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魏仕华 《文教资料》2005,(3):107-108
“联想——迁移”的过程是学生掌握知识与发展认识能力相统一的过程,而作为这一过程的基础应该是学生合理思维方式的形成,在这种合理思维方式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实践活动又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学生的实践活动反映在学生头脑中并固定下来,才能实现对学生智力的培养。教学过程本身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源头活水,思维的合理形成只能是教学实践的逻辑过程的能动反映。如何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思维进行创造性学习,能动地解决实际中的各种新问题,教学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学生首先是从教师所主持的各项教学活动过程中学习思维发展的一般方…  相似文献   

2.
人性不是预设的,而是生成的;人性不是抽象的,而是现实的;人性不是单维的,而是身心两个维度综合的产物。教学思维中的人性特征主要为学生人性的全面性和发展性、学生人性的具体性和明确性、学生人性的生成性和复杂性。教学思维与人性之间存在着紧密关联,教学思维离不开人性基础,塑造学生的人性是教学思维的成立之基;尊重学生的人性是教学思维的运行逻辑;提升学生的人性是教学思维的自觉使命。  相似文献   

3.
程奇 《考试周刊》2013,(27):68-68
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它直接支配数学实践活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在学生认知发展过程中、在学生思考问题过程中,渗透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思维能力是其他能力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自然教学的首要任务。自然学科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主要渗透在学生认识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的过程中。谁去认识?学生。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思维是主体的思维。所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经历认识周围的自然事物和现象的过程,亲自去经历,即强调实践活动对思维能力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戴美娣 《考试周刊》2010,(44):181-181
化学观察能力是指以获得关于物质和化学变化的感性认识为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进行化学知觉活动的能力。化学观察能力是顺利进行化学观察活动、获得感性的化学认识的保证,为进一步进行理性思维、获得关于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理性的化学认识提供基础和前提条件.是发展化学思维的基础。观察是思维的源泉,对现象的感知越充分、越全面.就越有助于思维而获得真知。可见,观察能力是人们在认识事物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本领,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学好化学的保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点做好对初中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认识活动中。思维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永恒的主题。教学中教师应重点激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从而发展智慧,增长知识。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7.
思维活动研究是教学研究的基础.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是数学教学研究的核心,教学中掌握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对数学教学实践活动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个广泛而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教学实践表明,决定学生学习态度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认识;二是兴趣.特别是后者支配着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力集中而稳定.  相似文献   

9.
概念教学要让学生感受概念形成的过程,使之经历观察、分析、类比、猜想、归纳、概括、推演等思维活动,探究、发现规律,感知新的数学概念,从而使学生体验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加强概念教学需注意教学的方式方法,要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并认识到数学概念既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理论的基础,又是进行再认识的工具,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学习数学概念,以促进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协同发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相似文献   

10.
活动既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而对学生的后续学习、生活和工作长期起作用的并使其终身受益的是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阶段,教师应注重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四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深入阅读”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对“阅读”的阐释语焉不详,对“阅读”的理解存在偏差,对“阅读”教学难以驾驭的状况。想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回到阅读的原点,在阅读教学中采用“深入阅读”模式,发展小学生的分析力、判断力、思考力和批判力,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性思维能力。“深入阅读”模式具有指向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生产性思考”、整体性三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思维模式是预成的、现成性思维模式.在这种思维方式观照下的教学中的一切包括人都是预成的,因而,教学也就丧失了教育活动过程的丰富价值和意义的衍生.而生成性大学英语教学不再假定教学有先在的、不变的、唯一的本质和规律,认为教学以及人的本质都是不断生成变化的过程.生成观观照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是在教学价值引导下人的生成,其作用在于为教学"导航"、定向;而追问大学英语教学该驶向何方,实则是追问大学英语教学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大学英语教学正是有了人的生成,其本身才不致是现成的、既成的事物,才能是动态的、建构生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学科自身特点决定了构造地质学具有较强的哲学性,因而哲学性思维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足够的重视并付诸实践。本文从构造运动的时空特征、辩证性思维、系统性及复杂性4个主要方面阐述构造地质学科的哲学性思维特征,并结合学科内容,探讨在教学实践中融入与贯穿哲学性思维的方法,以此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高职美术基础教育中加强创新思维的有效培养,响应了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出的五育并举和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相关战略政策."解放天性"、"拓展思维",在美术基础教学中融入相关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思维.高职美术基础教育教师应当推动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自然世界的贴近,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将内化的灵感转变成形象化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高职美术教师积极创新和转变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深入分析当前教育教学的基本状况,提出针对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15.
实践教学作为强化理论教学效果的重要形式,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进一步拓展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平台。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应用导向性和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对实践教学环节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总结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做法与经验,融入情境学习理论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提出了一套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知识模块为线索,以知识模块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为核心,多种实践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16.
哲学的习惯思维只是把人的思维活动简单地等同于人的认识活动,因而把更为重要的建构实际支配人们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观念的思维活动,与人的认识活动混为一谈。在马克思哲学唯物辩证的思维观看来,人的思维活动是认识自然和社会的思维与建构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观念思维的内在统一,即既要解释世界也要改造世界的内在统一。任何把人的思维所内在的这种区别和统一关系割裂开来或重合起来的做法,不是导致形而上学的旧唯物主义,就是导致形而上学的实用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17.
从信息技术和科学教学的特点出发,通过对信息技术与初中科学教学整合的实践和反思,探究整合实质和问题解决策略,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教学论研究中的本体论思维主要表现在:研究目标方面,相信教学有"本质"、"规律"等关于教学的"普适性"的存在,期望能从抽象的概念、逻辑的推演中获得关于教学的真理性的认识,忽视教学中那些现实的、具体的、偶然的事件和现象;研究范式方面,习惯于采用思辨的研究方法,以建立普适性的、能解释一切教学场域中发生的教学现象的宏大体系为旨归。本体论思维下的教学论研究陷入了教学理论发展僵滞和教学实践得不到有效的引领和指导的困境。实践思维是教学论研究应该关注的思维形式。  相似文献   

19.
论大学教学中的反思性思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凭习惯性思维进行教学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大学教师有I必要通过反思性思维改进教学行为,使教学实践充满智慧,并重新建构对教学本质的理解。为提高本科生教学质量,适应大学教学多样性、多变性特征,进行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大学教师也需要在搞好学术研究的同时,着眼于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内容包括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式方法等。  相似文献   

20.
关于大学生的思维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与培养大学生的思维能力,理应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我们认为,开设专门的思维训练课程或活动对于大学生思维发展与能力培养是必要和有效的,而且大学生的思维训练还应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就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提出以下观点:(1)了解自己的思维是思维训练的基础;(2)从方法人手,进行思维训练,体验认知监控,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思维发展;(3)教学计划的实施是实现思维训练的主渠道,建议在实施过程中提倡:加强师生的思维交流;教师的“启发式”与学生的“参与式”结合;教师的“因材施教”与学生的“因人择学”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