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全球性环保运动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环境道德已成为21世纪公民必备的道德素质,环境道德教育也成为世界各国支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我国新时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和当前高等院校环境道德教育薄弱的现状,高等院校应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大学生的环境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2.
从观念、结构、模式、方法、手段等角度论述了当前高等院校德育工作的发展趋势,指出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应拓宽富有现代特色的德育内容,加强环境道德教育、合作精神教育、创新教育与德性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3.
加强对新时期大学生的环境道德教育,是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积极探索新时期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的内容,是当前高校德育教育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新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提出了新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应引起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国民道德教育是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国民道德领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新时期国民道德教育,应当通过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营造理想的道德环境,构建科学的教育目标、内容等途径来进行  相似文献   

6.
樊仁杰  冯纪科 《安康学院学报》2006,18(5):102-104,110
目前,环境道德教育在我国高等院校的普及与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对环境道德教育概念进行了界定,概括了我国高校环境道德教育的兴起发展,介绍了高校环境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重要作用,并对高校开展环境道德教育提出了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与此相适应,我国高校的道德教育要求做适当的调整。本文从道德教育的内容和目标、途径等方面,对我国高校道德教育进行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8.
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道德教育的批判性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多元社会的要求理性地反思我们学校道德教育的现状,可以看出目前学校道德教育实效性低下之根本原因,即在于教育的目标、内容、过程、方法、形式等等均滞后于社会及人的发展,与新时期要求教育对人的个性成长及人性唤醒倍加关注的趋向相背离。因此,根据社会发展及人自身发展的要求进行道德教育的转型,重新构建新型道德教育体系,是目前我们学校道德教育走出困境的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9.
面对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新发展,面对市场经济对道德规范提出的新要求,高校德育的时空必须拓展。在时间上,应实现由传统德育向现代德育的转变;在内容上,应实现由过去的伦理型道德教育向现代的经济型道德教育转变;在空间上,应实现由校园文化型德育向社会、家庭和实践型德育转变;在方法上,应实现由空洞的说教向情感与审美有机统一的途径转变。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中小学道德教育的规律,首先需要研究道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如要素律、阶段律以及环境影响律等,这是道德教育的起点和应遵循的依据。据此提出中小学校道德教育应遵循的规律,主要有:遵循道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提出教育要求,并注意教育要求的恰适性;注意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之间的关系;重视社会、家庭等外界环境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1.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加强环境道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然而高职院校环境道德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加强高职院校的环境道德教育十分必要。培养大学生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创新高职院校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形态,虚拟社会对大学生的伦理道德产生了影响。构建虚拟社会中的大学生伦理道德培育体系,既顺应了社会发展之要求,又保证了大学教育之质量。构建虚拟社会中的大学生伦理道德培育应以大学生这一主体为核心,坚持虚拟与现实、自律与他律、绝对与相对、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等原则,围绕基本伦理道德、道德行为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文化及法律法规等内容,从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合理运用科技手段、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养三个方面来构建虚拟社会中的大学生伦理道德培育体系。  相似文献   

13.
大学开展环境伦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伦理学的创立与发展是人类环境保护意识觉醒的重要标志,环境伦理素质应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个重要素质。从环境伦理学的创立与发展、环境危机的实质和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三个方面探讨了大学开展环境伦理教育的必然性、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对环境伦理教育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思想道德修养是一门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主要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学习成才等方面的修养。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愈益凸显出道德教育、伦理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中国现实的国情对大学生的思想水平、认识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素质提出了迫切要求;大学生群体被社会寄予厚望,是将来祖国建设的中坚力量;大学阶段是人生的成人起点阶段。这一切都向大学教育提出了要求: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  相似文献   

15.
加强大学生的环境伦理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有利于扭转大学生的环境道德缺失现象,提高大学生的环境道德素质。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必须重视大学生的环境伦理教育,探索有效的环境伦理教育方式,加强制度建设,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环境伦理意识。  相似文献   

16.
生态伦理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形成的意识形态。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国社会最活跃的群体。通过对大学生生态伦理知识的调查,发现大学生生态意识总体积极向上,对生态伦理知识有所了解但有待深入,生态伦理情感丰富但需加强引导,善待自然和保护环境的自觉行为有待进一步养成。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开展生态环境实践主题活动,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态信念和自觉行为,以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7.
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不仅仅在物质方面,同时也在人的良好精神风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网络伦理精神在网络社会中孕育而生.在道德转型过程中,作为社会新道德的探索者,青年大学生总是走的最前列.网络社会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网络伦理精神.高校作为教育的前沿阵地,应加强对大学生网络道德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18.
孝道是中国传统社会重要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更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和修身之本,它对我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孝道缺失现象屡见不鲜,这关乎到他们自身的成长成才,也关系着校园和家庭、社会的和谐,如何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孝道教育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与大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立生态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必然要求。当代大学生生态意识的现状与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意识是一个系统工程,应打破学科界限,加强公共基础性生态学课程的建设;要充分发挥“两课”和文学类课程的教学优势,进行生态价值观渗透和生态意识的培养;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态环保社会调研实践活动;要切实加强校园生态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礼仪是个人内在素质与修养的外在表现,是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礼仪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与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必然要求。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文明素质现状,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分析礼仪教育缺失的原因,进而希望学校、社会、家庭等方面形成教育合力,提出提高大学生文明修养的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