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戴振明 《航空档案》2011,(10):78-79
1967年6月17日上午8点20分,在我国西部罗布泊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天空出现了一颗新的"太阳",这就是我国成功爆炸的第颗氢弹.这一天,我们全国人民听到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无不为之骄傲,这大壮国威,震撼世界.因为它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氢弹核武器的国家.从第一颗原子弹到氢弹爆炸,美国用了7年零3个月,苏联用了4年零...  相似文献   

2.
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20分,我国西部地区新疆罗布白上空,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获得完全的成功.三十多年过去了,试验全过程中的困难、艰辛、风险与酸楚,时时犹在眼前.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研制"两弹一星"奋发图强、高歌猛进的峥嵘岁月中,有这么一个激动人心的重要时刻(媒体称誉为于敏惊天事业中的"上海时刻"),记载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中. 1965年11月1日,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仅过了一年,在上海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J-501计算机输出结果的打孔纸带上,终于显示出令人兴奋不已的一串数字.带队在上海进行氢弹理论运算的专家于敏(后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当即激动地用暗语给在北京的负责人邓稼先打了一个电话:"我们几个人去打了一次猎……打上了一只松鼠……"邓稼先听出是好消息,问道:"你们美美地吃了一餐野味?""不,现在还不能把它煮熟……要留作标本……我们有新奇的发现,它身体结构特别,需要做进一步的解剖研究……"这只"松鼠",就是我国第一颗氢弹理论研究的突破.  相似文献   

4.
张蕴钰(1917—2008),20世纪50年代末起,担任核武器试验基地司令员,也是新中国第一任核司令。他先后参与并指挥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1964年),导弹核武器试验(1966年),大气层全当量氢弹爆炸试验(1967年),地下核武器试验(1975年、1978年)等重大工程。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1988年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1世纪初,本文作者曾采访了张蕴钰的秘书;在参阅张蕴钰著《初征路》等资料的基础上,写就此文。  相似文献   

5.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们常看到的那幅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图,是一位叫陈书元的摄影家当时在现场抓拍的杰作。  相似文献   

6.
胡银芳 《兰台内外》2012,(2):13+15-13,15
1958年,邓稼先接受国家最高机密任务—秘密研制原子弹。随后,他人间蒸发,隐姓埋名,进入与世隔绝的西北戈壁。28年间,他带领团队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  相似文献   

7.
最早在晨光微熹中闪亮的是这个纪念碑:“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张爱萍将军手书的这十二个大字熠熠生辉。在晨光的映衬下,可以清楚看见上面的碑文: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这里诞生,中国第一颗氢弹在这里研制成功。1964年10月16日,中国首次核试验爆炸成功,它向全世界宣告:站起来的中华民族终于有了自己的原子弹。为打破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这些清楚记载历史的文字写于1992年9月1日。到今天,被称为中国“原子城”的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在改革开放这一波澜壮阔的大背景下实现了化剑为犁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8.
1964年10月16日,人民大会堂,周恩来总理向全世界宣布:“我国在西部地区爆炸了一颗原子弹,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  相似文献   

9.
聂云 《航空档案》2004,(1):27-28
冷战时期,前苏联和美国展开了疯狂的核竞赛,相继研制各种型号的核武器,包括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等。其中,前苏联为了压倒美国,曾秘密研制了世界上最大的氢弹。这就是“沙皇炸弹”,或者叫做“核弹之王”,核当量高达一亿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氢弹,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核弹。最近,俄罗斯媒体披露了一些细节。  相似文献   

10.
1958年,邓稼先接受国家最高机密任务——研制原子弹。随后他人间蒸发,隐姓埋名,进入与世膈绝的西北戈壁。28年间,他带领团队,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第一颗中子弹。整整28年,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信守离别时相互托付的诺言,无怨无悔地等待。28年后夫妻再度重逢,邓稼先却因为核辐射身患重病,一年后离开人世。本刊选摘时有删节。  相似文献   

11.
《航空档案》2005,(11):41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41年后的10月16日,64岁的王景富仍对那时的情景记忆扰新,他自豪地对记者说:“原子弹爆炸后,从地面上冲向蘑菇云的,我是第一个。”  相似文献   

12.
牛宝成 《出版参考》2005,(12):30-31
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广岛投下第一枚原子弹后,苏联开始加速研制原子弹。4年后,苏联的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消息传到美国,引起美国朝野的震惊和不安。一个最明显的事实便是:美国独一无二的核优势已经荡然无存。于是,美国开始研制威力更大的核武器——氢弹,而要研制这种恐怖的武器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核试验,太平洋上的马绍尔群岛就成了这些核试验的无辜受害者。  相似文献   

13.
在三湘大地上,有这么一支神奇的队伍,她为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第一艘核潜艇提供了原料,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扬我国威、强我国防立下了汗马功劳,她就是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以下简称湘核)。这里珍藏着我国中南地区最早的绝密铀矿地质勘查资料,记录了我国核工业事业的缘起、发展和壮大,至今仍管理中南四省(区)各核地勘队伍放射性矿产地质资料,这就是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档案馆。  相似文献   

14.
牙牙 《航空档案》2003,(5):51-52
2003年7月初的一天,西班矛帕洛玛雷斯阳光明媚,一个巨大的展览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展览包括B-52远程轰炸机的残骸和威力巨大的氢弹的图片。西班矛有关人员展示了30多年前美国4枚氢弹丢失西班矛和大西洋的真实内情,其中,一些内容是最新披露出来的。此外,事件的一些当事人也进行了回忆。  相似文献   

15.
受北京《民族画报》编辑部主任的委托,我到昆明市官渡空军干休所采访了彝族空军英雄杨国祥。杨国祥是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人,在师职岗位时离休。虽已85岁,仍精神矍铄,步履稳定,思想敏捷,威风不减当年。当谈起往事,他情不自禁地说:他这一生干了两件大事。一是担任“强五”战机主试飞员,二是投掷了我国第一颗实战氢弹。  相似文献   

16.
赵国强 《航空档案》2005,(10):31-34
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1965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不久,毛主席、周总理就向上海市领导提出过:上海能不能造飞机,用于民航?当时韩哲一等就请一些同志研究过,认为可以搞;还请江西南昌飞机厂的冯安国同志帮助搞过规划。后来“文化大革命”冲乱了,还受了批判。  相似文献   

17.
1992年2月5日这天,4颗定时炸弹被分别安放在乌鲁木齐市内的公共汽车、影剧院、住宅楼里,其中在2路和30路公共汽车上的两颗炸响。2路公共汽车的爆炸异常惨烈,3人当场死亡、23人不同程度受伤,现场一片狼藉。  相似文献   

18.
1908年6月30日早晨,位于俄罗斯莫斯科以东4000公里、贝加尔湖以北大约1000公里处的通古斯,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大爆炸。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天空出现了强烈的白光,气温瞬间灼热烤人。虽然因为当地荒野一片,并没有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但整个爆炸的威力,造成周围2000平方公里被夷为平地,8000万棵树毁于一旦,其破坏力后来估计相当于1000颗原子弹爆炸的威力。  相似文献   

19.
在新中国60年的光辉历程中,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称得上是中国人民永远值得自豪的伟大成就之一,它打破了少数国家的核垄断、核讹诈,所有中华儿女都为之扬眉吐气。  相似文献   

20.
牛宝成 《出版参考》2005,(35):30-31
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广岛投下第一枚原子弹后,苏联开始加速研制原子弹.4年后,苏联的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消息传到美国,引起美国朝野的震惊和不安.一个最明显的事实便是:美国独一无二的核优势已经荡然无存.于是,美国开始研制威力更大的核武器--氢弹,而要研制这种恐怖的武器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核试验,太平洋上的马绍尔群岛就成了这些核试验的无辜受害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