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上课铃刚响,科学课杨老师走进教室,合上门,转过身,一只手里拿着教案夹,另一只手里拿着一个茶叶罐。杨老师走上讲台,把茶叶罐和教案夹放在讲桌上,打开茶叶罐,轻轻地捏出茶——不,不是茶叶。我往前挪了挪凳子,伸长脖子一看,啊?鸡蛋壳?半个鸡蛋壳?杨老师拿鸡蛋壳做什么?只听杨老师说:"今天我们通过这几个鸡蛋壳研究物体的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我好奇地看着杨老师举起半个鸡蛋壳,口朝下,并  相似文献   

2.
《新教师》2019,(11):5-5
观点备课、教案都是为上课服务的,不备课成不了好老师,教案写不好,也不会成为好老师,但是同样,一个老师如果端着教案去上课,课堂照着教案走,罔顾学生实际,不管学生学会学不会,读完教案就完事,那同样不是好老师!在农村小学,教师都存在包班现象,几乎全天都在上课,根本没有时间写教案。可是学校规定每周都要检查教师教案,完不成任务就要扣绩效工资。  相似文献   

3.
一生作答     
别人瞧不起老师,我更讨厌教书。仗着有个在全县说话有回音的爸爸,我想,要跳出教育部门只是迟早之事。什么进取、奋斗、拼搏,统统滚一边去。于是,上课不满30分钟,黑板不满50字,教案不满100页,便是我毕业第一年教书生活的写照。  相似文献   

4.
2013年10月,《语文教学参考》发表了袁建国老师的文章《去教案之风刮不得》,看完该文,我觉得还有许多话要说.该文的基本观点是教案去不得.他认为,“教案者,所凭也.教案者,教师上课的凭借.” 作为一个教师,课前充分地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对教学过程有所预设,这确实是教师必须要做的.但是,如果我们仅仅局限于教案,仅仅拿教案作为上课的凭证,对此我是不敢苟同的. 新课改以后,我们的课堂教学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教案就是罪魁祸首之一. 首先,我们认为,教案是传统教学的产物.我国古代的教育从来都没有教案,教师就是凭着他们的教学经验,凭借他们对文本的深刻的研究,凭着他们对学生的透彻了解而教授.他们的教学都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而不是教师首先预设好要教什么,然后才进行施教.孔子的所谓不愤不悱,不启不发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5.
初上讲台,我就不假思索地拿起粉笔按照教案上了一节课,从那以后,直至现在,我就一直采用"拿粉笔,按教案"的模式进行教学,因为大家都是如此,教师上课哪能不讲呢?我实在不放心. 当初,我接过教材与教参的时候,我该如何去讲课呢?这是我从事教师工作的第一个问题.我想起了:我以前的老师是"拿粉笔,按教案"给我上课的,我的左右同行们也是这样在进行着的,所以这是一种没有创新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6.
正三年前,我有幸跟随吉春亚老师的课堂三个月,每天听一节课,享受着吉老师给我们精心准备的精神大餐。当然,老师也提供给我们实践的机会,有时说课给她听,有时上课给她看。每次上课前的教案,吉老师至少会指导我修改三遍后才能走进课堂。印象最深的就是跟随吉老师学习上《金蝉脱壳》一课。我谨记老师"教学设计要一线串珠"的教诲,抓"神奇"一词来设计教案,整堂课通过品词品句的方法去引导学生感悟金蝉脱壳的"神奇"。正当我自信满满地将"作品"交与  相似文献   

7.
一个星期一的下午,老师问我:“后天让你来当一回老师,愿意吗?”我既惊讶又激动,用点头和微笑的方式答应了老师。接下来,我认真地找资料、备课,把写好的教案交给老师看。老师提了很多建议,要求我把教案背熟,并鼓励我:“你一定会成功的!”第二天,上课铃声刚响起,我夹着教案走进教室,站到讲台桌前,一本正经地宣布:“上课!”同学们齐刷刷地站起来向我问好。我心里美滋滋的。开始上课了,我朝台下的同学望去,几十双眼睛注视着我。我感觉浑身有点不自在,脸热辣辣的,说起话来结结巴巴。这时,老师用鼓励的眼神看着我。我做一个深呼吸,努力控制自己紧…  相似文献   

8.
架"桥"     
上课了,杨老师一副神秘的样子.他面带微笑.从一个塑料袋里拿出一张白纸,紧接着又拿出了三个墨水盒,放在讲桌上.我心想:杨老师到底要干什么呢?他拿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呢?同学们也都疑惑不解地望着老师.  相似文献   

9.
<正>为儿童上课,不为教案走课。10多年前,我的公开课教学还没有出道。一次参加外地研讨活动,与特级教师薛法根先生同住一室,我悄悄地问他:"怎样才能上好公开课?"薛老师思考了片刻,告诉我:"为孩子上课。"我把这句话记下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让儿童生根在心里,去为儿童上课,我并不知道。我只知道心里一旦有了儿童,真正为儿童上好课,就可以上出一节儿童喜欢的课,一节精彩的公开课。如果每堂课不是为了考试而上课,而是想着为儿童上课,在公开教学时便能自然  相似文献   

10.
失真的教育     
陈琴 《中学教育》2007,(3):20-21
前不久,应邀到一个学校去上课。去之前,校方要求把我讲课的教案发过去,说是给听课老师准备的。到授课时,我大吃一惊:根据学生的朗读水平及表述能力。我判断出这并不是一群读书多的孩子,然而学生对我的每一  相似文献   

11.
钱维 《江苏教育》2014,(10):64-65
为儿童上课,不为教案走课。10多年前,我的公开课教学还没有出道。一次参加外地研讨活动,与特级教师薛法根先生同住一室,我悄悄地问他:"怎样才能上好公开课?"薛老师思考了片刻,告诉我:"为孩子上课。"我把这句话记下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让儿童生根在心里,去为儿童上课,我并不知道。我只知道心里一旦有了儿童,真正为儿童上好课,就可以上出一节儿童喜欢的课,一节精彩的公开课。如果每堂课不是为了考试而上课,而是想着为儿童上课,在公开教学时便能自然地融入“为儿童教学”的理念,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学生毕业离校已经一个多月了,但师生挥泪告别的场面让我这个局外人却一次次掉泪,什么是情、什么是爱、什么是教育,在他们的毕业联欢会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当杨老师最后向同学们道别时,全班的同学都掉下了热泪,教室的门被同学们堵住了,他们多想和老师多待一会儿!平时比较坚强的杨老师眼含热泪说不出话来,他努力控制自己的感情去安慰学生,去叮嘱学生,去和学生谈下次相聚的时间。学生王强拿出一盒西瓜霜润喉片双手递给杨老师,“我们走后,您要少说话多保重,你的嗓音这几天一直沙哑!”杨老师接过药盒,流泪了。学生李刚递给杨老师一些信纸,“…  相似文献   

13.
我以前在一所重点中学里读书在升入初中二年级后,来了一位姓杨的新老师,教我班的物理,教得不错,脾气也很随和我很喜欢这厂J功课,也很敬重他.但也正是这位我很敬重的老师,改变了我的命运.一次,我向前面的同学要回我的镜子;去接镜子时,刚好打了上课铃,阳光从镜子里反射到了正来上课的杨老师的眼睛上.当时我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听到一声:“谁照的!”在他给我们上课以来,听到这么大声还是第一次.同学们都吓坏了,我听了这句话顿时脸色苍白、心砰砰地跳……真是无巧不成书,偏偏全校最严厉的胜校长正从这儿经过.于是问杨老师…  相似文献   

14.
于漪老师曾经在各种不同的场合说过一句相同的话:在学校里顶难顶难的事就是上课。上课难在哪里?我拿着一本书照本宣科,难吗?不难。我根据教学参考书把知识要点图解一下写成教案,到班里去按部就班地灌输给学生,难吗?虽说略微有点难度,但是也比较容易做到。因此,在有些人看来,上课,尤其是上语文课,是最简单不过的一件事。曾听说某个学校的教导主任竞选时落选了,在路上碰到了朋友。朋友问他“:现在忙什么呢?”他不无失落地说“:教导主任干不了了,只能上课呗。”朋友又问了“:那你上什么课呢?”他愤愤地说“:别的我教不了,上上语文课总没问题吧!…  相似文献   

15.
我吩咐科代表将已收集好氧气的仪器提前拿到了教室。老师,不好了。小成把烧杯里的试管拿出来了。我收拾好教案,正准备去上课,科代表李亮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把试管拿出来了!怎么回事啊?  相似文献   

16.
董海 《教育文汇》2012,(11):1-1
某市城区一位年轻老师到一所农村小学送课回来后唉声叹气地说:“在本校上课,一切都很顺利。可是到那边去,就完全变了样,课很难上下去,精心设计的教案根本无法实施。学生什么都不懂,一问;不知,真是对牛弹琴。”  相似文献   

17.
曾经听到有的老师说:“我不听公开课,那全是假的。”在报纸、杂志和网络上也不鲜见对公开课下这样的定义——公开课即表演课。什么原因呢?主要是教师在上公开课前都要进行充分和精心的准备,讲课的水平较高,甚至有作秀的嫌疑。剔除掉那些真正是作表演的公开课,对于其他公开课,笔者想问一句:“教师上课前作精心准备有什么不好,有什么不对?”事实上,我们在教学中常会遇见这样一些事情:在较忙的情况下,有些教师首先削减的是备课时间,甚至少数教师只是在上课前看看原来的笔记或现成的教案,也就去上课了,试想一下:这种“靠天吃饭”式的教学,其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举手真难     
“上课一定要敢于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一定!”上课前几分钟,我暗暗地下定决心。“嗨,举就举呗!不就是读读课文或者回答问题嘛,有什么可怕的!”快上课的时候,我又故作轻松地想。上课铃响了,杨老师开始提问,“哪位同学愿意有感情地将《大江保卫战》这篇课文朗读一下?”教室里静得出奇,连同学们的呼吸声都听得见。我的心怦怦地跳个不停,再偷偷地向四周看看,有的同学低头默坐,有的同学摆弄手指,有的同学扯着衣角,似乎根本就没有把杨老师的话放在心上。只有沈敏敏、陈凯杰等几个朗诵水平高的同学举起了手。我多么希望有一个与我朗读水平差不…  相似文献   

19.
要谈上课,不得不先说说写教案。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具体方案。是教师上课前的必要准备和重要依据。但是在我看了很多有经验的教师写的教案以后,一个总的印象是:目前教师对教材的内容往往分析得头头是道;而对班级、学生的情况却根本不去提及。这实在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无论是年长教师还是年轻教师,写教案总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如一座大山,压在心上。教师要不要备课?可以这么说,不管什么时候,遇到什么样的课程改革,课总是要备的,教学管理者们对老师提出严格的备课要求也是必要的。事实上,也没有几个老师糊涂到会说上课无需备课。一位教师在成功执教了一堂课之后,当别人问及他上课的奥秘时,他是这样回答的:我用我的一生来准备我的教学,而就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