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索绪尔在1916年提出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其根本属性.随着语言学的发展,其他语言学家从语言符号的象似性和认知的理据性等角度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本文认为语言符号在不同层面既有任意性.叉有象似性;象似性以任意性为基础并为任意性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索绪尔的语言符号是任意性学说一直是语言学界所公认的真理,但近年来,许多语言学家以可论证性或象似性特征为依据对任意性提出了挑战。就索绪尔及外界评论进行了简要评价,指出语言符号任意性是普遍存在的,它是语言符号的根本。  相似文献   

3.
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世界上有许多语言是只有语言符号而无文字符号的。语言符号是任意的,而文字符号却不是任意的。因此我们不能说表意文字与索绪尔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是相矛盾的。  相似文献   

4.
陈招 《科教文汇》2008,(7):167-167
语言任意性和象似性的争论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索绪尔提出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并将其视为统治整个语言系统首要的和最重要的原则。皮尔斯则指出了与此相反的语言符号象似性原则,认为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关系是非任意的,有理可据的。语言符号作为整个符号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想确认任意性和象似性孰对孰错,亦或分别占多少比例,是不太适宜的。他们都是客观存在的语言符号的两个原则。  相似文献   

5.
李晔萍 《科教文汇》2011,(34):98-100
希腊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所有语言都是符号的表现,即所谓的语言的符号论。歌词与歌名是语言中较为特殊的一种。"時の流れに身を任せ"无论是对中国人还是日本人都耳熟能详的歌曲。与日文版同为一首歌的中文版的歌词名叫做"我只在乎你",英文版与中文版的歌名一样,叫做"I only care about you",但是日文版的歌名"時の流れに身を任せ"在字面意思上与中、英文版无丝毫联系。若是从日文版翻译到中文,借鉴两首歌歌词的翻译对比,最恰当的歌名应为"任时光匆匆流去"。本文在思考"時の流れに身を任せ"歌名和歌词意义的同时,从索绪尔符号论中"符号的要素"的观点,来重新审视中文版与日文版之间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数学语言与数学符号、数学符号与数学概念的关系出发,就如何加强数学语言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赵瑛瑛 《科教文汇》2008,(29):252-253
本文论述了汉语古诗翻译与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文章从两个方面加以分析:一是传统翻译法强调翻译格式化,二是论述了要以符号学的观点来审视汉语古诗翻译。  相似文献   

8.
语言和言语理论是索绪尔语言学的出发点,但是,过去的研究并未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文章首先阐述了对语言和言语关联性的历史认识,其次探讨了语言和言语关联性的本质特征及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9.
考察了玻耳兹曼的语言哲学观的形成过程及其主要观点。玻耳兹曼晚年改任为哲学教授,这个机会使他从自然哲学讲座转向语言哲学讲座。他认为,从事哲学研究最简单和最经验的方法是语言分析和数学分析,解决语言问题最简单和最经验的东西是确定数学符号和表达的意义和指称,语言使用要与科学思想的表达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李健 《知识窗》2009,(9X):44-45
《红楼梦》作为一部世界名著,至今仍是世界红学会热衷探索研究的引人至胜的谜。用结构主义语言学创始人索绪尔的观点来说,一个字一部作品就是一个符号,它用声音和形象发出指示,指向某个事物,这两者的关系只有放在该种文字或文化的系统中才能解释,他用历时态纵向研究诸语言因素在历史中的演变;同时又在同一时期内横向研究诸语言因素的相互关系又称作同时态研究。在德里达看来,文学就是一符号文本对另一符号文本的模仿。模仿与模仿对象之间既相同又不同,它们之间的关系在相互的替补和撒播中不断地延异,文本的终极意义无法恒定,这就是文本或者说是文本意义的"撒播",它带来了文本意义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文本意义不是以一个静态的实体存在于文本之中,而是通过译者翻译与读者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动态生成于读者通过文本与作者的"对话"进程中。一部《红楼梦》,其文本意义鲁迅阐述得非常经典:"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此处,《易》是五经之一,周易之易经;"排满"是指排斥满族人之排满思想。)读者是带着自己的知识、修养、价值观去解构语言文本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王依宁 《科教文汇》2011,(29):121-122
文化负载词是指标志着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汇、成语、典故和习语,这些具有丰富民族文化内涵的语言往往是译入语中的文化空缺部分。本文以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思(DavidHawkes)的《红楼梦》译本为蓝本,通过分析其对姓氏称谓、习语典故、诗歌辞赋等典型文化负载部分的处理方式,提出了笔者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三元关系(即语言、思维和实在三者的关系)的分析框架,并从科学实在论的立场出发,对各主要的语言学流派的语义观和认识论基础进行了剖析和反思。得出如下结论:思维应分为三个层次:底层是意象思维、中层是自然语言思维、高层是逻辑和数学的思维。各语言学流派的语义观和认识论,都因忽视了心智或实在的因素;或因过度强调心智中的语言思维忽视意象思维,或过度夸大意象思维忽视语言思维,而无法为科学实在论辩护。  相似文献   

13.
马书红 《科教文汇》2020,(1):176-177
语言具有镜像功能,通过言说者的话语,我们可以窥见其内在世界和精神现实。此外,语言还有传递能量的功能,借助于语言的媒介作用,人的能量可以对个体和社会施加某种影响,从而参与人的内在现实与外部世界的创造与改造。人的语言的效能的大小取决于言说者的精神属性(爱、谦卑、尊重、温和等)的强弱。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采用非暴力的、非评价性的言语与他人对话,可以营造和谐的交流氛围,解决实际的问题,达到有效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4.
黄缨焱 《大众科技》2012,(12):134-135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借音新生词"酷"、"萌"、借义新生词"给力"以及本土创造新生词"囧"的自身词义的演化或是形成过程的分析,充分反应出语言历时规律的命令性特性;而分析旧"酷"与新"酷",这个旧的词语与新生词共同存在于当今社会并同时得到人们的认可与执行的特性又充分反应出语言共时规律特性。  相似文献   

15.
徐珺  尚玉钒  赵新宇 《科研管理》2019,40(8):263-272
与以往领导影响下属创新行为的研究多从正向促进视角切入不同,本研究探讨了高校科研团队中领导者积极/消极语言框架对科研人员创新行为的促进/抑制双向影响路径。通过采用三阶段式问卷调查法对高校科研团队中228位科研人员及其直接领导进行实证调研,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领导者积极语言框架与科研人员创新行为显著正相关,领导消极语言框架与科研人员创新行为显著负相关;同时,科研人员认知评价中介了领导者语言框架与科研人员创新行为间的关系;而且,领导—下属交换关系正向调节领导者积极语言框架对下属挑战性评价的影响作用。本研究对阐释高校科研团队中,领导者影响(促进/抑制)科研人员创新行为的心理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许海燕 《科教文汇》2011,(31):95-95,108
听损儿童熟练掌握语言对学习活动、摆脱社会交往障碍和顺利回归主流社会等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从听损儿童语言行为入手,重点分析听力损失、语言获得方式、语言环境、汉语语言学及教师等几个方面对听损儿童语言行为的影响,以便为听损儿童语言康复训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莫艳萍 《科教文汇》2011,(8):136-136,137
本文拟讨论情态动词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如何“以言行事”的问题.这涉及交际的双方.即说话的人和听话的人彼此了解的程度以及产生言语行为的背景、情景等。  相似文献   

18.
《Endeavour》2020,44(3):100732
This paper aims to show how the specific ethics of scientific undertaking tightly underlies epistemic reflection upon the nature of linguistic work and its outcom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nguistics and ethics seems evident at the level of the narrative, i.e. the language in which the basic linguistic findings are established. The article is intended as an introduction to an interplay of linguistics, epistemology and the ethics of linguistic work. The departure point for the argument is the CONTAINER perception of language by linguists, which produces the well-established distinction between internalist and externalist positions. The paper, however, invites the reader to reconsider the tension between internalists and externalists and instead argues for a more general opposition, i.e. between the non-transcendental naturalists (naturalists) and transcendental naturalists (extra-naturalists). The polarity is seen as underpinning the present-day debates, while concurrently transversing the traditionally recognised dichotomies. The distinction promises to be productive both at the level of substantive assessment of linguistic research and at the level of epistemic qualification of the outcome of a linguistic study. Sharp and uncompromising as the naturalist vs extra-naturalist dichotomy seems to hold, the paper offers ways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the apparently exclusive philosophies. The proposed solution, while seemingly only aesthetic, ultimately touches an ethical dimension as it centres on the appropriate construction of the narrative of linguistic fact-finding, which promotes approximative rather than definitive statements in the scholarly discourse. The desired effect is an ethical consensus underlying the work of a linguist.  相似文献   

19.
分布式虚拟远程学习是对传统教学的一个重大突破,本文简要介绍了分布式虚拟现实(DVR),探讨了如何在分布式虚拟环境中利用虚拟现实建模语言VRML及其JAVA设计与实现远程教学的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力学所”)作为我国力学领域的“国家队”,是一支重要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新时期、新要求,明确力学所的使命、责任和目标,为国家作出重大贡献,是建强“国家队”的基本要求。为此,文章对标对表“充分体现国家意志、有效满足国家需求、代表国家最高水平” 3个方面要求,阐述了力学学科及力学所发展历程与国家重大需求的关系,分析了力学领域“国家队”的特征与使命任务、新征程中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对如何建设好力学领域“国家队”提出了构想与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