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朱旭祥  徐俊良 《科技通报》1991,7(4):237-237
非蛋白氨基酸1-基环丙烷-1-羧酸(简称ACC)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一般认为,ACC是植物生长调节剂。我们研究表明,ACC对动物(哺乳动物、家禽、昆虫)具有比对植物更显著的生理作用。ACC本身不参与动物蛋白的组成,但对动物蛋白的生物合成具有调控作用。ACC对动物的作用剂量在1ppm~0.001ppm间,而对植物的作用剂量在1000PPm~50PPm间,作用剂量高低相差百万倍。ACC的化学结构如下:  相似文献   

2.
1957年,Burroughs从梨汁中分离出特种非蛋白氨基酸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二十年后,美国加州大学蔬菜系华裔科学家杨祥发证明ACC为高等植物内源乙烯代谢前体,是一种优良的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近年来,ACC越来越引起  相似文献   

3.
2H-1-苯并吡喃-2-酮衍生物的生理活性多种多样,对植物有双重生理活性,应用广泛.因此,2H-1-苯并吡喃-2-酮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研究引起了有机化学家和药物化学家的极大关注,该文作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4.
朱旭祥  徐俊良 《科技通报》1991,7(6):360-360
文献〔1〕已报道ACC对桑蚕丝蛋白的生物合成有明显的调控作用,ACC使全茧量增加15%以上,茧层量增加20%以上,茧层率提高10%左右。在桑蚕丝腺发育成熟前的任何龄(1~4龄),于饲料上添喂痕量的ACC(10~(-9)g/头),能使桑蚕茧丝量均明显提高,从蚁蚕到熟蚕仅20余天,桑蚕体重约增加1万倍,新陈代谢十分剧烈,而ACC始终稳定地起着作用,不需中途补充。这表明ACC一经进入蚕体,就形成某一机构储存于体内,不参加蚕体代谢,仅参与丝物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5.
镉(Cd)是一种剧毒重金属元素,可引起呼吸系统、肾损伤等多种疾病,对人体毒性极高,可通过多种途径暴露于人体,危害人体健康。土壤-植物-食品-人的迁移途径在人类对环境镉的暴露中占主导地位。近年来,Cd通过饮食途径对人体健康造成的风险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在对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和作物进行大规模采样调查的基础上,对其蔬菜、水稻、旱地、果园等4种土地类型土壤及其种植作物中镉含量积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菜地和水稻地有明显的污染超标现象,其中菜地土壤镉含量最高。根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各作物镉富集系数,进行聚类分析,比较其对镉富集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水稻地稻米镉的富集能力最高,单独划为一类。利用定性风险分析技术,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镉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商值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土地类型下,作物镉风险商值为水稻>深色蔬菜>浅色蔬菜>水果>玉米。镉对个人致癌年风险的计算结果表明,水稻个人年致癌风险为0.6270×10-4/年,高于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年风险水平0.5×10-4/年,为不可接受水平,居民面临较大的致癌风险,应采取积极措施对研究区土壤镉污染进行治理和修复。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对1-叔丁氧基乙氧羰基-(3S)〔-〔(1S)-乙氧羰基-3-苯基-丙基〕氨基〕-2,3,4,5-四氢-1H-1-苯并氮杂-2-酮的合成工艺进行研究。本实验对原料的投料配比以及反应时间对合成工艺的影响进行研究。检测方法:采用依利特sinochro ODS-BP色谱柱(5um 4.6*250mm),甲醇-0.03%磷酸氢二钠-0.05磷酸二氢钾(70:15:15),检测波长为254nm,流速为1.0ml/min,柱为30℃。  相似文献   

7.
膜脂-膜蛋白相互作用研究及其在医学和农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膜脂-膜蛋白相互作用是生物膜研究的中心环节。我们分别从线粒体膜、支原体膜、叶绿体膜、红细胞膜及人工膜研究这一重要问题,并联系农业、医学实际研究植物抗冷性和细胞衰老的分子机制。通过五年的工作,发现膜脂能影响和调节线粒体H~+-ATP酶、莱氏衣原体ATP酶和叶绿体捕光色素复合体构象及活性,非双层脂、非双层脂结构对膜蛋白功能有明显影响,提出鉴定水稻抗冷性的有效指标,筛选出水稻育秧抗寒剂及中药抗衰老药物。  相似文献   

8.
荷兰发明新型助听器眼镜用植物作中间体生产医用蛋白酶美国加州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将一种可产生人体α-1-1抗胰蛋白酶的基因导入水稻的遗传基因细胞中而培育出一种转基因水稻,这种转基因水稻在胚芽中会产生一种人体蛋白酶。因此,科研人员将这种新转基因水稻作中间体来生产和提  相似文献   

9.
加强我国植物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化学是研究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 ,是天然有机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我国植物化学应加强三方面的研究 :(1 )生物活性成分研究 ;(2 )利用优势建立有我国特色的植物化学 ;(3)密切与相关学科渗透交叉促进植物化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电喷雾质谱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及全甲基-β-环糊精(PM-β-CD)作为手性试剂对α-苯基甘氨酸的手性识别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在气相条件下,β-CD及PM-β-CD都可以与α-苯基甘氨酸形成1∶1的复合物.研究发现,两种不同的环糊精对α-苯基甘氨酸的识别能力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
高效抗虫转基因水稻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祯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1,16(5):353-357,399
植物转基因技术为培育高效抗虫水稻新品种开辟了新的途径。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 (CpTI)基因是一种广谱抗虫基因 ,该成果采用最新研究策略 ,对该基因进行体外修饰 ,使其转译产物最终定位于细胞的内质网中 ,以增加外源抗虫物质的稳定性。实验证明 ,转修饰cpti基因的植物无论是抗虫蛋白含量还是抗虫能力均比转野生型cpti基因植物有显著的提高。已获大量转基因水稻株系 ,包括著名水稻恢复系明恢 81和明恢 86,并用其配制了杂交组合。转基因抗虫杂交水稻已获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进行中间试验和环境释放 ,大田试验结果表明 ,转基因杂交水稻具有优良的抗虫特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生物技术学科是目前生物学领域中最活跃、与国家经济发展联系得最紧密的学科之一,学院于1993设立了生物技术本科专业,继而于2003年设立了生物技术博士点。生物技术领域的课题组主要从事1、拟南芥及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植物抗病、抗除草剂、耐寒、耐旱基因工程研究;2、药物及疫苗的研究,如天花粉蛋白的定向改造、HIV和牛结核杆菌的疫苗及药物研制;3、干细胞的定向分化及细胞治疗研究。陈章良北京大学教授,现任中国农业大学校长,主要从事植物分子生物学及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研究、抗病毒病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及应用以及基因调控的分子生物学…  相似文献   

13.
植物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天然产物在医药健康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从植物中直接提取是目前生产植物源天然产物的主要方法,但此法在环境、安全和效率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基于合成生物学的理念,创建人工细胞工厂发酵生产植物源天然产物是一种新的资源获取模式。文章将从研究路线出发,在萜类、苯丙素类和生物碱等化合物的生产应用案例中,介绍人工合成细胞生产植物源天然产物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4.
水稻分蘖的分子机理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蘖是水稻等禾谷类作物最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它直接决定着水稻穗数的多少并进而影响水稻单位面积的产量;分蘖又是单子叶植物一种特殊的分枝现象,具有重要的发育生物学意义。我们与合作者共同努力,克隆了控制水稻分蘖的关键基因MOC1,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部分研究结果已发表在2003年4月10日出版的Nature上[1]。  相似文献   

15.
参照DPE制备的方法,在这里以溴代萘为原料制备格氏试剂1-苯基-1-萘基-1-乙醇,再将1-苯基-1-萘基-1-乙醇进行脱水反应生成1-苯基-1-萘基乙烯(NPE)。利用核磁、红外等手段鉴定其结构。  相似文献   

16.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所获悉,我国科学家在水稻重要性状遗传与功能基因研究上又取得重要进展:林鸿宣研究员领导的研究组通过对水稻耐盐相关基因的功能分析,揭示了光调控植物发育的一个新机制。目前,这一研究的相关研究论文已经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杂志《自然·细胞生物学》上,并将刊登在7月份的这一杂志上。  相似文献   

17.
昆虫的生长、发育、变态,自古一直是人们探求,困惑不解的难题。本世纪初生物学家Polsh于1917年提出了昆虫蜕皮的机制,30年代初Kopec,Fraenkel,Wigglesworth等人分别以实验证实了昆虫变态是激素控制。1954—1965年由Butenandt,Karlson的努力,确定了α-蜕皮激素的化学结构。1966年Nakanishi,Horn等发现植物中存在β-蜕皮激素及其类似物,由此世界性的对蜕皮激素植物资源的研究涌起了热潮,吸引着植物学家、天然产物学家、昆虫学家,为获得它而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本文就前人的研究结合我们的工作,探讨了云南地区丰富的蜕皮激素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中心-外围结构与跨国公司选址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进行投资选址时,往往倾向于外资比较集中的地区,在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的作用下,形成跨国公司分布的中心-外围结构。本文研究了跨国公司中心-外围结构形成的动因、机制及其主要形式,对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跨国公司的中心-外围结构进行了剖析,指出了跨国公司选址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9.
唐力  陈超  庄道元 《资源科学》2012,34(4):740-748
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关于实质性派生品种的规定成为焦点问题.本文基于1999年-2009年中国21个水稻主产区省际面板数据,研究派生品种豁免制度下原始品种对水稻遗传贡献的时空变化,并运用扩展C-D生产函数模型分析原始品种遗传资源对中国水稻生产的经济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999年-2009年中国原始品种遗传资源对水稻生产平均遗传贡献仅达0.25,原始品种遗传单一性并未呈逐渐增强趋势,并且原始品种遗传资源对水稻改良的遗传贡献每增加1%,水稻单产将提高1.6%.因此重视原始创新的创造与有效运用,有利于提升农业技术效率与农业生产水平.在育种角色分配上,公共部门应着重承担基础研究类原始创新活动,在应用基础类原始创新发展策略上,政府应支持有益于新品种不同生产特性改良的育种研究与保护政策,提高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20.
员工在重复性生产作业中表现出学习效应行为,在生产中断后表现出遗忘效应行为,研究员工学习-遗忘效应行为下的动态生产-库存优化问题。引入学习-遗忘理论,构建生产率具有学习-遗忘特征的集成生产-库存系统平均成本函数,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平均成本函数是关于单次供货量或供货次数的凸函数。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在生产的前期学习效应对成本的降低具有重要的作用;完全遗忘时间越长,最优的平均成本越低;当完全遗忘时间较小时,在生产的后期,供应商处于学习与遗忘的摇摆状态,学习效应对降低成本发挥作用有限;最优成本随学习率的增大而快速增大;最优成本随初始生产率的增大而缓慢减少。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为管理者何时决定生产中断及中断的时间长度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