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直面高三     
[活动思路] "上了高中,压力好大,上了高三,压力更大.父母的期望不能辜负,老师的耳提面命令我招架不住,同学明里暗里的竞争也让我不敢稍有放松……"的确,高三一起航,压力无处不在,它充斥在空气中,弥漫在生活里,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学生:高三了!明显加快的节奏、题山题海的轰炸、父母的唠叨与担忧、老师的督促与叮嘱、身体的疲劳与倦怠、内心的焦虑与恐惧……这种种的压力让学生一提起高三就"谈虎色变".  相似文献   

2.
2002年某天,一位身高一米八多的高三学生在过18岁生日的时候,来到班主任老师面前,郑重地捧上满载着自己真情实感的日记,哽咽着说:“高老师,在我成人的日子里,让我叫您一声妈妈吧……妈妈!”说着泣不成声。  相似文献   

3.
微笑     
蒋向华 《湖南教育》2005,(13):22-22
“老师,您还记得那年的高三吗?是您,面带笑容,像天使一般走进我们的教室,走入我们的生活;是您的微笑,让我走进了成功的殿堂……您不仅是我的好老师,更多的是一位好朋友,是一种支撑。在高三的日子里,您的微笑让我觉得从容而感动。想念你灿烂的笑容。”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节在一所普通小学常规调研时听的课。这节课是学习《我送老师一朵花》,应该是一节很欢快的课。然而,从课的第二环节开始, 我心情激动、沉重并莫名其妙地紧张起来。因为在这一环节,教师让学生交流、体会老师的辛劳时,我看到课堂里的学生对老师的“情感引发”无动于衷……我颇有感触,联想到上学期听到的同样是三年级的《父母的疼爱》,老师通过引导、启发让学生讲述和体验“父母的疼爱”时,学生说来  相似文献   

5.
[高三考生的故事] 我是个高三的学生,距6月份的高考只剩六十几天时间了,面对这场考试,我有无限的压力和痛苦,小时候,父母经常对我说的就是:“如果考不上大学,你永远只能在这个小地方当工人……”唉,家长  相似文献   

6.
掉队的大雁     
我的同桌雁雁在进入高三以前,每次考试成绩都是年级第一名,超出第二名80多分。高三开学典礼大会上,她充满自信地在全校师生大会上代表高三年级全体同学发言。老师们说“雁雁将使我校实现考上清华(北大)零的突破。”雁雁的父母也沉浸在女儿考上名校的美好幻想之中。我也打心眼里为有雁雁这样的同桌而感到高兴。  相似文献   

7.
吴兰 《求学》2023,(14):36-37
<正>每次听到别人对我的大学的赞誉,我都想感谢那个在高三阶段努力奋斗的自己。步入高三,老师让我们写下目标大学。我用笔写下陕西师范大学,却不知道轻轻松松写下的这几笔,需要我付出多少努力才能让这所大学进入自己的人生履历。可能对于一些重点高中的学生而言,考上一所“211工程”大学不算什么,但在我们这种普通高中里,能考进名校的学生屈指可数。在我写下目标大学时,我甚至害怕别人嘲笑我。高三的第一次模拟考试,我的成绩在校内不算很好,它只能让我进入一所普通“一本”大学甚至是“二本”大学。  相似文献   

8.
让我从一件小事谈起吧。初一年级的一个学生,在一次语文课上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但只说了两句就支支吾吾说不下去了。这时,班里许多同学都高举着手,叫嚷着“老师,让我说吧!”这位学生感到思想压力很大。但礼出老师并没有叫他坐下,也没有另叫别的同学替他回答,而是制止了同学们的喊叫,并耐心地诱导启发他继续讲下去,终于使他基本上回答了那个问题。这位学生十分感动,后来,他在一篇作文里与道:“……那时,我真恨自己,悔不该举手来着。我站在那里,低着头,慌恐地不知怎么好,心里真盼老师让我立刻坐下,但又怕老师真的让我坐下……忽然,周围同学争着回答的喊叫声  相似文献   

9.
2002年某天,一位身高一米八多的高三学生在过18岁生日的时候,来到班主任老师面前,郑重地捧上满载着自己真情实感的日记,哽咽着说:“高老师,在我成人的日子里,让我叫您一声妈妈吧……妈妈!”说着泣不成声。这是发生在北京市门头沟区育园中学高三班中真实的一幕,这位班主任就是已  相似文献   

10.
夜课预备铃响起的时候,我们高三几位候课教师走出了办公室。突然一个老师喊道:“快看,高三(1)班漆黑一片!”我说:“奇怪了,刚才还亮着灯。”想着刚才一个老师“肯定是学生不想上夜课,故意捣乱”的猜测,我的心情非常复杂。说实话,作为一名班主任与任课教师,我深深明白学生高考之前承受的种种压力,  相似文献   

11.
【活动理念】“上了高中,压力好大,学习好累。初中时的优越感不翼而飞,老师的耳提面命令我招架不住,父母的叮咛唠叨使我心烦,同学之间的激烈竞争又让我心虚……此时的我,迷茫又彷徨,无助也无奈……”这是对高一新生进行的“我手写我心”心理问卷时,  相似文献   

12.
两年的小团体训练 ,老师们感到实验班学生在班级中的人际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 ,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 ,老师们也发现学生在家庭内的人际交往还有缺陷 :他们与父母不能很好地沟通 ,有事不愿与父母商量 ,父母的话听不进去 ,对父母不够礼貌。尤其是父母离异后正在重新组建或者已经重新组建家庭的孩子 ,他们对“新爸爸”、“新妈妈”不接受 ,有隔阂 ,要么不理不睬 ,要么故意找碴闹别扭……面对这些孩子 ,我们老师能用“小团体”训练帮助他们吗 ?由于“小团体”训练是通过创设情景 ,让培养对象在特定的情景里体验人际关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现如今,许多父母给孩子的多是“爱”和“关心”,这本是件无可厚非的事;可有的父母往往就把握不好这个“度”,把本来让人神往的“呵护”变成了有害无益的“宠”了。我也听到过许多老师的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好教、任性、调皮、学习不认真,有时候甚至胆大妄为、和老师对着干,令人心烦心伤……所以他们就有“必要”把自己“武装”起来,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是“板着面孔”的化身。上述种种,我看到了教育的困惑,既是家长又是老师的我,很想尝试一下“父母”式的老师教育方法,而且一试并初见成效。在此,我举两个具体事例。例一,一位体育委员因与同学们不…  相似文献   

14.
沈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刚刚走上教育岗位的青年教师,近日,在教学实践中碰到了一件让我头痛的事:那天,我准备用情境教学法上说话训练课《转告》———课前,张老师佯装找不着我,于是,让我班学生转告我一件事:“星期六,请陆老师到她家附近的书店里替我买一本《格林童话选》。”上课了,我刚一走进教室,大家就七嘴八舌地叫嚷起来:“陆老师,张老师让你……”我暗暗高兴:“刚才同学们把张老师的话告诉给我听,这就叫‘转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时,一位调皮的学生气呼呼地说:“原来,陆老师串通好了张老师来骗我们!”紧接着,其他学生也小…  相似文献   

15.
我们交往有一段时间了,现在我们是高三的学生。所有的人都在反对,但是我们仍然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只要考上同一所大学,就自由了。有段时间我觉得学习的负担、父母的期盼、老师的压力,都快让我趴下了,甚至产生过一些极端的想法,只是我没有勇气,唯一的发泄就是在被子里哭泣。那时的生活就像一根绷紧的丝绳,再用力就要断了。你可知道,在学习压力特别大  相似文献   

16.
老师让我去办公室?!我一拍脑门儿:糟了!难道老师发现我请人代写家庭作业了?他若把我的“罪行”公之于众,再请家长……此时,同学们那无情的蔑视的目光、父母痛苦失望的眼神跳进我的脑海……惨了!我在坐位上呆坐了一会儿,才犹豫着站起来走出教室。正是中午,教室外同学们兴奋地说笑打闹,我感觉他们在嘲笑我;我又想起爸妈要我“好好学习”的期望,真是心酸得要死……我走走停停,艰难地向办公室“进军”……我终于来到办公室,老师指着桌上我那翻开的家庭作业本,温和地说:“怎么回事?”啊,老师真是“火眼金睛”!我低头沉默着。“同学、父母”这几个…  相似文献   

17.
高三如山     
《中学生阅读》2004,(3):48-48
学期开始时的报到就有点特别,这是一个没有新书进账的新学期。但当我在新本子的年级栏上写上“高三”两字时,才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责任与压力,因为我们已经人在高三……  相似文献   

18.
编辑老师: 您好!我是一名刚刚走上教育岗位的年轻教师,近日,在教学实践中碰到了一件让我头痛的事…… 那天,我准备用情境教学法上说话训练课《转告》。课前,张老师佯装找不着我,于是,让我班学生转告我一件事:“星期六,请陆老师到她家附近的书店里替我买一本《格林童话选》。”上课了,我刚一走进教室,大家就七嘴八舌地叫嚷起来:“陆老师,张老师让你……”我暗  相似文献   

19.
课外的功夫     
上课回来,听同事说,昨天夏老师上课让学生弄了个大难堪:学生王明(化名)在夏老师上课时说话,被夏老师叫起来,“王明,你上课怎么说话?”王明嘟囔了一句,“我没有说。”“我还能看错?老师还能说瞎话?有了错不承认!养不教,父之过,你的父亲怎么教育你的!”夏老师急了。“我的事少扯上父母,你的父母怎么教你的?”王明激动地反驳道……  相似文献   

20.
郑赢珺 《考试周刊》2011,(74):178-178
一直以来,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的形象是高大的:老师一定比学生“厉害”,老师一定能解决学生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学生不会做的题目……但在高三物理复习课上的一次偶然事件,使我意识到教师“显拙”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