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纸质媒体新闻图片的广泛运用,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和广大读的认可。“读图时代”正健步向我们走来。下面,就“读图时代”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校大学生读图文书现象十分常见.分析了"读图时代"大学生的阅读倾向和心理.高校图书馆馆员作为信息素养员要做好读者服务工作,必须注意读者阅读的需求心理,并根据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导阅读动机,指导阅读行为.  相似文献   

3.
袁艺溶 《今传媒》2012,(1):96-98
图像社会或视觉文化时代的来临,已经成为当今一种主导性的、全面覆盖性的文化景观,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读图时代。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加速了读图时代的来临,现代人习惯了在网上获取信息并快速阅读,因此对于现代人,图片比文字更有吸引力,"无图无真相"这句网络流行语就充分说明了图片在网络新闻中起着重要作用。当现代人每天在网络中阅读着大量的图片,是否思考过这些图片有哪些特性?笔者希望在阅读大量的网络新闻图片过后能挖掘这些图片的特性,从正反两面探讨它们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4.
一"读图"现象观看电视、电影、网络视频和录像,欣赏各种图片和视觉表演等,已经成为当今绝大部分人的主要休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一种阅读方式,因而有一个流行广泛而颇为形象的词:"读图时代"。百度百科对"读图时代"的解释是"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进入了这样一个时代:文  相似文献   

5.
"读图"与"浅阅读" "读图",即指印刷物本身的图像化趋向,编排形象化改变读者的阅读习惯,使人不再陷入抽象的文字解读中.在视觉文化发展进程中,文字传播优势衰落,图像开始唱主角,"读图时代"已然来临.  相似文献   

6.
有人担心“读图时代”会使“词语钝化”,会使人“放弃思考”,获得的知识会“不系统、不完整”,这是对“读图时代”的误解与过虑。提出编辑出版进入“读图时代”,只是指出图文书编辑制作的一种新趋势,并不是要冲淡文字书的编辑出版,更不是说要把一切书都编成图文书。图文书只是一种图书形式,不是唯一的、主要的形式,只是图书百花中的一朵。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当前图书馆经费紧张,文献资料投入量不足的现象,以衡阳师范学院图书馆创建“读图书社”为例,提出了一种新的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8.
胡立德 《新闻实践》2004,(10):60-61
近几年来,“读图时代”成了视图界一个比较流行的名词。首先使用这一概念的,是文艺批评家杨小彦先生。1999年他在为《天涯》等刊物撰写的三篇文章中,率先使用了“读图时代的到来”这样一种提法。杨小彦认为,构成二十世纪一个比较重要的景观就是视觉文化的出现。在这种情形下,阅读就逐渐地转变成种种不同的读图形式。先是摄影,接着是电影,再接着电视,同时还出现了卡通,出现了数码化的  相似文献   

9.
陈雯 《新闻窗》2007,(2):32-32
一份高品质的报纸应该是“理念优秀、内容优质,形态优雅”的“三优”报纸,这一新的评价标准是读图时代世界报业潮流的一种趋势定位,也是新时代报业进入市场获得成功的“准入证”。  相似文献   

10.
读图时代的受众心理和阅读取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们的时代已进入了读图时代。现代文化正在脱离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视觉为中心,特别是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读图时代的来临,不但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也标志一种新型传播理念的拓展和形成。当然,这更意味着人类思维范式的一种转换。本文试就读图时代的受众心理和阅读取向发表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11.
报纸进入“读图时代”,是当前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基本含义就是都市类报纸应该增加新闻图片的比重,用图片来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更主要的是将图片作为“卖点”来吸引读者。有学者说,读图时代到来的突出标志,就是图片报道需求量迅速增大,这种市场需求的巨大力量必然催生各方协调作战的大图片采编格局的出现。  相似文献   

12.
刘波 《编辑学刊》2005,(1):34-36
我们的时代已进入了读图时代.现代文化正在脱离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视觉为中心,特别是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读图时代的来临,不但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也标志一种新型传播理念的拓展和形成.当然,这更意味着人类思维范式的一种转换.本文试就读图时代的受众心理和阅读取向发表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13.
读图时代:新闻摄影的应对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在新闻摄影界力行“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时候,近年又有了“读图时代”的说法。什么是读图时代?现有的资料还没有对它作出严格的定义。根据笔者的理解:读图时代一词,是从受众的角度来描述的,它没有揭示出传者、受众、让会的互动,也没有体现读图时代背后深刻的社会意义、文化背景等等。读图时代一词只是表明这样的现状:人们接受图片的载休大大增  相似文献   

14.
现在评价一张好的报纸、一个好的版面有一种新的说法,叫做“三步五秒”,即距离这张报纸三步之遥,不超过五秒钟时间就能将这张报纸的主要内容一目了然。在信息快餐化时代,各种新兴媒体特别是电子媒体高度发展,报纸也进入厚报时代,这些都给报纸带来了新要求。图片,因其方便阅读、美观大方、易抓住读者眼球,已成为形成报纸版面风格的重要手段。甚至有人断言,现在已进入读图时代。事实上,当今新潮的版面中,大图片、多图片的运用已成为一种必然,用图片增强视觉冲击力已成为不少报纸编辑在处理版面时的自觉习惯。  相似文献   

15.
汽车时代的到来,使广播找到了适合新的媒介竞争环境的发展模式,沉寂多年后迎来第二个春天——交通广播异军突起的时代,出现了独特的“交广”现象。美国传播学者雪莉,贝尔吉指出“汽车中每5位成年人里有4位至少每星期听一次广播”;哥伦比亚大学一份报告中则认为:“广播是一种几乎能够陪伴所有行为的媒体”。在汽车这样的流动空间内,广播的传播特性得到最大发挥。  相似文献   

16.
丁开 《新闻知识》2005,(8):49-51
一、读图时代人类化心理潜能的释放 北京青年报2000年新增一个“读图时代”版。而在其他出版物上,“读图时代”也在逐渐成为一个流行语。“我们的时代是一个视觉时代,我们从早到晚都受到图片的侵袭。在早餐读报时,  相似文献   

17.
读图时代对平面媒体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就一份报纸来说,封面设计至关重要,需要用独具特色的元素来树立报纸的封面品牌。这些元素一般包括精彩的照片和精炼的文字导读,合理进行搭配,就会产生一种“封面效应”,从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读者的阅读欲,让其产生主动购买行动并深入阅读。面对新的挑战,头版照片该如何选择?笔者认为能吸引读者的眼球,能让人心里为之一动,这样的照片就可考虑发头版。  相似文献   

18.
陈骊 《新闻世界》2012,(8):238-239
上个世纪80年代,我们的报刊杂志图片用量还不多,阅读报刊其实就是读字。进入21世纪,技术的革新给新闻摄影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让新闻摄影真正迎来了一个“读图时代”。“读图”说到底是受众要读新闻信息之图。高质量的新闻图像能够“一图胜千言”,能够满足社会生活中人们对新闻信息的直观需求。传播界已进入了多媒体时代,互联网给新闻事业带来了新的活力与新的课题。图片与新闻的关系已进入一个图丈并貌,两翼齐飞的时期。  相似文献   

19.
高欣 《记者摇篮》2006,(6):38-38
就报纸而言,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由“读文时代”进入“读图时代”和“读题时代”,“读书看皮、读报看题”,这不是对新闻出版人的挪揄,而是人们多年形成的一种阅读习惯定势,是我们必须直面并要认真作答的一张试卷。在“注意力经济”大背景下,我们必须完成的作业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对报纸一往情深读者的阅读需求。新闻标题当然不可能肩负这么沉重的担子。因为这与一张报纸的历史、现实、操守、口碑、综合实力……等N个元素正相关。但新闻人还是有将自己的“孩子”——新闻产品一一打扮一番以示人的责任和义务的。不管你的孩子是“浓眉大眼”…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人类进人数字时代,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面临网络、电视媒体更加激烈的挑战。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阅读方式越来越简单,使报纸进入了“读图时代”。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