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课程改革深入的今天,一提起"死记硬背",绝大部分人就会持不以为然的否定态度,认为"死记硬背"是传统的、落后的语文教学方法,认为这一做法和要求扼杀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创造能力,必须抛弃。难道"死记硬背"与新课改是一对矛盾,与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是迥然  相似文献   

2.
1.“重积累”≠“死记硬背” 说到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有人认为这是走老路,是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读死书、死读书。显然,这是对“重视语文积累”的误解。无庸置疑,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已经被无数教学实践证明是一种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切不可让学生为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教育的历史上,“死记硬背”一直名声不好,一直是教育界改革人士批判的对象,认为“死记硬背”窒息了教育的生机,扼杀了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死记硬背”真的是教育的误区吗?看起来似乎很是,但事实上,这种看法是一个更大的误区。“死记硬背”是教育的起点和开端。事实上,学生时代的开始就是“死记硬背”的开始。没有“死记硬背”我们就不能识字,识字是基本和最初的“死记硬背”。语文中古典诗文的背诵,现代美文的背诵,靠的就是“死记硬背”。有的教育家认为,语文就是“死记硬背”,对于…  相似文献   

4.
“死记硬背”顾名思义是指“机械的记忆和背诵”.属贬义词,在教学方法中是死板、僵化、教条的代名词,也是最令学生讨厌的一种学习方法。然而,经过十多年的教坛摸索,我逐步感到人们对“死记硬背”过多地摒弃了,而忽视了它应有的作用。“死记硬背”不失为一种教学方法.只要运用得当,还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也谈“死记硬背”李素珍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听到老师告诫学生:“不要死记硬背”。其用意无非是想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灵活。笔者认为“死记硬背”与“灵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辩证关系。“灵活”只有在“死记硬背”的基础上才能收到效果;换句话说:“死记硬背”是“灵活...  相似文献   

6.
在课程改革深入的今天,一提起“死记硬背”,绝大部分人就会持不以为然的否定态度,认为“死记硬背”是传统的、落后的语文教学方法,认为这一做法和要求扼杀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创造能力,必须抛弃。  相似文献   

7.
<正> 死记硬背,已成为成人政治课教学的一种顽症。有的学员说:“政治课学习无所谓,抄好笔记回家背。”这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必须立即扭转。政治课要求人们以先进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正确地分析和解释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从而认识它们的本质,找出其规律性的东西,以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而死记硬背是不能产生正确认识的,是不能学好唯物辩证法的,这种学习方法与政治课本身的特点,是根本不适宜的。死记硬背,只能掌握词句,而不能理解原理。这就容易造成思想内容与表达形式的分离。  相似文献   

8.
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教师多是采取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因此,在大多数学生脑海中,就形成了这样一种等式:学好历史=死记硬背,这就导致学生在听课时常常显得无动于衷,甚至昏昏欲睡,历史学习效率也一直处于低下水平.所以,如何改变这种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历史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成为目前广大历史教师极为关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死记硬背”之因何在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学内容很多,各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都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学上,教师“死讲硬灌”;学习上,学生“死记硬背”。由此可见,在各类学校全面“减负”的情况下,加强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改革,是当前高校进行“减负”的中心内容。要改“死记硬背”之弊,当然需要溯其源断其根了。但是,在探讨过程中,许多人对“死记硬背”问题的看法时,往往责怪学生者多,检查教师者少。总认为此弊是学生过,并非是教之过也!如有些教师说:“现在也减负了,可是学生还是死记硬背,当教师的有什么办法呢?”可笔者对死…  相似文献   

10.
(一) 死记硬背,是中小学各门课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的一大弊病。文科比理科严重,政治课尤为严重。在许多学校,政治教师备课备条条,上课讲条条,学生上政治课抄条条,课后背条条,考试时再把条条原封不动地搬到考卷上。问题的严重性不仅在于实践中存在着死记硬背的现象,而且在于不少学校的教师、校长以及学生家长,在认识上竟把死记硬背当作文科的特点,当作政治课教学的基本方法。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些议论:“你的这个孩子不太聪明,考理科是不行了,明年叫他改文科吧!文科主要是靠死记硬背的。”“政治课先不要管它,到考试前背一背就行了。”  相似文献   

11.
今年中考,思想政治课实行开卷考试,允许考生带书本进考场,这是自1977年恢复高考中考制度以来的第一次,也是十堰市中考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目的在于减少死记硬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检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思想政治课是每年考生死记硬背花费精力最多的  相似文献   

12.
初中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其实只起到一个辅助学习的作用,所以应该根据学生特点来制定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进步。比如学生学习历史虽然靠死记硬背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想要更好地掌握历史这一门学科,光靠死记硬背是不够的。下面就从个人角度简单介绍下历史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中经常采用“背诵”法,把基础知识牢固地记忆下来。背诵法是达到记忆的教学方法之一,但不是唯一的。记忆的方法可列举出十数种,本文仅就“背诵”和“记忆”的问题谈些看法。读书和教学中常用的背诵法有两种:一是机械背诵法(俗谓“死记硬背”),二是尝试背诵法。我们反对前者,而提倡后者。“死记硬背”虽可收到短暂记忆的效果,但遗忘的也快。尝试背诵法则可获得长时记忆、牢固掌握所记忆的知识的功效。从教育史上看,“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各国大体相同。我国古代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死记硬背”成为传统的教学法,蒙童入学,手捧“三、  相似文献   

14.
马海舰 《亚太教育》2019,(10):106-106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常常认为学习地理就是死记硬背。实际上,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习地理是行不通的。在初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尤其是七年级上册地理中,有许多知识是需要理科的头脑,特别是数学头脑的。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初中地理的学习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王爽 《学周刊C版》2014,(3):142-142
读图可以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独立获取新的地理知识。我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学习地理是抛开地图死记硬背的,学习地图存在困难;而学困生的读图能力更差,学过的图不会读,没学的更不会读。原因在于:一是认为地理是文科类学科,死记硬背就行了;二是没有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三是识图能力差。  相似文献   

16.
凡是学过英语的人,都曾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有过死记硬背的经历。可是现在很多英语教师都不敢提死记硬背,在公开场合更是不提倡让学生死记硬背。事实上,有哪位教师自己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没有过死记硬背?又有哪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在这个追求时尚泛滥的时代,我们教师也在追求“时尚”,这并不是说不可以,毕竟我们教师也要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7.
毛正海 《甘肃教育》2013,(19):91-91
中学生物是一门理论性强、涉及面大、术语多的综合性学科,怎样才能复习好生物课呢?有人说:“生物知识复杂,只有死记硬背。”当然,要学好任何一门学科,记和背是必不可少,但是不要死记硬背,只有深刻理解了以后,才能背得牢,用得活。现本人就生物复习方法,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8.
考生的应变能力,是指在考试过程中,对于试题的灵活变化能够适应,能够合理安排时间,仔细审题,从容答题,没有怯场心理,从而顺利地通过考试。本文根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科类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大学语文、写作等课程考试时出现的一些情况,就如何提高成人考生的应变能力作些探讨。 (一)考生的应变能力,来源于比较牢固地掌握课程的原理,概念;提高应变能力,要理解地记忆,不要死记硬背。各门课程都有其基本概念。有些考生化了不少精力,却不能通过考试,症结就在于死记硬背,没有真正弄懂课程的原理,概念。许多考生也知道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但是,在时间紧的情况下,仍然求助于死记硬背,希望通过短期突击来通过自学考试,拿到文凭,结果是适得其反。死记硬背的一种表现是不善于归纳,简单地按着章节往脑子里灌。用这  相似文献   

19.
在探讨本问题以前,首先我们应该明确的是死记硬背与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是不同的。死记硬背是指死记名词概念,硬背句子条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进行学习的学生,在测验、考试时能将书本上的条文一字不漏地写出来,但是在实际上对于名词、概念的含义是理解不透,混淆不清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在提问测验时,不会运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表达,教师用一种方式进行提问,能够回答得很好,但是改换一种方式,问同一个问题,就回答不出来。例如某校的学生,对教师所提同的绿色植物对人类的意义,能够回答得很好;但是改换一  相似文献   

20.
石磊 《学周刊C版》2010,(10):62-62
长期以来,许多政治课教师都认为政治课教学主要是以理论教育为主。因此,他们进行政治课教学,就是要学生死记硬背条款,就连回答问题也是不加理解地照搬书本。倘若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将会被限制在死记硬背上面。由于教师照本宣科的教学和学生不加理解的死记硬背,最终将会造成:(1)学生对政治课失去兴趣,对政治课学习感到枯燥无味;(2)学生虽考取高分,但高分低能。如此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