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有学者认为,民生新闻是日常生活中的新闻,从人们的生存空间出发,关注群众生活中的困难和欢乐,再通过先进的通信手段进行媒体传播,在具有足够的时效的同时,保障和观众的情感互动,易于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关注。因此,民生新闻体现的是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是电视新闻的一种新体裁。但是,我们都知道,新闻报道极为注重真实性。因此,对于新闻来说,真实性应该算是新闻的生命。那么,对民生新闻而言,真实性当然也不例外。在现实的新闻写作中,随着媒体市场化进程的发展,新闻写作出现了不少新方法,尤其是民生新闻写作,方法更是百花齐放,而其中又以"故事化写作"更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2.
一 "民生"这个词在我们当今社会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民生新闻也随之应运而生,并且迅速发展壮大.民生新闻留给观众的第一印象便是本土化,内容上锁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生存空间、生存环境,关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对群众有影响的事件,形式上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手段,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互动性,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相似文献   

3.
齐格辉 《新闻前哨》2009,(12):63-65
民生新闻在我国各类新闻媒体中的地位日趋显著,如何进一步深化民生新闻的报道内容,避免平庸化、琐碎化、市井化、娱乐化、同质化倾向,是当前提高民生新闻质量的关键。本文从把握好小民生和大民生的关系、多在大民生上下功夫,处理好市民和农民的关系、多关注农民的生存状况.处理好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关系、加强人民精神生活的报道,处理好专家视角和平民视角之间的关系、力求让平民来讲述自己的故事等方面,论述了深化民生新闻报道内容问题。  相似文献   

4.
王春艳 《新闻窗》2014,(4):81-82
电视民生新闻运作多年来,除了出现节目平庸化、娱乐化、同质化等弊端外,目前最突出的问题还是题材的琐碎化。这是由于部分记者编辑曲解了电视民生新闻的内涵,低估了观众对电视民生新闻的欣赏品位,把马路新闻当作民生新闻的主要内容,把短、平、快当成民生新闻报道的独有风格。  相似文献   

5.
目前存在的不足 民生新闻以其贴近性、时效性以及本土化的特征而深受观众青睐.一些县级电视台也开设了民生新闻栏目,但报道的民生新闻多是日常琐事,常常出现有闻必录、就事论事的现象,县级台在民生新闻报道上大致存在以下弊端.  相似文献   

6.
高洋 《记者摇篮》2012,(3):28-29
民生新闻发展的最终方向是融入主流、成为主流,这一点毋庸置疑。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民生新闻并不是一个单纯从报道内容上区分出的概念,而是从新闻报道的理念、语态、方法上与传统新闻的一个综合演进,是新闻观众本位的回归,是市场理念的回归。民生新闻一定是一个主动向主流媒体靠拢,关注社会问题,承担社  相似文献   

7.
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要活起来,就需做好正面宣传,提高时政新闻的可视性,并借鉴民生新闻的报道方式,对时政新闻进行民生化视角处理,同时创新时政新闻报道方式,使之故事化。  相似文献   

8.
王琼 《新闻世界》2009,(8):112-112
随着读者和观众越来越多的关注,民生新闻已经成为众媒体的主打戏之一。近年来党报重视民生新闻报道成为一种趋势。但一些媒体对民生新闻出现误读。把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琐事当作民生新闻的主体,降低了民生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9.
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彻底地打破了新闻垄断和新闻特权,从广义上说它属于社会新闻,但在内容上主要关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民生新闻作为传媒和民生的联姻体,和其他类型的新闻不同,是"以人为本"这一核心概念的确立,民生新闻的特点及优势集中于三点:一是平民视角,民本取向,新闻报道更真实,更贴近,更有效:二是吸纳社会力量办媒体,媒体已不再是从业人员的个性空间,它更倾向于成为各类专家学者、政府职能部门、百姓信息员、评论员、普通观众全方位参与构筑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0.
吴世友 《新闻窗》2012,(3):75-76
电视民生新闻及其特点 民生新闻作为一种新的新闻传播现象迅速发展,电视民生新闻报道民众生活中的问题,反映民众日常生活现状,深受民众的喜爱。电视民生新闻是“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的新闻,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形式上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播手段,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拉近电视与观众的距离。”民生新闻是“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目前我国的电视民生新闻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1.
项晖 《东南传播》2016,(11):34-36
近些年,关注普通民众、贴近百姓生活的民生新闻节目风生水起,民生新闻之所以受到观众的热捧,离不开它自身鲜明的"亲民"特质。《第一帮帮团》作为民生新闻队伍中的后起之秀,融入了帮忙的理念,也有着鲜明的民生新闻特色。本文将从选题平民化、角色化报道、故事化叙述、品牌化推广这四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董修敬 《新闻传播》2009,(6):119-119
把新闻内容当作故事来讲,已经成为业界一种“时尚”.尤其是民生新闻报道的一种新趋势.在新闻采写中运用得越来越多.这种写作方式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可读性.使新闻报道充满趣味性和人情味.为当前的新闻写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式。但是.在业界众多呼声中都提出新闻故事化的之际,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又如何把故事化的新闻升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呢?本文通过具体的分析和阐述.对如何提升“新闻故事化”的水平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电视民生新闻具有娱乐化、故事化以及平民化的特点,因此深受观众喜爱。在高市场份额、高收视率的背后,市场和观众引导着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方向,从而导致电视节目的同质化和低俗化现象加重,本文对电视民生新闻及其长远发展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4.
怎样做好民生新闻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燕 《新闻传播》2010,(2):101-101
笔者认为,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从广义说它属于社会新闻,但在内容上主要关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在联播式和焦点式新闻占主导地位的新闻栏目中,民生新闻的出现,给媒体尤其是电视界带来了巨大的震撼,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成为观众每天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大餐。因此,做好民生新闻报道,不仅可以反映百姓问题,也可以提升媒体自身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中央电视台《生活空间》栏目第一次把新闻故事化的理念引进新闻报道,一度改变电视新闻在观众心目中的官方、呆板形象。这之后,用故事化的手法去表现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理念在中国得到迅速走红。但随着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整个媒介新闻报道中开始出现一种滥用故事化的趋势和倾向,我们应该加以辩证地看待。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报道空间的拓展,一般观众对民生新闻的分众化需求已愈来愈明显。因此,许多地方电视台在所办的各种民生新闻栏目中,刻意设置了为老年受众服务、为妇女儿童受众服务、为进城农民工服  相似文献   

17.
刘晴  张雷 《新闻世界》2012,(4):39-40
电视会议新闻是民众了解政府政策的主要渠道,由于电视会议新闻报道模式的程式化、报道角度的官方化以及报道语言的严肃性,电视会议新闻报道往往达不到预期的传播效果。为此,改进电视会议新闻报道,可以从民生视角,从新闻价值角度出发,从观众关心的角度进行针对性报道,同时,内容生动形象、语言通俗朴实,可以提高会议新闻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新闻作为一种大众传媒方式,可以形象地向观众传递新闻信息,而随着人民精神生活的丰富,观众对民生的关注力度也不断增强,开始重视自身的话语权,要求新闻报道方式不只仅限于硬新闻,更要贴近民众生活,这就致使大众传媒新闻由传统单一的模式,转变成细化的分层,民生新闻也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9.
一、新闻报道在关注民生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的新闻,但又不同于日常衣食住行的简单报道,更不应该是琐事的展示。时下,关于民生类的新闻报道中存在一些问题:1.传播理念出现偏差: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民生新闻关注民情、民意,聚焦社会热点、难点,彰显服务民生、以人为本的传播理念,受到读者的广泛认同。但随着民生新闻的兴盛,平庸化、琐碎化、娱乐化、同质化等问题也相伴而生,这些问题严重困扰着民生新闻的健康发展。欲将民生新闻报道做好做活做强,应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