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东玉 《文教资料》2008,(17):131-133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重视学生探究创新能力培养,注重阅读过程中学生的体验、感悟和思索的探究性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鉴于此,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并引导学生探究、拓展其阅读视野是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韦燕 《文教资料》2014,(8):41-42
阅读教学说到底就是教师、文本与学生三者之间的对话。探究性阅读教学尤其要求教师重视自己与学生、文本之间的关系。教师需先融入文本,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适时引导,启发其多角度、多元化地解读文本,提高学生阅读鉴赏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能够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指导学生分析揣摩文章主人公的思想情感,理解文章故事发展情节等过程,激发学生的阅读探究欲,在探究性阅读的过程中优化语文阅读教学,逐步达成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探究性阅读对学生的各方面要求全面而细致:学生要能初步领悟作品内涵和主题,联系文本的文化背景,对作品的思想感情进行分析做出评价,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体验合作的成功与喜悦。这需要学生有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和扎实的文字功底。基于此,本文聚焦探究性阅读的开展,探索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4.
探究性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在于阅读过程中学生的体验、感悟和思索。在探究性的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关注学生的探究体验,指导学生探究方法,拓展探究阅读视野,是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四个要点。  相似文献   

5.
探究性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在于阅读过程中学生的体验、感悟和思索.在探究性的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关注学生的探究体验,指导学生探究方法,拓展探究阅读视野,是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四个要点.  相似文献   

6.
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为了在阅读教学中促使学生主动地去触摸文本,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可从课堂上的巧设情景、鼓励质疑、比较阅读、唤起想象等多方面,激发学生积极探究,实现教学互动,从而引发学生与教师、文本的深层对话,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塑造创新型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探究性阅读教学通过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与文本展开深入交流。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分析了开展探究式教学的一些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3,(5):42-43
语文阅读课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教学要组织引导学生完全投入到阅读当中,着力于文本的阅读。本文从探究的定义出发,结合语文阅读教学分析探究性阅读的主要特征,探究了中学语文探究性阅读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对话的展开,应以问题为支撑.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要遵循有效性、整体性、适切性、层次性、实践性、拓展性和探究性的原则,瞄准教学目标、立足文本感知、贴近学生实际、优化环节设计、拓展教学时空、整合教学资源、培养探究能力,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对话的展开,应以问题为支撑。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要遵循有效性、整体性、适切性、层次性、实践性、拓展性和探究性的原则,瞄准教学目标、立足文本感知、贴近学生实际、优化环节设计、拓展教学时空、整合教学资源、培养探究能力,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探究性阅读教学指的是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讨、化知识注入为思想沟通、化单向吸收为多方面交流的阅读教学。细读文本是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前提,质疑是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关键,理性分析是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深入。探究性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使学生在参与的全过程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而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关键在于创设一种富有探究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情景。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即对话,对话是一种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13.
田晓盛 《文教资料》2007,(29):117-118,36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探究性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探究的阅读活动。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4.
刘建辉 《考试周刊》2013,(54):32-32
新课程标准下探究性阅读学习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文认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可从三个方面着手:预习文本,创设探究性阅读情境;教师指导学生细读文本,发现需要探究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课程标准提高了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各学科都要把探究性学习摆在突出的位置上。小学语文课阅读教学如何体现探究性学习呢?结合自己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学习实践新课标的体会,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一、突出主体,重"备学生"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过程中,这三者缺一不可。新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课堂上会出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学生只有在与文本的对话情境中,不断地生疑解疑,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性阅读。为此,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只有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条件,才能促进学生养成善于质疑的习惯,进而形成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7.
刍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读是一个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一种个性化行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探究性阅读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探究,是落实新课程理念、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的对话过程”这是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理念.该理念是以“对话理论”作为基础,包括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主体间对话过程的“阅读对话理论”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主体间对话过程的“教学对话理论”,在这个意义上,该理念是这二者的“共同体”正是基于这种“对话理论”,“感受性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个性化阅读”成为了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所在.  相似文献   

19.
廖伟民 《小学生》2013,(12):41-41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难度较大的模块,学生在面临阅读时,往往由于阅读的文章篇幅较大而难以获取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和思想感情。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以及文本间的一个相互交流和沟通的过程。阅读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积累丰富的阅读语言,培养独立的思想和组织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语感的一个重要过程。探究性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培养,强调了学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主张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积极采集信息和查阅文献来获得问题答案。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的,其关注的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和过程,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进行知  相似文献   

20.
毋霞 《考试周刊》2011,(72):68-68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以及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但是反思现在的阅读教学中,没有从根本上摒除旧的教学理念,文章阅读法仍占统治地位,即作者介绍、时代背景、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