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二十世纪后期,"工具论"开始受到质疑与批判,尤其是作为其理论基点的"语文=语言"一时更是众矢之的。笔者认为叶圣陶"工具论"尤其"工具论"理论基点是需要历时地认知和对待的。本文就此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2.
朱显利 《西藏教育》2008,(11):23-23
学习语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习语言。因为语言不仅是交际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我们都知道,造高楼大厦,光靠研究房屋式样,而缺乏必要的建筑材料,那么即使有再好的图纸设计,也造不出像样的房子来。同样,在语文教学中,再精妙的思想,如果没有丰富的语言,也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  相似文献   

3.
"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特点,决定了语文学科具有工具价值和人文价值。其中,工具价值是语文学科所具有的特殊性,是与其他学科相区别的本质,工具价值能否实现对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普遍存在工具性价值被窄化和被忽视的现象,导致语文学科特色难以彰显,语文教学效益低下。要实现语文课程教学的工具价值,需要确立正确的语文教学价值观,准确定位语文教学的重点,以语言活动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方法,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世界,重视综合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4.
“工“工具论”错在哪里———世纪之交话“语文”之二李维鼎具论”主宰了我国大陆语文教育界半个世纪,现在笔者说它错了,理由是什么呢?让我们从“论”与“史”两个方面作一点考察。“工具论”的推断十分简捷明白:“语言”是工具,而“语文”就是“语言”,所以“语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工具论"受到的冷落和批判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追本溯源,可以看到"工具论"表达的是这样一种语文课程性质观:语文是一门以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工具为根本目的任务的文化基础课程,语文课教学生掌握语文工具应该做到"文道统一"."工具论"紧紧抓住"语文课程是干什么的"这一根本问题正确地揭示了语文课程的本质.理解"工具论",应着眼于其表达的课程理念而不要只在表述形式上兜圈子,应将作为"语言"的"语文"和作为一门课程的"语文"的性质区分开来,正确看待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的主从关系.实践表明,"工具论"富于生命活力.语文教育应坚持"工具论".  相似文献   

6.
李华 《阅读与鉴赏》2011,(10):43-43
叶圣陶说:"语言是一种工具,就个人说,是想心思的工具,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就人与人之间说,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所以在语文这一天地中,语文老师要担负起培养学生"说"的重任,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如今的课堂上,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往往窘态百出:手足无措、面红耳赤、声音颤抖、细弱游丝、张口结舌、语无伦次;甚至还有学生尊口难开、不能也不愿在师生面前展示自己。这一状况不得不引起每一位语文老师的深思与反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就成了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习语文就是要形成与发展最基本的语文素养。讲明白一点,学习语文就是要:"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先生这样认为:"学习语文无非八个字,‘读读写写、写写读读’罢了。"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语文——母语——民族共同语与人的关系,说明语文——语言——母语是一个人生活、学习、工作的基础和工具;是中小学生学习、深造、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工具:也是做人的基础和工具。  相似文献   

9.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在传统的重视“语文是交际工具”,注重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传授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觉的语文意识和语文情怀,让学生认识到语言不仅仅是交际工具,而且是同世界有着紧密关联的文化载体,是天地万物和人生世事走向我们的最伟大的通道之一,从而唤起学生对语言的尊重与热爱,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领学生进行古典与现代、中国与世界的相互观照,引领学生进入更加深远广袤的精神领地。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不在于“工具论”本身,而是由于我们对“工具论”的理解与认识发生了偏差。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偏差之一:把语文这个工具等同于其他工具我们承认语言是工具,但更要承认语言是一种有别于其他任何工具的一种特殊工具。这主要表现在:语言是人类共有的而又带有使用者独特个性特征的特殊工具,它的特殊性表现在它具有作为人类共同使用的符号系统的形式和作为个体言语交际行为的内容的双重意义。作为社会长期使用的、通过大家共同概括抽取出来的、规范人们交际活动的符号系统,它包括语音、语汇、语法、修辞、逻辑、文…  相似文献   

11.
浅谈语言和语言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语言的集团或个人对某种语言的价值评价和行为倾向,社会语言学称之为语言观念、语言态度。其形成是社会文化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及语境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对它的研究,既有利于了解复杂多变的语言现象,对语言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语言起着沟通内在和外在、主观和客观、心灵和自然等作用。语言逻辑是一门尚待完善的现代逻辑分支,心智则是大脑的智力思维活动,而人的认知活动则是人的主体心智对客观对象的感知和认识。进一步讲,在人类认知活动中,语言作为认知客体的中介,必然要内化到主体的思维过程之中,成为主体更加深入地认知客体的主体性条件。在阐述语言逻辑与思维分析、心智要素与存在认知等问题的基础上,论述了人的主体心智与存在认知的特征和关系,以及这种特征和关系在语言逻辑视域中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诗歌教学应突出对诗歌语言艺术的理解。本介绍了四种诗歌教学“还原术”:形象——理性;精炼——泡开;托物言志——察物明志;借景抒情——入景观情。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高著的分析,进一步提出和阐述了一些重要的见解,对"语言不同而思维相同"说的质疑,提出作家的功力在对语言的敏感和对语言的认识两个方面等.此文认为语言交际是不同的人在交际中既去同又去异的不断磨合的过程:语言就是文学语言、日常语言、科学语言的联合体.不是先有一个叫语言的东西,然后出现文学语言、日常语言、科学语言这些变体;还举例说明程序语言.  相似文献   

15.
白先勇堪称当代中国作家之翘楚,他的作品流淌着悲天悯人的情愫。他的小说打破了文学语言的传统信条,看到了"丑"的语言所蕴涵的巨大能量。他用独特的话语形式,通过自己的审丑体验和审美情趣,勾勒出人类内心深处的痛楚、荒谬和虚无,强化了对现实人生的否定态度,批判了人性的灰暗和邪恶。审丑语言,既表现了白先勇对历史流变下人类命运的感悟和思索,又满足了语言陌生化的审美需求。"丑"的语言使白先勇的小说产生了无限张力。  相似文献   

16.
自从克拉申提出语言学习(language learning)和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这对概念并加以区分以来,学术界一直在探讨两者的不同点,并试图通过比较,找出其中适合本民族、本国度学习第二语言的途径。本文认为: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和掌握都是“习得”和“学得”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语言学习有两个层次,部分可以习得,而另一部分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获得,母语的学习过程也是如此。语言学习过程中两个层次的观点对外语学习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LIU Li 《海外英语》2014,(12):249-250
In Chomsky's Government and Binding theory, null subject is a kind of Empty Category, namely"pro". Whether subject can be empty constitute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of universal grammar, called pro-drop Parameter which is often used to indicate the syntactic difference in human language. According to that, Chomsky divides human language into two categories:pro-drop language and non pro-drop language. The former one allows the loss of the subject, stood for by Italian, Spanish, Chinese, etc. The latter consists of English, French, etc. whose subjects cannot be omitted. Through a comparative study, taking Chinese and English as the examples, this paper aims to disclos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pro-drop language and non pro-drop language.  相似文献   

18.
花园路径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平 《怀化学院学报》2009,28(9):105-107
花园路径现象是一种复杂而有趣的语言现象,给人们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旨在从认知和心理语言学的角度,结合句法、语用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来探讨花园路径现象,从而揭示人类语言的内在规律,对语言学习和语言理解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整体语言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和一场教育运动深刻地影响了外语教学。它的特点是语言是一个整体;语言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语言知识和技能应通过自然的语言环境加以培养;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密切相关。综英课整体语言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表明英语教学不能只培养学生的语音、语法、口语、词汇知识以及遣词造句的语言能力,而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整体语言教学法能较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20.
信息化教学条件下实现英文文本难度的自动化测量对于丰富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外语教学都有着重要意义。该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英文文本难度测量方法,该方法摆脱了传统方法中仅仅依靠词长、句长等变量进行测量的局限,通过英语文本的信息计算实现文本难度的自动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测量准确性明显优于传统方法。此外,还研制开发出面向用户使用的英文文本难度自动测量系统IRMS(Information-based Readability Measuring System),实现了文本难度的自动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