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北京每年需求中职毕业生8万多人,但现在全北京市每年的中职毕业生却不到8万.而从今年开始,北京初中毕业生的人数又开始逐年递减,到2007年,仅有7万人,这意味着届时中职学校将面临"无米之炊"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宋亮 《教育》2012,(34):19-20
1993年,国务院提出在上世纪90年代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应以发展初中后职业教育(以下简称中职)为重点。现在的中职和高中录取比例被确定为以1:1录取为目标,但在高考扩招、而初中毕业生又减少的大背景之下,中职学校出现了生源不足、生源素质下降等问题,连同教师职业倦怠、毕业生就业困境、教师更新迟缓、教学跟不上新产业新技术发展等问题成为中职改革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校所万所在校生万人招生数 万毕业生数 万小学初中印.966 .5413953.805449 .732201 .381男场.252117.441印3 .1(《人民教育》1塑为年第7期)1998年全国小学初中校所在校生毕业生一览  相似文献   

4.
良性发展办学规模 高职教育持续发展 2009年,湖南省62所高职学院招生18.7万人,在校生46.8万人,毕业生11.5万人,比2008年分别增长25.4%、0.1%、15.7%. 中职教育相对稳定发展 2009年是近20年来湖南省初中生源的低谷,初中毕业生数由2005年峰值的125.2 万人减少到69.2万人,减少44.7%.为此,湖南省组织开展了非全日制中职教育试点,全年招生35.9万人(其中非全日制中职教育招生9.2万人),相比2008年增长23.2%.  相似文献   

5.
作为教育体系中一个承上启下的教育层次,高中阶段教育有其独特的性质、职能和特征.它与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互动关系体现出不同于其他教育层次,尤其是不同于小学和初中等教育层次的特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因此,加快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教育发展的核心和导向.然而,当笔者翻检2003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方案》)及《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以下简称《导读》)时,仍发觉其中有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职业技术教育》2005,(24):34-34
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持续扩大 从全国的情况看,2003年,全国初中毕业生为1996万人,2005年将达到2200万人左右,以后缓慢回落;2007年将下降至2100万人左右;2010年进一步降至2000万人以下.其中,以东部地区为主的近一半省区初中毕业生人数呈减少态势;以西部地区为主的11个省区初中毕业生人数却呈迅猛增长势头(参见附录).  相似文献   

7.
高中阶段教育作为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其发展状况直接制约着整个教育体系的发展,在教育体系中处于十分关键的位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提出: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等战略目标。一、高中阶段教育取得的进展与成就跨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  相似文献   

8.
招生工作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2010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830万人,在2010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又传出一个新信息:到2012年,中等职业教育年招生规模将超过普通高中教育. 一方面是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是初中毕业生人数急剧下降.这一不争的事实,成为推进中职教育招生制度改革的动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田野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初中毕业生和初中在校生的教育需求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初中毕业生和初中在校生对普高的需求高涨而对中职的需求低迷,导致初中毕业生和在校生对中职需求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应适当提高普高的比例以更好满足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规范中职招生程序以减少各种腐败行为;不断提高中职教育质量以提高其吸引力;优化对高中段学生的财政补助方式以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0.
《职教论坛》2006,(9S):42-43
针对北京市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与首都经济建设不匹配等问题.北:豪市政府日前作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指出,到2010年,全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部)将达到100所,各类中等职业学校为北京市各行业输送毕业生45万人.“蓝领”技工将占到北京市职工总数的40%。在北京市农村人口中,具有高中(中职)文化程度的人口比例将提高到50%。  相似文献   

11.
据北京市教委提供的数字,2008年北京市初中毕业生只有10万人,而全市普通高中就能容纳9万人,尽管招生计划规定了接近6比4的普职招生比例,但在初中生源逐渐减少的情况下,在目前普通高中受青睐的升学倾向下,城市中职学校的办学空间趋小的势头已经显现。城市中等职业教育要保持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规模,需要怎样适应新形势进一步改革发展?近日我们邀请了职业教育界的有关专家和学者就此问题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1996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职教法》)。当时,我国发展职业教育的重点是中等职业教育,全国正处于大规模的普通高中职业化改造的过程中,按照《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要求:“大部分地区以初中后分流为主,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做到50%~70%的初中毕业生进人中等职业学校或职业培训中心。  相似文献   

13.
根据1997年《国家教委关于招收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举办高等职业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前言分析,该项政策的目的有三项:一是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简称高职)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二是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三是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简称中职)的改革与发展.2010年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完善职业学校学生直接升学制度列为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一个重要举措.既然升学制度有这么多的价值和功能,为什么这一制度不能全面铺开?为什么一定要有升学比例的限制呢?  相似文献   

14.
《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颁布以来,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喀左县)中小学校高度重视,按要求开足课时。民族团结教育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日趋稳定,师资培训、教学研究已经起步。初中升高中的考试中也增加了民族团结教育的考查内容。全县重视民族团结教育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但是,在调研中,笔者发现学校  相似文献   

15.
动态     
部委50%初中毕业生需经中职教育进入劳动力市场教育部部长周济在11月20日召开的贯彻落实全国职教会议精神座谈会上提出,我国50%的初中毕业生需经中等职业教育进入劳动力市场,50%以上的高中毕业生需经高等职业教育走上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线。周济说,2006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还要继续扩大招生规模100万人,力争总体招生规模达到750万人以上。到2010年,职业教育的目标是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和在校生人数基本平衡,届时初中毕业生大概是2000万人左右,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各招800万人。(王薇)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要体现灵活性由国家民委和教…  相似文献   

16.
2004年3月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教育,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中的一个大问题,而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简称“数困生”)又是学困生中的一个大群体,有关资料显示:在中职学校中,数困生所占比例已超过40%。200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表明:全国中职在校学生数(包括普通中专、职业高中、中等技校和成人中专)为1256.73万人,按比例计算,数困生接近530万,涉及500多万个家庭!今后几年,随着我国中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中职数困生的数量将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广西中职学校在校学生数首次超过普通高中学生数,广西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初见成效。全区职业教育年招生数量将达32万人以上;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当年初中毕业生达到45%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量达89万人以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超过85%。  相似文献   

19.
目前北京等一些大中城市的中职人才开始面临"断档"威胁。昨天教育部正式下发文件,从今年开始,北京国家级和部分省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将面向东北、华北和西部地区招生。近年来,北京每年需求中职毕业生8万多人,由于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力发展,今后还会逐年增加,但现在全北京市每年的中职毕业生却不到8万。而从今年开始,北京初中毕业生的人数又开始逐年递减,到2007年,仅有7万人,按目前普高与中职5比5的招生比例,届时最多只有3万多人上中职校。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意见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  相似文献   

20.
5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本期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统筹就业处处长李祥伟就《通知》进行了解读. 《教育与职业》:请介绍一下《通知》出台的背景和重要意义. 李祥伟: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保持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的稳定.过去5年,全国累计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2800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