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试论邓小平德育思想的几个基本特征四川省教委张凤山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必须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针,特别是要学习好、宣传好、运用好邓小平德育思想和与之密切相关的思想政治工作论述及精神文明建设论述。作为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和第二代...  相似文献   

2.
"获得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概念,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具象化表达,也是检验学校德育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针对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中学生德育获得感缺失的现状,本文从德育理念、德育方法、德育实践等视角寻根究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从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德育思想、推动德育中的"两个转变"以及建构"三位一体"德育格局方面提升学生德育获得感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3.
体验式教材:德育教材新样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验课程是21世纪德育课程改革的新走向,体验德育已经成为继承和超越传统德育的新范式之一。体验式德育教材是指以体验为基本特征的德育教材。体验式德育教材是对传统德育教材困境与问题的积极回应,是当代具有活力和魅力的德育教材新样态。体验式德育教材的基本样态表征为问题式价值模块构架,以智慧和思想内涵举纲,以体验引子、体验独白、体验冲突、体验游戏、体验反思、体验行动为结构流程。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的德育思想博大精深,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革命精神和民族特点,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德育理论。学习、研究陶行知德育思想,剖析其基本特征,掌握其精神实质,对于加强和改善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特别对于当前中小学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有着现实指导意义和较强的推动力。 陶行知专门论述德育的篇目虽然不多,但在他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中,德育却占有极其  相似文献   

5.
德育的主体性精神与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对传统德育的反思随着人们对传统德育的重新认识的深入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高校德育理论和实践中 ,必须重视和加强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地位。南京师大班华教授认为 ,现代德育的精髓是“主体———发展性” ,现代德育是主体性、发展性的德育。它以满足受教育者的需要 ,促进其个体道德的发展及道德人格的提升为宗旨 ,并强调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作用和地位。这个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 ,即把人作为道德主体培养 ,促进人的德性发展”。这种现代德育思想其基本特征强调受教育者的自我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个体的需要、个…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课的质量和效益如何,直接影响着青少年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甚至影响着青少年学生成才的方向。思想政治课既是一门"学科",具有作为"学科"的各种要素和特点,又同别的学科有明显的区别,是以突出德育为己任,以德育为"灵魂"的学科,将"教书育人"融为一体,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重视伦理道德教育是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主要表现在德育首位、德育先导观念的确立,伦理道德教育内容、方法、教材体系的逐步完善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德育思想具有几方面的基本特征,即紧密联系实际,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全面考察问题,具有很强的辩证性;一切为了实效,具有层次性和务实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论述新技术革命、经济全球化和社会潜意识即社会心理现象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基础上,总结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偏差,探讨了如何建立中国特色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指出,过去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偏差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把德育等同于政治教育,窄化了德育的功能;二是把德育等同于理想教育,排斥了德育的现实取向,使德育脱离了社会生活实际;三是把德育等同于集体主义教育、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四是把德育等同于知识教育,只注重理论知识,忽视了思想和行为的养成。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优秀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是极为宝贵的德育资源。通过“德育日历”的设计,将传统节日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发挥了传统节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和指向作用。在此基础上,以中秋节为例,具体设计、演绎了“德育日历”的实施过程,为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种崭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公平”抑或“美善”——道德教育哲学基础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论是将道德的核心建基于利益平等抑或公平,都始终是在群体伦理规范的意义上谈论个体道德价值,这只能将个体内在道德尺度引向道德之外的利益比较的物质层面,而不能有效逼近人们心中的价值核心——爱或美善。个体的道德实践不是对群体伦理规范本身的刻意满足,也不是为了寻求个体之间的利益平等抑或公平,而是出于保持自身行为美善的精神需求。爱或美善是一切道德实践得以可能和一切道德规范得以生成的价值前提,道德实践是一种建立在道德自足(自爱)基础上的价值选择。道德教育的价值使命在于使人养成对其内在固有的美善法则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2.
田正利 《丽水学院学报》2006,28(6):10-12,15
孟子对“性”和“人性”有着严格的区分。“性”指人的生理欲求,被视为导致恶的根源;“人性”则是仁义礼智等良好道德的发端,被看成使人为善的内在根据。孟子主张的只是“人性善”,而非“性善”。基于这一认识,他提出了“扩充善端(人性)”和“抑制恶源(性)”的道德修养原则,在儒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搞清孟子思想中“性”和“人性”的概念及二者关系,有助于准确把握孟子一些重要论述的涵义及其在研究、探索人性和伦理道德问题方面的思想特色和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3.
儒家思想与中国企业家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儒家文化特别强调人的道德实践对于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特别重视人的自我身心内外的协调与和谐。中国的企业应当“以法治企业”,“以德教化人”,坚持走使人自我身心内外和谐的路径,而儒家以修身为本的人文教化的资源对我们的企业建设便具有不可忽略的意义。中国的企业家应该有中国的气派,中国的风格,在这方面,儒家正可为我们造就一种中国企业家的精神提供一些有意义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道德建设思想与中华传统道德思想相结合,并依据中国具体实际,在理论与实践工作中形成了丰富的道德建设思想。今天,我们分析毛泽东道德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探索毛泽东道德建设思想的基本特征,对新时代党和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根源和形成方式、表现形式,因此,对善的追求也有不同层面的内容、方式和形式,但对善的核心价值追求则是一致的。社会道德规范是德育的根本依据、追求目标和评价标准,德育是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道德品德和个人道德品德转化为良好社会道德风气的重要途径。在多元文化发展中的道德和德育应该形成以圣性最高善为核心价值取向,全面追求圣性最高善、理性基本善和物性底线善和谐统一的多层面的目标、价值和方式。  相似文献   

16.
家庭德育在我国古代道德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其思想极为深刻浩瀚,其中"修身"、"重德"的教育思想,在当今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极高的应用价值。本文从我国古代家庭德育思想切入,探究其在当今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旨在以古为鉴,为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成为新世纪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对于青年学生贯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基本道德规范,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尊师重教思想等方面具有深远影响。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教育要注重实践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Ancient Chinese ideas of moral education could be said to have five main dimensions –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s, content, principles, methods and evaluation – which a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An analysis of the fundamental features of Confucian thinking on moral education shows that it took the idea that human beings have a good and kind nature as its logical starting point. It built a system of ethical norms, based on the idea that an individual's feelings come from the inner mind, combined with external rites. Its methods of moral education are diverse, with an emphasis on learning from exemplars,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practice, as well as the cultivation of moral responsibility and social commitment. Its quintessential ideas were ‘virtue lies in practice’ and ‘life is moral education’. The paper concludes by arguing that Confucian thinking on moral education has ongoing value for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contemporary moral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9.
墨子是先秦时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其丰富的思想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墨子重视通过实践培养“兼士”的观念对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启示.同样对中职德育实践教育的开展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通过对墨子相关思想的学习和运用,可以有效地提高中职德育实践的成效,并且可以通过德育实践很好地促进中职学生构建理想的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20.
以"孝弟"为"仁"之根本的孔子仁学,从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人伦道德的践履出发,把我们须臾不能离开的日常人伦和日常的行为上升到一种道德境界之中,这种道德境界是我们日常行为的践履也是日常生活境界的升华,这种美与善相联的境界也是伦理境界与审美境界的统一。孔子"仁学"思想表达的是一种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平凡而伟大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