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晓春 《山东教育》2013,(Z2):68-69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能力就是指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理解能力以及从语言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在理解信息的基础上,学生还要能够对信息加以判断、归纳、综合。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最常见的教学方式有"总—分—总"式阅读法和"PWP"阅读法。前者强调了"怎么读",即读全文,分段读,再读全文,但是没有说清楚读的目的是什么;后  相似文献   

2.
王强 《广西教育》2014,(29):83-84
正"读讲精练教学法"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张希濂于1983年提出的一种教学法。张老师主张"以言语训练为主线组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自主、探究、合作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等数学能力。"读讲精练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学生自己读书、谈体会、概括总结、分组研讨、质疑争辩、分组选练、自批或互批自改七个环节。一、通过"读讲",发展学生语言能力,训练学生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语言  相似文献   

3.
正课程标准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如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呢?不妨从如下几方面做起。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1.以"教材"为突破口,让学生喜欢阅读。低年级图文并茂的课文内容常常会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果教师能够通过范读、分角色读、引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升华他们的感情,使他们在欣赏、品味语言的同时,就会喜欢上阅读。为此,在课堂  相似文献   

4.
臧英 《快乐阅读》2013,(1):20-21
作为语言输入的主要手段,"读"是学生获取知识与信息的基本途径,也是语言学习效果的反馈与检测手段之一。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对小学阶段英语学习的"读"进行了系统的思考,针对各种不同层次"读"提出了不同的教学策略,希望以此提高学生"读"的效率,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相似文献   

5.
"三分诗,七分读",学习诗词最便捷有效的途径是朗读,把颇具神韵的无声语言变成有声语言.然而,仅有感性认识是不够的,诗词更需要体验,需要感悟,需要鉴赏,需要富有艺术表现力的语言理性而明确地表达.这就需要用笔墨传达出诗情词境,也就是边读边用书面文字记录:记录的不仅是阅读诗词的成果,更是阅读的心里轨迹,尤其是闪现思想火花的灵感.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智慧出在手指尖上."此话很有道理:写,"逼"着学生思考;写,"带"着学生思考;写,"跟"着学生思考.用笔"读"诗词,是学生和诗词、和作者进行的深层对话,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语文能力的形成是主体亲历的一个过程。学生从接触语言学习材料到将外部语言转化为内部语言,是一个"感知—发现—积累—运用"的过程。学生学习语言的方式是"读"与"悟"统一的心理活动方式。"读"是理解文章的一种有效手段,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多积累,发  相似文献   

7.
英语是一门语言,是一种语言交际工具,它需要通过人们的读和说来实现交际价值。"读"是语言输入的重要环节之一,古人就曾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众所周知",听、说、读、写"是英语学习的四大基本要素。加强"读"的训练,能促进其他三个基本要素——"听、说、写"的提高。由此英语的"读"显得尤为重要。优质高效的利用英语早读,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重大的意义。但是,许多学生不知道早读课该做什么,早读课常常成为学生的"自读课"和"自习课"。如何优质高效的利用早读课,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呢?结合自己平时的工作实践,我对怎样合理、有效地利用早读课,作了浅显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用自己的口气说书上的话”是中央教科所对小学语学法指导实验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形式。它摒弃了繁的分析,通过学生对课文反复地读练说,把不熟悉的书语言转变为熟悉的口头语言,用规范的书面语言规范学不规范的口头语言,用丰富的书面语言丰富学生不丰富口头语言,使学生初步内化范文的语言,从而达到理解言、积累语言、发展语言的目的。一、读是基础读是说的基础,只有把课文真正读熟、读好才能说好。此,教师采用多种读的形式,如学生自由读、教师范读、生仿读、教师或学生领读、学生分角色朗读等,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扩大学生的读书…  相似文献   

9.
宋平 《海外英语》2020,(8):202-203
阅读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读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语言技能之一,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有效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能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将有助于读前导入支架搭建,读中阅读策略渗透,读后人文素养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提升学生英语阅读水平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听"与"读"是语言的输入,是对语言的接收和理解,是外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进行听力与阅读相结合的综合训练,加强学生的语言输入,从而促进语言的习得,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1.
语言的学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陌生语言的模仿,这就决定了语言学习的口头操作性,要求学生不断地说、读、背,最后运用到实践中,在口语交际中体会语言学习的真正价值。本文简单谈谈"读"和"背"在初中英语学习中的作用,以及"读"和"背"的技巧和策略。  相似文献   

12.
学语文,就是从"读"中来,到"读"中去。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语文教师要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要引导学生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语言,要培养他们的语感。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语感是很重要的,它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能力。什么是语感?语感指的就是学生一看到文字,就有一种语言直觉性,能有一种感知语言、领悟语言的能力。拥有好语感的学生在学语言、用语言时,对语言会有着正确、丰富、独特的感受。那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笔者认为:以"读"为本,积淀语"情";以"品"为主,积淀语"素";以"背"为梁,积淀语库;以"境"为托,积淀语感。在语文教学中,依托这"四重"积淀,重重深入,赋予语言美的韵律!  相似文献   

13.
林碧蓉 《教育》2014,(9):22-23
正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读",把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读中知道怎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学会运用语言,这又是通过"写"来实现的。"读"与"写"是阅读教学两个不变的主题。教师应根据本学段的读写目标,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综合学生与教材、读与写、教与学的关系寻找最佳的读写结合点,融读写为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在教学中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各种随机课堂练笔活动,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书面表达的能力也得到明显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正文本解读分三个层面,分别是文学语言层面、文学形象层面和文本意蕴层面。高中语文中的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对文本的感知、理解和评价,达到对这三个层面的深度感悟,读出文本之美。一、反复诵读,触摸语言之"美"解读文本不仅要分析,更要去"读",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诵读文章,在反复诵读中感触文章的语言之美,并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环节中的"三部曲"是指"多读、多思和多练"。"读"作为阅读教学的基本手段,是语言训练最常用的方法,它是一项最基本的语文基本功之一,又是语言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思"是指在学生多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最终能自我解决问题。"多练"是指学生的练笔,是在教学过程中或讲完一篇课文之后的各种形式的练习,是学生发挥创造力、想象力和提升语文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听做、说唱、玩演、读写、视听"是小学初级阶段的主要语言技能,小学高级阶段的语言技能拓展为"听、说、读、写、玩演、视听"。在所有的语言技能中,视听与读是学生语言理解的技能,而说唱和写则是体现学生语言表达的技能,两者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教师可以从两人活动和小组活动来帮学生提高这些技能。  相似文献   

17.
读是写的基础,写以读为前提,只有学生读得多了,写作时才能思如泉涌,付诸笔端。广泛阅读,积累语言是解决学生"有话道不出"的重要方法。语文课标明确规定小学生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这是十分必要的。当然,读书不能漫无边际,教师要给学生推荐文字精品、大家名著或有利于积淀语言的报刊、杂志等,以便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课外阅读要强调学生对语言的内化吸收,而不是为应付考试的死记硬背,或为了写作的生吞活剥,  相似文献   

18.
教师主要体现"以读为本"的思想,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语言,在读中培养语言感受,在读中陶冶情操。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以境诱读、以读引读、以说带读、以练导读、以评促读的基本策略保证学生充分地读,促进学生自主地读,从而达到"以读促思,以读激情,读中感悟,读中迁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正>演读体验课是指语文学习以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教师指导学生以分角色读、创设动作读等形式,把抽象的课文内容(字、词、句、篇)形象化、生动化,使学生在语言上获得感染,情感上得到陶冶,对课文内容有所体验的课型。它具有相当广泛的外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论是从参与的成员、演读体验的内容还是演读体验的方法来说,其外延相当广阔。一、演读体验课的特点(一)亲历性语文教学引导学生用"心"去思考语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学生的知识领悟能力及语言感知能力。通过实践表明,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是最基本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应注重"读"从而实现"读"的教学过程。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中"读"的作用刍议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在"读"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知识领悟能力及语言感知能力,深入探讨了在教学过程"读"作用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