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民族英雄林则徐,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的父亲林宾日是个很有经验的教师。林则徐七岁那年,父亲就开始教他作文。林则徐八九岁时,老师遇上元宵佳节出题:“点几盏灯为乾坤作福。”林则徐立即应声答对:“打一声鼓代天地行威。”老师对他十分赞赏。又一次,老师领着学生游鼓山。老师以“山”、“海”二字要求学生作一七言联句。林则徐作的是:“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这一联句不但对仗工整,而且意境深远、气势豪迈。所以林则徐自小有“神童”美名。“神童”林则徐@杨一  相似文献   

2.
佚名 《高中生》2012,(34):45
左宗棠是布衣时,林则徐已闻其名。有一年,林则徐途经湖南,遍寻左宗棠不得,后终于在湖上得见。左宗棠也早慕林则徐大名,急于相见,慌忙之间落入水中。左宗棠爬上林则徐的船后,要行拜谒之礼,林则徐忙阻拦道:"都成落汤鸡了,还讲什么礼节?快去更衣。"两人相谈甚欢。林则徐叹道":他日竟吾志者,其唯君乎!"临别,林则徐于舟中手书一联赠左宗棠,联云:"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左宗棠极感之,晚年犹悬此联于斋壁。  相似文献   

3.
林则徐七岁能作文。九岁那年元宵节,老师给学生出对子——“点几盏灯为乾坤作福”,林则徐应声对曰——“打一声锣代天地行威”。又有一次,老师带林则徐等学童游鼓山,一时兴起,出“山”“海”两字,要求学生做一绝对,当其他学童还在思索之时,林则徐率先吟道:“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又有人出联曰——“鸭母无鞋空洗脚”,林则徐脱口而出——“鸡公有髻不梳头”。其父高兴地说:“此儿性灵,时有发现处,不引之则其机反窒。”  相似文献   

4.
悦读文摘     
林则徐续联解窘林则徐小时候,去应童子试,因人群拥挤,他的父亲就扛着送他进考场。考官见他父子这副样子,开玩笑道:骑父作马;顿时,一阵哄堂大笑,弄得林则徐的父亲十分尴尬。林则徐随即大声对道:望子成龙。满场又为之惊叹不已。下联对出,既解了父亲的窘迫,又道出了父亲盼儿成材的心情,一时传为佳话。将错就错出好诗郭祯擅画花鸟,曾画桃花与黄鹤楼赠人。画要配诗,遂请书法家赵平题诗。桃花幅上所题之诗有“人面桃花相映红”,可是“桃”误作“梅”,黄鹤楼幅上所题之诗有“黄鹤楼中吹玉笛”“,黄”又误作“白”。经人提出,他只得补救,各在误字句…  相似文献   

5.
胸怀     
林则徐书房挂着一副很有名的自勉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意为人的胸怀要像大海能容纳无数江河水一样宽阔无垠,以容纳和融合采帮助自己成就伟业。  相似文献   

6.
古今联语中,有不少是谈论读书的,读来有趣,效之受益。读书先要立志。受人称颂的明代清官海瑞自题一联谈到此,即为:读圣贤书,干国家事。同是明代人的东林党首领顾宪成于东林书院大门两侧题有一联告诫其学子:“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民族英雄林则徐也曾撰联:“读史有怀经世略,检方常著活人书”。徐特立先生应湖南一青年的要求,赠书一联:“有关家国书常  相似文献   

7.
张恨水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通俗文学大师、章回小说大家,其作品不仅仅限于小说,还涉及诗歌、散文和对联.就对联而言,大多镶嵌于其小说和散文中,不仅门类宽,而且思想艺术性高.张先生没有对联专集,总计有一千二百余副联作及四十多章段联论. 这些联论或在特定情境中直接论评,或借小说人物之口论述,或在故事情节发展中予以点评,廖廖数语,简洁明了,有画龙点睛之妙.将张恨水的联论加以整理并予以述评,对发扬对联这一民族艺术,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斯言 《高中生》2012,(31):49
林则徐在广州要跟英国人打交道。当时是夏天,一次英国人请客,林则徐带着几个跟班去了。英国人拿了些雪糕招待林则徐。林则徐第一次看见雪糕,英国人也没介绍这玩意儿。他看着这东西冒气,以为很烫,就嘘嘘地吹,差点把那些英国人笑死了。林则徐知  相似文献   

9.
对联拾趣     
钱联明代,浙江海宁县城内有南安知府张津写的一副楹(yíng)联:宽一分则民可受一分赐;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钱。林则徐有一副谈钱的对联,很值得玩味。上联是:子孙若如我,留钱作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下联是:子孙不如我,留钱作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相似文献   

10.
对联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学形式,爱国对联,有助于陶冶全民爱国之情,有益于激发爱国之志。一、林则徐自题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1838年,林则徐新任湖广总督,查禁鸦片,积极抗英。他亲自在府衙题写了这幅堂联。上联告  相似文献   

11.
林则徐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禁烟思想,二是海防思想。史界对林则徐的禁烟思想著述颇丰,但对林则徐的海防思想涉及甚少。本文力图就林则徐的海防思想作一概述,期望能弥补史界研究之欠缺。  相似文献   

12.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此联为林则徐自题,集自作者自己所写的一首《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诗中的两句。  相似文献   

13.
南对北     
据说林则徐小的时候,去亲戚家做客,恰巧碰到几个读书人谈天论诗,大家知道林则徐是个小才子,机敏过人,于是就出对考他。一个人摇头晃脑地吟出一上联: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这可不好对啊!大家都笑吟吟地瞧着林则徐,都觉得林则徐要交白卷了。谁知,林则徐沉思了一会儿,就对出  相似文献   

14.
林则徐是鸦片战争中的重要人物,其事迹多被后人推崇。因“虎门销烟”的影响,世人眼中的林则徐是反对外来侵略、弘扬民族气概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在广州了解和搜集西方国家情况的言行也成为其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重要原因。笔者选择鸦片战争中林则徐在广州的一些言行,依托前人有意或无意忽视的史料来重新审视林则徐,以遵循学史求实之要。  相似文献   

15.
林则徐治淮政绩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则徐在任内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晚清道光二年至道光十六年淮阴的政治、经济、水利等方面的整顿与改革。本文着重从赈灾济贫、兴修水利、整顿社会治安与吏治、维护漕运畅通及推行票盐制等方面对林则徐治淮事迹作扼要归结和评述  相似文献   

16.
试论林则徐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的爱国者,是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第一人,是一位卓越的封建政治家.对这个历史人物进行系统的研究是很重要的.本文想谈谈以下三个问题:(一)林则徐坚决抵抗侵略的思想与活动;(二)林则徐在做官期间所倡导主持的兴修水利事业及其评价;(三)林则徐思想与活动的时代特征和阶级实质.一林则徐(1785—1850年),福建侯官(今闽侯)人,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受过传统的封建教育,通过科举进入了封建统治集团,  相似文献   

17.
林则徐的父亲是一个穷秀才,以教私塾为生。父亲的言行举止,对林则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到10岁的时候,他的知识已经相当丰富。他最喜欢的联对技艺也日臻成熟,在家乡一带林则徐已经小有名气。有一天,他从私塾回家经过一片池塘的时候,有一个老秀才把他叫住,要出个上联请他回答。老秀才指着池中嬉戏的鸭子,摇头晃脑地吟诵道:“鸭母无鞋空洗脚。”他刚一吟完,林则徐马上接着吟道:“鸡公有髻不梳头。”旁观的人们听到这个小孩子的绝妙回答,都为他反应的神速感到吃惊。13岁,林则徐去参加考试,以第一名的身份中得秀才。然后他就到福建当时的最高学…  相似文献   

18.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杰出的政治家,经济思想家。由于林则徐是影响重大的人物,故目前史学界对于他多有研究,但是不足之处在于,其内容多限于政治方面,而对经济活动尤其是他的水利主张与实践,却涉略不多,所以,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专题论述。  相似文献   

19.
署名林则徐的《西河郡林氏族谱序》,文德公以后有两条线索,明线写九郎公世系,暗线写五郎公世系。林序中提到“我开基祖三十六郎,字圣联。”与龙岩市龙门镇石牌前《林德春族谱》记载相吻合,为研究林则徐家族世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英国人包令与林则徐是同时代的人,他曾任港督,懂汉语,还会说广东方言,号称“中国通”。这个殖民主义者与林则徐是敌对关系.但他却对林则徐佩服得五体投地。1851—1852年合刊的英国《皇家亚洲协会中国分会会刊》上,包令发表了《钦差大臣林则徐生平及著述》一文,其中说林则徐“忠诚地、,汗不同断地为他的国家服务了36年。在社会生活中,他以廉洁、睿智、行为正直和不敛钱财著称”。[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