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张琳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6):143-147
以特征因子计量方法对CSSCI收录的21种法学期刊进行统计分析。通过与影响因子计量方法的深入比较,指出特征因子计量方法的优势与不足,并对特征因子计量方法的使用提出建议,以增强期刊评价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科研量化是一般普通高校进行科研考核及奖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论文依从定性和定量原则,对综合性高校自然科学类论文量化进行研究,利用归一化方法,形成期刊相对影响因子,建立量化模型,从学校层面体现量化模型的协调性、统一性,克服不同学科、同一学科下不同分学科影响因子值差异带来的量化影响,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安梅 《编辑学报》2011,23(4):303-304
参照统计学中的置信限的概念,定义了影响力数据的置信限和稳定度。这一定义不仅综合考虑了影响因子、特征因子、总被引频次、载文量等文献计量指标,而且具有计算简便、可操作性较强的特点。通过对工程技术类79种期刊的实例计算与分析,进一步论证了有关影响因子的置信限与稳定度在研究评价和期刊评估中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不同水平特征因子与文献计量指标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特征因子分值条件下,其与其他文献计量指标的关系,基于JCR 2009年电气电子期刊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特征因子分值较低的期刊,论文影响分值、总被引频次与特征因子呈较低正相关,即年指标与特征因子无关,5年影响因子、被引半衰期与特征因子呈较低的负相关。载文量只在特征因子分值较低时与它呈正相关关系,其他情况无关。对于特征因子分值较高的期刊,论文影响分值与特征因子呈较高的正相关,即年指标与其呈较高的负相关,其他情况特点不明显。研究发现,特征因子分值的引入有利于期刊提高学术质量,但对于其他学科的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俞立平 《图书情报工作》2016,60(10):103-107
[目的/意义] 分析JCR最新公布的"影响因子百分位"指标的特点以及其对期刊评价的影响。[方法/过程] 从影响因子百分位的内涵分析入手,比较其与影响因子的统计学特征,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多元回归和分位数回归研究影响因子百分位与其他文献计量指标之间的关系,同时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其与其他文献计量指标的关系。[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因子百分位改变了影响因子的统计学特征;影响因子较低的一些期刊,转换成影响因子百分位后相对值更低,其他期刊转换成影响因子百分位后相对值更高;影响因子百分位与其他文献计量指标相关程度中等;当影响因子百分位较低时,影响因子相关指标的弹性系数较高,当影响因子百分位处于中等时,总量指标及特征因子指标的回归系数较低;影响因子百分位并不适宜作为其中一个指标用于期刊多属性评价。  相似文献   

6.
牛晓锋 《出版广角》2018,(12):52-54
文章以2016JCR中SSCI收录信息科学与图书馆学学科期刊为来源数据,采用Spearman分析2年影响因子百分位、5年影响因子百分位和他引影响因子百分位与WoS数据库其他文献计量学指标、与h指数及累积h指数、与Scopus数据指标的相关度的不同.5年影响因子百分位与WoS数据库计量指标总被引频次、5年影响因子、被引半衰期、论文影响分值、引用半衰期、特征因子和标准特征因子的相关度高于2年影响因子百分位和他引影响因子百分位;5年影响因子百分位与相同引证时间窗口h指数、累积h指数全部表现为最强相关性,与Scopus数据库计量指标CiteScore、SNIP和SJR均表现显著相关性.5年影响因子百分位对期刊的评价效力更高,更适用于期刊的学术评价.  相似文献   

7.
通过梳理搜索算法中出现的各种特征因子,提出一种更全面的特征因子分类方法,按其自身特点将特征因子划分为6类,分别是文字内容特征、Web拓扑特征、主题分布特征、文档类型特征、统计特征和时效性特征,并描述各特征项对主题相关性的作用、综合运用各类特征的通用化链接优先级计算公式以及特征选取原则。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ISI Web of Science收录的OA期刊为样本,采用特征因子作为文献计量的指标,从宏观角度对高影响力OA期刊的发展现状进行数据统计,将样本中的OA期刊与非OA期刊进行对比分析,并对OA期刊的发展趋势进行曲线拟合分析。  相似文献   

9.
颠覆因子是基于引文网络识别和探测颠覆性研究的新兴指标。研究高颠覆因子论文的计量特征及其学术影响力,不仅有助于丰富论文评价体系,也有利于对颠覆性研究识别方法的补充和完善。以1954—2014年PubMed中被Web of Science收录的12 472 382篇论文为总数据集,统计2005—2014年高颠覆因子论文的发表年、引用分布等计量特征。在比较高颠覆因子论文学术影响力指标的基础上,改进“公平性测试”方法,深入探究颠覆因子与Altmetrics指标、引文分析指标的相关性,并试图探讨开放获取对高颠覆因子论文各指标的影响。从描述性统计来看,高颠覆因子论文的被引频次差异较大,来源期刊集中于欧美地区的JCR Q1区权威医学期刊和综合性期刊;从学术影响力指标来看,高颠覆因子论文的学术影响力差异较大,可将颠覆因子作为评价论文创新力的补充指标,且在高颠覆因子论文中,开放获取论文的各评价指标值均显著高于传统付费论文,更易表现出高社会关注度和高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期刊评价中的关键指标评析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期刊被引视角出发,选取影响因子、期刊h指数、特征因子、新期刊扩散因子进行评析。以国内图书情报学部分期刊为实证对象,对比这四种期刊评价指标的数值,并分析指标间的相关性。这四种指标既相关,又相异,可以相互配合弥补现有期刊影响因子评价指标的缺陷与应用偏差,现实中可以组合使用期刊影响因子、期刊h指数、特征因子和新期刊扩散因子,用于期刊评级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王琳 《编辑学报》2013,25(2):200-204
通过特征因子与影响因子及总被引频次的指标比较分析和实例佐证,发现特征因子在跨学科评价方面的优势较突出。对我国的优秀期刊进行特征因子指标分析,得到了与常规影响因子不同的结论:1)我国一流期刊实际的学术影响力远低于国际一流期刊的影响力;2)相对于其他学科,我国物理和化学学科期刊在国际上的学术影响力较大,在影响因子排名处于劣势的我国数学类期刊,在国际上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Eigenfactor     
This article examines Eigenfactor, a Web-based tool that librarians and others can use to ascertain the quality of research journals. Developed by Carl Bergstrom, a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biology professor, the eigenfactor.org Web site offers several components that users can employ to measure the significance of research publications: the Eigenfactor score, Article Influence score, and the Eigenfactor subject category list. These components are briefly explained along with the ability to discover the monetary value of research publications.  相似文献   

13.
This guide describes several information sources that can be used to assist faculty interested in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ssessments of journal reputation and scholarly impact: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Eigenfactor, Google Scholar Metrics, Elsevier Journal Metrics, Excellence in Research for Australia, Cabell’s International, Web of Science, Scopus, Google Scholar, and Beall’s List. It also introduces the indicators most often used to represent citation impact: impact factor, article influence score, eigenfactor, h5-index, source normalized impact per paper, impact per publication, and SCImago journal rank. Methods of assessing the influence of individual articles are also presented, along with strategie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predatory or low-quality journals.  相似文献   

14.
特征因子原理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介绍了JCR新引入的期刊评价指标——特征因子的工作原理和计算方法,并用软件实现了该算法。以18种CSSCI收录图书情报学期刊为例,计算出它们的特征因子分值和论文影响分值,在此基础上对这两项指标同其他期刊评价指标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特征因子分值、论文影响分值和期刊综合指数、h指数、影响因子之间存在较强的皮尔逊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A bibliography of 31 academic journals in medical sociology, medical anthropology, and contemporary social medicine with a focus on public and global health is provided. Along with basic identifying information, the bibliometric measures of Eigenfactor, Article Influence Score, SCImago Journal Rank, and H-index have been specified for each journal when available. Brief annotations along with both Library of Congress and medical subject headings are supplied. Though some limitations are acknowledged, this bibliography serves as a valuable tool for locating and selecting a wide range of periodical scholarship devoted to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features of health and medicine.  相似文献   

16.
Journal impact factor (IF) inflation is suggested as a problem resulting from commentaries published by the editors in chief (EiCs) of their respective journals. However, it is unclear whether this is a systemic problem across the top thirty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journals.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investigation was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umber of commentaries written by an EiC and their journal''s IF and Eigenfactor (Ef). Utilizing Spearman rank partial correlations controlling for length of service as the EiC, significant moderate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number of commentaries and the number of first-author commentaries by the EiC and the IF of their journal (r=0.568, p=0.001 and r=0.504, p=0.005; respectively). A weak but still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number of commentaries by the EiC and the Ef of their journal (r=0.431, p=0.020). The reason for these correlations is unclear, and whether the methodology used to compute the IF and Ef should be modified needs further research.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对引文分析领域的研究与创新进行回顾和展望。[方法/过程]运用隐喻思维方法,以"科学睡美人"和第二代期刊评价指标(EF和SJR)的创设为例,对引文分析领域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说明;同时,通过对生态学相关研究文献的调研分析,提出将生态学原理引入到未来引文分析研究中来,形成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引文生态学,并就若干重要研究议题进行简要说明。[结果/结论]隐喻思维方法在学术研究及方法论创新中具有重要作用,引文生态学的提出对引文分析领域的理论完善和应用创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信息计量学、网络计量学以及知识计量学并称为"五计学",是情报学研究的重要方向,结合文献主题调研,定量分析我国"五计学"发展现状,梳理我国"五计学"各分支主题演化过程及学科建设进展,以期为我国"五计学"未来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设计"六维研究框架",分别从科研成果、科研基金、课程教育、人才与机构、科学评价、软件与工具6个维度进行数据调研,进而利用Citespace绘制文献主题演化时序图谱,分析我国"五计学"各分支演化过程与发展现状。[结果/结论]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五计学"影响力显著提升,在发文量、项目支持、课程教育、实践应用等方面均有突出表现;我国"五计学"研究自主创新意识加强,一方面针对本国问题研究、开发了一批中文数据库、中文文献分析工具等,另一方面,由学科建设初期对国外文献的介绍、验证研究转变为对"五计学"理论、方法、工具、应用的创新研究;我国"五计学"研究的学科交叉特征突出,不仅学科发展融合了数学、计算机等学科的方法技术,而且在医学、化学等领域研究前沿预测、核心作者发现等方面得以应用;我国"五计学"研究对象广度增加,包含了文献、科学活动、网络信息、知识资源等计量对象;我国"五计学"研究内容由文献载体向知识单元的细粒度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