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符荣财 《钓鱼》2010,(15):37-37
所有钓鱼人都知道,每次的钓获情况如何,钓位选择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常说"春钓浅,夏钓深,秋钓阴,冬钓阳"以及"方钓角,长钓腰,窄钓宽,宽钓窄,深钓浅,浅钓深"等都是几十年来,数以万计的钓鱼人以自己的亲身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在这里有关钓位选择的具体方法,和大家一起聊聊。  相似文献   

2.
王砥平 《钓鱼》2012,(9):37-37
"谷雨"过后,雨量增多,给长江流域及其相通的大小江河带来洪水上涨的趋势。由于洪水的冲涮,许多小虫、蚯蚓、沙虫、嫩草以及腐烂植被浸泡在水中,成为鱼儿的丰盛佳肴,这也给广大钓鱼人带来了机会。一、选择钓点钓谚云:"三分钓技,七分钓位。"江河涨水,钓位的选择是钓获丰厚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朱剑飞  侯建平 《钓鱼》2014,(13):30-31
钓鱼最开心的莫过于打窝打在鱼道上,并且公认的"三分钓技,七分钓位"也是说钓在了鱼道上。但是鱼在水中游,在陆上是看不到鱼道的,而且鱼道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样是一条大道,而是远近高低各不同,那么怎样才能找到鱼道呢?我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有一天在钓鱼中突然醒悟:原来观鱼泡可以识鱼道。  相似文献   

4.
张炎冰 《钓鱼》2011,(12):25-13
搓饵钓底,16秒钓一尾鱼已近极限。打浮、拉饵钓离底,线组行程短,两钩到位早,6~7秒钟上一尾鱼。于是以诱鱼为前提把鱼装到"管子"里,鱼多了,诱到位了就改搓为拉。可是钓着钓着鱼散了,口乱了少了,就再开始搓饵,以守代攻。不过二度诱鱼很难如愿,钓位不同,  相似文献   

5.
汤梦君  张晓芹 《钓鱼》2014,(13):44-45
最近一段时间,我在宜宾周边一连钓了好几个水库,鱼获都不怎么理想,远未尽兴。百思不得其解,只能归结于钓场的鱼情、天气及气压、钓位的选择、钓法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原因。总算盼到周末,又一次在"该去哪儿钓"这个问题上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迷茫。  相似文献   

6.
杨伯诚 《钓鱼》2006,(19):32-33
在水库钓鱼,与池塘钓、竞技钓最大的不同是必须精选钓位。所谓“三分钓技、七分钓位”讲的就是自然状态中好的钓位,那怕是钓鱼的新手,也能满意而归:碰上差的位置,即便是老将,使出浑身解数,也可能收获甚微。怎样在自然水域选到最佳钓位昵?笔者依据十几年的实践认为:灵活运用鱼谚巧选钓位,是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刘勇军 《钓鱼》2012,(4):38-39
"笨哥"是一位钓友,脸圆圆肚圆圆,常堆着一脸友善的笑,是个不错的人,可就是太落伍了。我们玩"台钓",已经开始讨论自重与水的浮力比了,"笨哥"还在用老掉牙的钓法,一根6.3米的长钓竿挂蚯蚓等死口。早就劝他买根轻巧的台钓竿,可他憨憨地一笑说,拉饵太麻烦,  相似文献   

8.
刘汉初 《钓鱼》2010,(15):42-43
"夏钓深"是钓友们认同和实用性很强的一种选位定点方法,但因不同地区气温、水质、鱼情的差异和各种变化,人们对为什么钓深,怎样钓深,以及钓深中应注意的问题的理解则不尽相同,有些问题联系实际探讨一下,还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管察 《钓鱼》2010,(16):11-13
传统钓鱼几千年,都是坠钩沉底钓慢鱼,讲究成功率,即使某一段时间鱼聚得很多,咬钩前赴后继,钓手也常常会因一个动作连续两竿无鱼而放慢速度。不过"台钓"之后变了,一是钓组本身的原因,使我们有了快与慢的对比,并在商品饵和浮标的引导下,懂得了钓灵和钓钝,  相似文献   

10.
苏群 《钓鱼》2012,(10):20-21
面对一池碧水,通常我们会依据"金角银边、进水口铧尖""方钓角,长钓腰,不方不长选凸凹"来选定钓位。但是,这仅仅是选择钓位的第一步,就好比我们出行之前就确定了目的地一样,它只是结合头一天晚上的气象预报,比如阴晴雨雪、风力气压、温度和湿度综合判定的钓场,这只是选位范畴内最基础的判断。偌大的一个钓场,水旷鱼稀,如果是自己钓也就罢了,还有挪位的余地儿。但是过一会儿来了人呢?或者是同行的钓友多呢?再或者是你到了钓场发现早已人满为患、好位置全让人占了呢?  相似文献   

11.
林海飞 《钓鱼》2011,(22):22-24
"水底开花"是笔者起的名字,此钓法是笔者在结合原有钓法的基础上稍作改进,"水底开花"不是新发明,而是"老钓法的新应用"。  相似文献   

12.
王庆荣 《钓鱼》2007,(10S):48-51
钓谚云:三分钓技,七分钓位。每到一处垂钓,选择钓位很重要,钓位选的好,则事半功倍,鱼获满护。钓位选不好,则事倍功半,难享鱼趣。最近我两次在自然水域垂钓中,选择“一尖两腰”做钓位,皆大获丰收,钓获量远远超过其它钓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吴芜 《钓鱼》2014,(11):16-18
"台钓"很简简单,记住"调4钓2,搓饵钓底"就行了。拉饵出现后饵轻了,原原来搓一颗饵压标标尖1~3目,两颗饵压2~6目,调4钓2保证两钩触底。拉饵的不同是拉大饵下钩轻触底,上钩离底,拉小饵两钩均离底。钓快鱼用拉饵是因为鱼离底了,但拉饵有个缺点—鱼口乱,标相多变,在搓饵下挫1/2目、1目就能中鱼的信号在拉饵就显得夸张了。拉饵口多,但中鱼率低,不足30%。对此钓手想了许多办法却收效甚微,于是有了打频率。  相似文献   

14.
马建华 《钓鱼》2011,(11):54-55
三、"二段式钓组"的使用"二段式钓组"适合所有浅钓棚近距离的钓场使用,但最适合"二段式钓组"大显身手的使用时机还是在风浪不大的环境中对付吃口轻猾的刁钻鱼情。在具体使用时,信号浮漂的使用是最具变化的。  相似文献   

15.
文龙 《钓鱼》2012,(4):18-19
一、小水面冬钓,"细线小钩"不能包治百病江汉平原的冬天很少结冰,随着"台钓"的发展,现在冬钓的人越来越多。在我的印象中,"冬钓无巧、线细钩小"是经典和颠掉不破的真理。前段时间,我还写过一篇《细线小钩、无中生有》的文章。文章  相似文献   

16.
周宇杰 《钓鱼》2014,(20):30-30
自从十年前某个夏日那场“2:50”的惨败后,笔者将淡水垂钓中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悬坠钓”这种杀伤力极大的先进钓法上,从浮漂调钓理论到饵料配方,再到各种小药等等,每个环节都用心钻研。如今"悬坠钓大法"练成,蓦然回首,却发现曾经的传统钓亦有其诸多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7.
漫谈山崖钓     
杜新财 《垂钓》2006,6(9):31-32
岸钓是海钓的主要形式之一,此范畴包括滩钓、矶钓、堤坝钓和山崖钓。山崖钓,顾名思义,是指钓者将钓位选择在悬崖峭壁的顶端或边缘,居高临下,抛竿长线,垂纶碧海。  相似文献   

18.
张世才 《钓鱼》2010,(15):40-40
涨水之后,对鱼儿来说是个欢快的日子,由于河水猛涨,大量食物被冲刷到水里,鱼儿可以尽情地享受这"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而每每这时,也是钓鱼人大显身手的好时机。钓谚云:"三分钓技,七分钓点"。充分说明钓点的选择是获鱼多少的关键。笔者多年的实践,选择好钓点,就能获鱼满篓,如何选择钓点呢?  相似文献   

19.
山江水 《钓鱼》2010,(10):38-39
郑州是个缺水的城市,虽说北临黄河,周边县市有几个小水库,但离市区也有20-60多公里。加上交通不便,年龄偏大,便常年游钓于市区竿坑,虽说每次出钓收获不稳定,但也乐在其中,钓翁之意不在鱼,在于山水之间。通过多年的垂钓实践对如何垂钓竿坑(竿坑又叫计时塘、赌塘、黑大坑)有了一些体会,现从出钓气候、水质、钓位、饵料、钓技、塘主等方面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刘定龙 《钓鱼》2012,(22):23-23
四年前,笔者和很多酷爱悬坠钓的钓友一样,以细线小钩擒大鱼为乐、为荣、为目标,总爱把池塘悬坠钓的习惯带到休闲钓中去。但是现在,笔者会更实际一点:细线是钓小鱼的,粗线是钓大鱼的。在实际使用中,我极有可能走两个极端:钓鲫鱼、白鲦一类的小型鱼,我用线可能比谁都细;钓鲤、草等大型鱼,我用线可能和传统钓的老头们一样粗。这个习惯,是在无数次水库跑鱼、无数次"没有鱼"的小河沟钓鱼时总结得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