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评价一个电视新闻作品是否优秀,不仅要求内容真实丰富,主题深刻感人,还要求具有强烈的情感表现力。电视新闻的情感表达不仅可以增强新闻作品的感染力,还可以增进作品的可视性。基于此,结合电视新闻作品中情感表达的主要作用以及情感表达的基本特征,分析了情感表达在电视新闻作品中的重要地位,提出在电视新闻作品中表现情感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谢克俭 《新闻窗》2007,(6):96-97
科技新闻摄影是科技宣传的重要手段,是当今世界传递科技信息最有效的国际通用视觉语言。科技新闻摄影报道通过摄取反映科技活动的影像、反映科学技术的自然现象及其与人类的相互关系,通过纪实性作品形象语言的客观感、真实感、可信度和感染力传播科技,使公众接受、理解科技,关心和支持科技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情感是指人们对外界事物有所触动,从而引起的主观心理状态,它是在一定的心理刺激、内心体验、现实感受下形成的。情感能引起欣赏者的审美幻觉,没有情感就没有审美体验。新闻不是单纯的报道事实、传递信息,它的魅力还在于新闻作品的浓郁的情感抒发。具有情感内容的新闻播音作品能以丰富的色彩打动受众,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4.
《军事记者》2007,(9):73-73
解放军报社高级记者江志顺的人物作品富有感染力读他的作品可以感受到丰富的情感内涵、鲜明的个性特征,以及外在美与内在气质的统一前不久,他在成都等地成功举办了个人摄影作品展这世,选登他拍椴的部分人物摄影作品  相似文献   

5.
魏颜蓓 《青年记者》2007,(18):41-41
新闻的客观,是指新闻事实本身所具有的客观真实性;记者的主观,是指记者在采写新闻稿件时,所倾注的情感因素和所进行的功利取舍。关于两者的定位问题,说白了,就是新闻作品与记者的主观这个问题上,一直有许多疑惑困扰着人们:新闻作品中能否倾注记者情感,作品中以怎样的方式表现记者的情感,记者情感在新闻作品中应给予什么样的定位。  相似文献   

6.
人物摄影     
解放军报社高级记者江志顺的人物作品富有感染力。读他的作品可以感受到丰富的情感内涵、鲜明的个性特征,以及外在美与内在气质的统一。前不久,他在成都等地成功举办了个人摄影作品展。这里,选登他拍摄的部分人物摄影作品。人物摄影@江志顺$解放军报社!高级记者~~  相似文献   

7.
电视作为当今世界的第一媒体,同时,也在撷取着时代和历史赐予的精神财富.具有文献历史资料价值的影像作品,是对一个国家时代进程的真实记录.她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力,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以及大成本的投入,一直使采编条件有限的地市台望尘莫及.根据地市台的节目特点,对文献资料进行客观、严谨地采用和编排,可以提升地方台的节目质量,取得社会效益与收视率的双赢.  相似文献   

8.
李艳 《青年记者》2016,(24):68-69
情绪和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表现出的一种态度体验.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充分发挥各种表达元素的情绪感染力,进而强化主题,成为现代影视创作的重要表现手段.① 新闻作品需要情绪的表达 有的观点认为,新闻是没有情感,没有情绪的.但我认为,新闻报道中的情感因素是切实存在的,即使只是最真实地记录客观事实,情感也会通过记者的表述方式、详略处理以及编辑和结构方式等不自觉地流露出来.新闻作品的客观性从来不是没有观点,更不是没有情感.特别是在现代媒体的竞争中,与其刻意回避,不如坦然正视新闻报道中情感的存在,对情绪加以掌控、利用,合理适度而又巧妙地将情感因素融入新闻作品中,以增强新闻的现场感、感染力,提升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9.
王家卫导演的电影作品在中国影坛始终代表着电影艺术的最高成就,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大胆的剧作逻辑,浪漫的情感表达,令香港乃至全世界为之称奇称赞。在王家卫的电影作品中,通过独有的影像表征展现了香港都市人的情感孤独。本文就王家卫电影作品的情感主题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理解,并对某些作品中有意味的形式作出自己的阐释。  相似文献   

10.
新闻需要有情感。有人情味,这样才能增强感染力。增加贴近性。在读那里产生共鸣。但新闻又必须客观公正。用事实说话。如何处理好二的关系?笔以为,欲求二的和谐统一,关键在于正确理解和把握新闻中的情感。  相似文献   

11.
新闻采访是一项讲究技术性、技巧性的工作,在新闻从业人员实施这一新闻要务的时候,往往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记者适当地运用情感因素,会让新闻更加生活化,有助于探寻新闻价值。情感是记者与采访对象关系连接的纽带,记者只有把采访中的真情实感融入到新闻作品中,才能让作品更有生气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2.
李旭东 《中国广播》2011,(12):71-73
节目主持人作为有声语言的传递者和表达者,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技巧和能力,从而增强有声语言的感染力,十分重要。本文认为作品演播时,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角色位置,—旦明确了定位,就有了和听众沟通的“人物”。准确把握作品的基本情调,才能构建作品表达的基本情感曲线。  相似文献   

13.
细节是电视纪录片的可视点、情感点、支撑点,它可以用来展示人物内心活动、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凝结作品情思。在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要充分挖掘细节的表现力,用真实、生动、细腻、典型的细节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4.
电视作为当今世界的第一媒体,在服务于大众生活娱乐需求的同时,也在撷取着时代和历史赐予的精神财富。具有文献历史资料价值的影像作品,是对一个国家时代进程的真实记录。她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力,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以及大成本的投入,一直使采编条件有限的地市台望尘莫及。根据地市台的节目特点,对文献资料进行客观、严谨地采用和编排,可以提升地方台的节目质量,取得社会效益与收视率的双赢。  相似文献   

15.
蒙明国 《新闻界》2003,(1):56-58
(续上期)(10)必然与偶然摄影作品与绘画作品的一个根本不同点是:绘画作品是艺术修养与功力的必然体现,即水平高的作品感染力强。如要临摹徐悲鸿的奔马、齐白石的大虾,没有一二十年的功力是不行的,即使有了一定的功力,临摹出来也未必神似。而摄影佳作除了艺术修养与功力外,还多了一个偶然性,也就是运气。如李晓斌的《上访者》这幅作品,被顾铮誉为:一个会不断被提起的影像,一个会不断提供新的解读可能的影像契机。从作者提供的背景资料看,这幅作品的诞生有点类似于今天我们记者打街。当时李晓斌在北京大街上与上访者相遇时立…  相似文献   

16.
刘丽萍 《大观周刊》2012,(36):198-198
语文教学应是一种情感丰富的教学。它不单是借助一篇篇典范的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教学,更应是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借助作者的情感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用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调动学生的情绪,让课堂生动。  相似文献   

17.
2015年"小雪,我要让你站起来"这篇广播新闻专题荣获了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这次获奖得益于新疆人民广播电台高度重视广播精品创作,始终保持积极的精品创优意识。回顾这篇作品获奖的历程,记者深深感到,台领导班子的正确指导,是这篇作品成功的先决条件。作品有细节、有情感、感染力强对新闻事件的全程追踪报道,则是成功的第一要素。本文主要记录了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8.
视觉艺术的极致,在于利用具体的形象来表达难以具体化的感情。一幅摄影作品水平的高低,艺术感染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与摄影师的情感有着很大关系。只有在摄影创作中注重情感的表达,才能创作出具有独特"韵味"的优秀作品来。重视情感因素在摄影中的运用与升华,已成为当今摄影发展与创新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感染力是新闻作品生命力之所在。不能感染人的新闻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作品。追求感染力,是一个记者的天职,也是毕其一生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20.
准确、鲜明、生动,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新闻能否吸引读者,感化心灵,这三大要求之一的鲜明性是不可缺少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给读者以一定的准确的信息外,还要以鲜明的情感影响读者,使其良知、情操得到震撼,看了动情。应该说,目前的多数新闻还是很注意情感投入的,但这种情感经常“迟到”,不能让读者一接触到新闻就舍不得丢开,而让读者在阅读全篇中慢慢“消受”。这种情况。不仅削弱了一些好作品的强烈感染力,也使许多新闻作品在自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