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现代汉语外来词的构词理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理据性是语言的基本特质之一。外来词的构词也毫无例外地具有理据性。实际上,外来词的构词过程也就是外来词译介的过程。外来词作为化的使被引入时必定会涉及到双方化的碰撞与交流,而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必然有译认知方式的参与,章谈论了汉语中外来词的译介趋势之后,论述了汉语中外来词构词的化理据和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2.
习语是英语词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英语习语是非常必要的。文章在理论基础上开展实证研究,进一步验证隐喻理据在英语习语教学中的作用。如果隐喻理据(或概念隐喻)对习语理解起到一个促进作用,那么认知理据与习语成绩有相关关系。透过认知视角对习语的隐喻特征进行分析与探讨,提出习语是有理据的,并给出习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对媒介传播中英语外来词在现代汉语中的翻译及翻译方式进行研究,对外来词的语素构成及语义语用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对现代汉语词汇发展中,英语外来词对其演变的规律、内部结构演变机制以及语用理据所产生的作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对媒介传播中英语外来词在现代汉语中的翻译及翻译方式进行研究,对外来词的语素构成及语义语用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对现代汉语词汇发展中,英语外来词对其演变的规律、内部结构演变机制以及语用理据所产生的作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徐斌 《考试周刊》2011,(56):110-110
隐喻作为认知语言学领域的重要概念和理论,与我们的语言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隐喻能力是与外贸函电写作密切相关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它在外贸函电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掌握隐喻有助于对外贸函电的理解、翻译和写作。本文结合现代认知隐喻理论和外贸函电的7个写作原则对隐喻在外贸函电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传统翻译法的基础是两种语言的形式对比,实践证明它并不适合翻译的思维规律。而通过考察诸如表达细度、凸显性、观察维度和视角、概念隐喻和借代等认知概念来探讨认知语言学和翻译的相关性,其重点放在英汉对应译语方面。积极借鉴认知语言学理论的相关成果,使学生意识到语言结构的非任意性和认知理据将会改进双语翻译技巧,也更加适合翻译学习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以《红楼梦》语料库为基础对汉英隐喻翻译从认知角度进行研究。通过对语料的分析,从概念隐喻视角出发阐释汉英隐喻构建的理据和运作机制,进一步对汉语隐喻进行分析及翻译方法研究。将文化语境与文学语境结合起来,阐明语言表层转换与作品的隐喻和主题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8.
隐喻在本质上是人类理解周围世界的一种感知和形成概念的工具.新奇隐喻具备隐喻的原有特征,是研究隐喻运作机制的核心.可应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来探讨原文对译者产生的影响及其翻译的表现形式.翻译新奇隐喻要参照读者的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音译外来词分为纯音译外来词和谐音译外来词两大类,并从认知的角度探讨了音译外来词的构成、意义及认知机制。我们认为音译外来词以相似性为基础,通过类比和推理获得隐喻意义,隐喻是其主要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10.
概念隐喻理论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它认为隐喻无所不在,是语言现象,也是人类思维的基本特征,包括方位隐喻、实体隐喻和结构隐喻。概念隐喻有其存在的认知理据,掌握和利用概念隐喻理论有助于培养学生隐喻性思维。讨论概念隐喻理论对英汉语言教学(词汇教学、句式教学和篇章教学)的重要作用,旨在提高学生语言理解和运用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1.
颜色概念的获得包括感知-认知的过程,颜色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本文从人的视觉感知,生存环境及社会文化三方面解释颜色的认知原型,对英汉语中颜色词产生的隐喻进行了对比研究,旨在加深对其的理解和记忆,便于翻译和交流中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2.
面部器官对人的思维和概念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作为人类最明显和熟知的身体部位,面部器官的构成是人类认知经验的基础和出发点.本研究从认知视角中的概念隐喻入手,尝试解读面部器官四大语义场内构成的词语、英汉面部器官词语的翻译、翻译过程中问题的产生等相关问题,进而针对这些问题从词语概念意义的认知空缺、文化的认知空缺、意义的语境化三个角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传统翻译理论对隐喻的研究多以修辞为取向,把隐喻的翻译视为修辞层面的语际转换。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这无疑给隐喻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分析隐喻认知的基础上,探讨英、汉隐喻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在接受美学看来,文本具有意义未定性,读者具有期待视野,作品的意义是读者从文本中发掘出来的。古典诗词语言具有模糊性,诗词中的诸多未定性的点和意义空白召唤读者展开联想,诗词意象更是如此。颜色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建立在人体感知基础上的隐喻表达的。人类对红色有相同的视觉效果和认知基础,借对中国古典诗词红色意象词语进行分析,旨在揭示:隐喻是对诗词意象的欣赏,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活动,更是一种审美创造。与此同时,也印证了语言本质上是认知的,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的一种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5.
邹强珍 《海外英语》2014,(7):263-265
As an important metaphor, metaphor of color-related English words regards color domain as source domain, and maps the color domain to non-colored abstract domain. This enables us to understand, think and discuss color-related concep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basic color-related English words through cognitive metaphor. The process of exploring the associative meanings of the color-related English words is in nature to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color-related English words by means of cognitive metaphor under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相似文献   

16.
词汇可以隐喻引申,基本子句结构也可以隐喻引申。以原型理论为基础,从认知——功能角度分析句子结构的“形式——功能对”,研究了SV00、SVOC.SVA结构的隐喻和多义性,探讨了它们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以求译文和原文的修辞功能相同和意义相似。  相似文献   

17.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谈英语隐喻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历来被视为一种语言的异体表达方式而被纳入修辞学研究的范畴.传统翻译理论对隐喻的翻译研究也多以修辞为取向,把隐喻的翻译视为修辞层面的语际转换.认知语言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隐喻做出了全新的解释--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对翻译而言,这无疑给隐喻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从认知角度探讨隐喻翻译的尝试及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8.
寇晓汇 《海外英语》2012,(1):243-244
隐喻是一种用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语言现象,但是从认知的角度说来,隐喻是一种认知模式,这种模式能影响人类的思维和行为,能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国内外认知语言学对饮食范畴类的隐喻的研究不少。饮食活动是人类最重要的活动,因此饮食类词语相关的隐喻也是人们最容易接受和理解隐喻概念的方式之一。该文仅以与"嚼"、"吞"、"消化"四个词相关的例子来探讨概念隐喻。  相似文献   

19.
陈伟济 《海外英语》2012,(9):249-250
关于新词"晒工资"的来源,有认为是英语share的音译和源自方言粤语"晒命"等多种说法。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新词衍生的重要认知理据,文章在隐喻视角下探讨新词"晒工资"的衍生,认为"晒工资"是基于概念隐喻+公开是晒+扩展而来,并对该隐喻的映射模式进行了分析,对《汉英大词典》中"晒+X"的英译提出了商榷。  相似文献   

20.
以“概念隐喻理论”和“认知翻译观”为基础,研究美国总统GeorgeW.Bush2003年3月17日至5月1日美国发动对伊战争前后发表的五篇重要演讲中的隐喻的翻译,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概念隐喻理论”和“认知翻译说”对隐喻的翻译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政治演讲中结构隐喻的可译性高于本体隐喻(容器隐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