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客家研究是钟文典教授的研究领域之一。他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从事广西客家研究的学者之一,《广西客家》是他的代表性专著。他坚持"两条腿走路"的研究方法,重视整体研究与区域研究相结合,注重文献资料与实地调查相结合,主张客家文化研究与服务现实社会相结合。他提出了客家源于北方汉民族的一个支系,客家是"一系多元"的学术观点。他倡导成立广西第一个客家文化研究机构,指导广西客家文化课题研究,主编"客家研究系列丛书",成就显著,贡献突出。他不仅是广西客家研究的举旗人,也是广西客家研究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2.
由广西梅州客家联谊会、广西社科院、广西教育出版社、梅州市社科联、中冠化工实业总公司、广西喷施宝总公司、重庆师院和广西师大等8个单位共同发起召开的“客家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11月17~19日在桂林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港、台地区以及大陆8个省、市、自治区的50多位专家学者。 会议共收到论文33篇。与会学者就客家的历史源流与变迁、客家精神、客家人在历次革命运动中的贡献、客家民俗、客家语言、客家山歌以及客家人在经济开发上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热烈讨论。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客家民系是汉民族的一个支系,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广西博白客家山歌历史悠久,极具鲜明的艺术特色。它是用客家方言吟唱的山歌,它继承了《诗经》中的传统风格,因此也被称为有《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其艺术风格独特、旋律优美、题材广泛,意境含蓄、语言朴素生动,歌词形象鲜明、韵脚整齐。文章浅析了广西博白客家山歌的艺术特征,旨在让更多人能清楚地了解客家山歌,并促进客家山歌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为更多的专家学者能进一步探究博白客家山歌这一瑰丽的民间音乐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广西80多个县(区)中有客家人。客家人与当地土著民族共同创造了优秀的文化。客家音乐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艺术风格,是客家人的智慧结晶。客家音乐和壮、瑶、苗、等民族音乐彼此相互影响和吸收,使客家音乐不断发展和丰富。从中可透视出客家人文化和精神上的多样化、兼容并蓄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广西客家群体庞大,是中国第四大客家人聚居区。当前对于广西客家饮食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饮食的制作方式,食品形成的来源、传说、记录,菜品中的禁忌文化和菜品中的寓意解释方面,未能更深入地揭示这些饮食文化背后的深层影响因素。通过对广西客家饮食中的典型食品特征的研究,分析其背后所蕴含的意识观念,挖掘客家饮食文化中的深层含义,使其制作方式的特点与文化的深层关系能够得到有机对接。  相似文献   

6.
博白是全国最大的客家县,也是广西客家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地区.研究博白县的客家文化,对弘扬优秀的客家传统具有重要意义.博白客家人具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心理素质,在长期的繁衍中形成了一种非常有凝聚力的感情心态,即客家精神.其具体表现在崇尚读书、兴学育人,崇尚武术、强身健体,刻苦耐劳、开拓进取,睦邻敬长、乐善好施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江西客家人从宋代开始移民广西,是移民广西最早的客家民系。其移民主体主要集中在宋元时期,明清后逐渐减少,移民性质突出表现为政治性移民。移民迁出地以赣南地区为主,迁入地主要集中分布在桂东北地区。江西客家移民的到来,为广西客家方言的形成、客家采茶戏的传播和桂东北地区商业的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本文描写广西平南县石门客家话的音系及其语音特点,并列出石门客家话的同音字汇。  相似文献   

9.
广西贺州客家山歌剧创建发展之路充满艰辛,它至今能成长为广西独具特色的一朵艺术奇葩,也是广西为数不多的一份地方文化遗产,其过程充满传奇色彩。目前,该剧目在连年获奖的炫目光环下,正陷于前行困难、后继乏力的重重困境之中,生存现状及其未来走向令人堪忧。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照亮了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繁荣发展的美好前程;桂台客家文化旅游合作示范区的设立,为广西贺州客家山歌剧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相似文献   

10.
据说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卫星照片中发现,福建西部、广东东部崇山峻岭间,有类似核反应堆的东西,引起白宫一阵恐慌。后来,美国情报人员决定亲赴探访,解开疑团,才发现原来是客家土楼。客家土楼为典型客家民居建筑,与北京四合院、陕西窑洞、广西"栏杆式"、云南"一颗印"一起,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从此,已经存在千百年的客家土楼  相似文献   

11.
客家、壮族妇女遗风对太平天国妇女习尚和妇女政策的影响巨大,主要表现在生产劳动、参军作战、参政为官、社会交际、恋爱婚姻、妇女不缠足、宗教活动、妇女服饰、妇女教育等方面。这种影响与太平天国发源地——广西地域客家和壮族妇女遗风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广西客家、壮族妇女习俗在太平天国内一种天然的继承和发展,并非是太平天国解放妇女所采取的主动措施。  相似文献   

12.
客家山歌已现危机,客家歌音已渐渺远。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赫然在目的就有江西兴国客家山歌、广东梅州客家山歌、江西赣南采茶戏(以客家山歌唱腔为基础)、广西桂林彩调(与客家山歌文化有关系的剧种)等,这些濒临消逝的民间文化遗产曾经风光,甚至光彩夺目,既是民众日常生活的写照,又是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审美情感的表达,更是客家文化的象征,这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骄傲,——尽管现在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她的辉煌历史、发展现状与审美风格还是很值得人们去关注。对客家山歌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卓尔大家诸如屈大均、黄遵宪、丘逢甲、朱希祖、罗香林、朱自清、李金发、林凤眠、钟敬文等一长串英名,人们是不会忘怀的。  相似文献   

13.
客家研究多关注闽粤赣地区的族群迁徙、历史等领域,对于全球化背景下客籍企业家商业网络建构的研究较少。立足于广西客家研究,探讨客商网络与中国—东盟博览会、世界客属大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罗香林先生对客家研究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在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客家研究导论》一书中提出了许多的理论和方法,为客家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成为客家研究的一代大师.同时他还提出了一项客家区域研究计划,虽受时代的局限无法全面开展,但为后来客家研究指出了发展方向.文章对罗香林先生的客家学贡献及其区域研究计划进行分析,结合当前广西客家区域研究工作,探讨客家文化研究的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从闽、粤、赣交接区域等客家基本住区外迁的客家人,经过数百年的变迁,在与当地民族的交流、融合过程中,其语言、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表现出与客家原乡很不相同的特征。在客家族群认同方面,他们更多的表现在对祖居地的认同。而这种认同主要来自他们对祖居地的历史记忆。广西陆川县的客家族群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16.
贵港君子垌的客家围屋群作为广西最大的围屋群,是广西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的黎、邓两氏围屋群在注重风水文化、突出宗祠文化、推崇祖先崇拜、突出自我防御方面具有相同性;在主体建筑形态、围屋人文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对两氏围屋宗族文化方面的异同性研究,可以为客家围屋的保护和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广西博白客家地区流行的鸡歌是一种特殊的民间文学样式。可从鸡歌的内容和演唱环境,分析鸡歌蕴涵的客家精神;客家鸡歌体现出客家人重视伦理道德教育的社会风尚,反映客家人勤劳务实、诚实守信等优良传统;鸡歌体现了客家人幽默风趣、乐天知命的性格和敬祖孝宗、崇信鬼神的精神特性。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语     
采茶戏这朵在客家地区盛开的山茶花,从客家赣南"试种"成功,已植遍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广西等地,成为客家民间文化珍品,进入到民众日常生活中,化作精神生活的重要资源与享乐载体,也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的重要遗产而列入第一批名录中!  相似文献   

19.
罗香林先生对客家研究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在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客家研究导论》一书中提出了许多的理论和方法,为客家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成为客家研究的一代大师。同时他还提出了一项客家区域研究计划,虽受时代的局限无法全面开展,但为后来客家研究指出了发展方向。文章对罗香林先生的客家学贡献及其区域研究计划进行分析,结合当前广西客家区域研究工作,探讨客家文化研究的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陆川县是广西客家话使用人数比例最高的一个县。采用现代计算机声谱分析软件Praat对陆川客家话单字调进行声学研究,用T值法进行标准化分析,得出陆川客家话单字调的空间五度值;并与传统实验结果相比较,结论说明,陆川客家话的声调具有较强的内部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