农远工程”应用的核心,随着“农远工程”应用的不断深入,课程资源开发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归纳了“农远工程”课程资源的种类,界定了“农远工程”课程资源分层开发的内涵,针对当前“农远工程”课程资源建设的现状与不足,提出了“农远工程”课程资源分层开发的流程以及开发中应该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建设,既是出于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孤军奋战”问题解决的现实需求,更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育“身心并修”个体之人与“德才兼备”社会之人的战略举措。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在推动“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建设的过程中却存在“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主力军”羸弱、“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主战场”分裂以及“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主渠道”阻滞等多重问题,严重消解了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实效,不利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应以实然问题为逻辑起点,以圈层结构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构建“三师聚力主体圈”“三元融合课程圈”以及“三轮驱动课堂圈”,探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使当今的美术教育改革如沐春风,“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新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课程性质的定位,“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教育理念贯穿在整个课程标准之中。在课程设置上,改变了以往“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的课程为思路和方法”,突出强调了“综合性学习”,它使教师的课程角色开始发生变化,将学生置于“开放、多元、互动、创新”的学习情景中,充分发挥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分析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三三制”双线混融教学模式的内涵、价值意蕴和特色优势基础上,重点论述了“三三制”的主体架构,从时间维度将“三三制”分为课程准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3个教学阶段,从主体维度分析了教师和学生的操作步骤,即教师需要完成课程准备“三”阶段、课程实施“三”步骤、课程评价“三”维度,学生需要完成课程预学“三”要素、课程学习“三”方法、学习效果“三”检验,最终达到导学与研学同轨、自学与互学齐下、课内与课外循环、理论与实践互促、自评与互评并重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课程方案作为国家颁布的“正式课程”,只有当教师在课堂情境中实际执行了或实施了,才能转化为学校的“运行课程”、教师的“领会课程”和学生的“经验课程”。若教师没有“知觉”到实施新课程的必要,并未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实践,那么一切都是“纸上谈兵”;或者教师只是形式上模拟新课程,本质上仍是灌输知识,那么就是“新瓶装旧药”。  相似文献   

14.
建国以来,我们对“课程”有一种肤浅的认识,以为“课程”就是教学的科目,就是系统的知识,由此形成了以“知识”和“学科”为本位的课程观。  相似文献   

15.
吕张华 《学子》2012,(3):35-36
近年,美国“SPARK”课程开始进入体育工作者的视野,“SPARK”课程的全称是“TheSportsPlayandActiveRecreationforKidsPrograms”(儿童的运动、游戏和体育活动的课程),“SPARK”课程因其丰富而有特色的体育活动充分显示了其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上的创新。当前,越来越多的体...  相似文献   

16.
结合学科优势和课程特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开设的“物理实验”课程提出了“教师思政”“课堂思政”“环境思政”“课外思政”的课程思政建设内容。其中,“教师思政”是前提,“课堂思政”是主体,“环境思政”“课外思政”是补充,这四个方面共同构成了立体化、全方位的思政育人体系,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7.
闫峻 《农村教育》2004,(3):46-4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是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重点,在此类课程中,包含了三个领域:“研究性学习课程”、“社区服务于社会实践课程”、“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其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在学生中的成功开展对后两者的实施起着极大的帮助作用。在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回归生活”成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也是课程改革各门课程共同追求的目标。道德教育课程作为一门做人教育的课程,其课程改革也开始“回归生活”,“过有意义的生活”成为了道德教育课程的终极追求。而与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相适应的道德评价,也应该秉承“回归生活”的理念,做到在生活中评价学生,以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教师参与课程"合理性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上而下”的课程开发方式较长时间以来一直是很多国家(尤其是中央集权型国家)的“合理”方式。然而,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现实问题的涌现,这种“合理性”受到了怀疑。人们开始认识到,教师亦是课程主体之一,他们应当“参与课程”。从我国来看,对“教师参与课程”理念的重视与我国目前“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制的推行是紧密相联的。无疑,教师参与课程是这一体制良好运行的重要保证。然而,教师参与课程的内在合理性何在?教师如何“合理”地参与课程?这些问题首先需要认清。一、“教师参与课程”理念的提出“教师参与课程…  相似文献   

20.
陆安 《山东教育》2009,(12):23-24
课程改革,作为新世纪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征沉闷已久的中小学课堂上仿佛炸响了一声春雷,引导着众多教育从业者思考和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尽管课程改革在推进过程中面临这样耶样的困惑与问题,但课程改革激发着这么多的人关注中小学课堂,“课程”“教学”“评价”“主体”“过程”等关键例前所未有地成了高频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