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利益是国家权力的来源,现代政治生活的基石,也是启动国家征收征用的前提和基础。为了防止征收征用的滥用,保护权利人的利益,维护社会的和谐与发展,界定公共利益尤有必要。公共利益的界定标准,应坚持公益性原则、法定性原则、非营利性原则、效益性原则;公共利益的界定方法,应采用立法界定、行政认定、司法裁定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土地征用的相关法律中只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征用土地".但是对于公共利益的内涵和外延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了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对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利益的损害.文章通过分析公共利益,找到我国土地征用中界定公共利益的合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利益结构和利益关系的和谐对和谐社会的构建至关重要。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过程中的利益结构和利益关系异化将严重阻碍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行政公益诉讼,行政公益诉讼通过协调公共利益、行政主体自身利益、行政相对人利益的利益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和谐社会下的行政公益诉讼主体是公共利益主体,其对象和范围是业已受损或将要受损的宪法、法律保护的公共利益。其具体规则不同于一般行政诉讼规则。  相似文献   

4.
群体性媒体侵权侵害的是不特定多数受众的公共利益,而现行的诉讼制度不利于有效地保护这些公众的利益,因此应该建立公益诉讼制度。由检察院作为原告,对群体性媒体侵权行为提起公益诉讼。公益诉讼经费由检察院支付。在损害事实的认定上,可以分为经济利益的损害和精神利益的损害。可以告知受害人在一定期限内主动登记,然后根据登记人数和损害程度,凭借有效证据补偿受损权益。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各种矛盾凸显,唯有把握群众利益的科学内涵,才能促进利益关系从表面趋同到内生共融。把握群众利益的科学内涵,需要科学划分利益边界,正确处理群众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公共利益是多元主体的价值判断,若其利益边界模糊化,可能成为强势利益集团假公共利益之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的利益结构具有层次性和复杂性。在政治文明框架下,政府应力求公民权利和公共利益的平衡。在当前的城市房屋强制拆迁领域,要做到公民权利和公共利益的平衡,必须使公共利益的认定法定化,拆迁过程遵照合理的程序,切实保障居者有其屋,实现拆迁公正,彰显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7.
国家与社会互动关系中的公共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和无限扩大社会国家化程度,超出了社会发展的实际空间,社会公共利益被等同于国家利益,政府利益,政党利益。国家与社会的高度一体化集中表现在国家对于社会的高度自主性上,政府本位利益高于,优于公共利益,公共利益缺乏生成的空间,寻租现象在较大范围内存在。从一定意义上而言,利益主体越是多元化,利益分化越是拓展,社会越发展,人们就越是需要共同的游戏规则;人们的共同需要就越是丰富;人们越是需要形成共同利益的均衡点。政府作为公共行政组织在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中把握公共利益,必须确立公共行政的理论,理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将公共利益寓于社会之中。  相似文献   

8.
涉他个人信息携带时是否需要取得第三人同意,存在疑问。坚守第三人同意能够偏重维护第三人的人格利益,但可能导致多重实践困境。究其根源,在于论者采用的私益冲突分析范式忽略了可携权行使之于公共利益的作用。涉他信息携带能够豁免第三人同意,实质是对破除用户锁定效应的公共利益与个人信息自决利益进行取舍。基于可携权与知情同意规则的衡平属性,前述取舍需要在具体场景中展开。在涉他信息蕴含第三人敏感信息与私密信息的场景下,应坚守同意制度的价值以维护信息自决利益;在其他场景下,承载公共利益的可携权能够限制信息自决利益。对于公共利益的界定与私密信息的判断,需要结合特定要素予以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9.
当前国家正在各个领域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高校继续教育治理现状距离现代化治理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与高校其他治理模式相比,善治模式在推进高校继续教育治理迈向现代化建设上更具优势和正义,也更符合高校继续教育治理的实践诉求。把善治模式带入高校继续教育治理领域,需要围绕公共利益最大化这个核心议题厘清公共利益是谁的利益、公共利益该如何整合以及应怎样实现三个基本问题。在善治模式下,高校继续教育治理中的重要主体应按照政府调控、学校主导、学员参与、专家导引、社会协同的逻辑展开行动。  相似文献   

10.
我国《著作权法》对图书馆合理使用著作权的判定标准存在着"定量不明确"之缺陷,造成图书馆合理使用著作权过于宽泛,著作权人利益由此受到冲击。应当重新认定图书馆合理使用著作权的判定标准,引入公共借阅权制度,以便有效地维护和保障作者的利益,实现公共利益与著作权人私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