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季广花 《教书育人》2012,(10):10-11
有一位父亲,他的口号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学习成绩不符合他的要求,就会遭到严厉的体罚。他的四个孩子中的三个被北京大学录取,他叫萧百佑,被称为"中国狼爸"。日前,"狼爸"萧百佑做客  相似文献   

2.
有一位父亲,他的口号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学习成绩不符合他的要求,就会遭到严厉的体罚。他的四个孩子中的三个被北京大学录取,他叫萧百佑,被称为"中国狼爸"。近日,"狼爸"萧百佑做客江苏教育电视台。没想到在现场就遭到南京众多专家、学者的尖锐质疑,不过"狼爸"毫不示弱,坚称自己是"全天  相似文献   

3.
胡荣  仲玲 《生活教育》2011,(12):4-10
有一位父亲,他的口号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学习成绩不符合他的要求,就会遭到严厉的体罚。他的四个孩子中的三个被北京大学录取,他在今年还出了一本书叫《所以,北大兄妹》,要与广大家长分享他的做法和心得。  相似文献   

4.
有一位父亲,他的口号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他叫萧百佑,被称"狼爸"。有一位母亲,骂女儿垃圾,要求每科成绩拿A,不准看电视。她叫蔡美儿,被称"虎妈"。为表达对这两位家长教育方式的质疑,很多人搬出了童话大王郑渊洁,教唆儿子退学、"往死里夸  相似文献   

5.
"中国狼爸"说,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他的三个孩子被他打进了北大,这似乎说明他的管教卓有成效,而且其道不孤。在他成名之前,这种以爱的名义进行的棍棒教育就有实践者——"美国虎妈"。不过"虎妈"虽身在美国,却同样是华人,她用棍棒将两个女儿打进名校,还"打"出一手好钢琴。而信奉"棍棒教育"的,多是有望子成龙情结的中国父母。作为中国父母中的一员,我对虎妈、狼爹都很  相似文献   

6.
鲜语录     
"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这是最近走红网络的"中国狼爸"的经典语录。"狼爸"的四个孩子中有三个被北京大学录取,但他这种高压、体罚式的教育却受到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尖锐质疑,并告诫其他家长"狼爸"的成功不可轻易盲目复制。  相似文献   

7.
<正>"狼爸"是商人萧百佑,家中一儿三女都在国内接受教育。萧氏所著《所以,北大兄妹》一书2011年6月出版,写的是自己如何将儿女"打"进北大的。据公开资料,兄妹二人2009年参加了"港澳台全国联考"。哥哥萧尧,以591分被国际关系学院录取,妹妹萧君以616分被法学院录取。随着第三个孩子也进了北大,这种"打"不但让"狼爸"声名见长,也招来了讨  相似文献   

8.
    
他是一颗小小的黯淡的星,他叫纯。三年了,纯是个默默无闻的孩子,成绩并非好得闪亮夺目,也并非差得一塌糊涂。像他这种中不溜的学生,若不是他那张灿烂的笑脸,也许在不经意间就被人遗忘了.  相似文献   

9.
"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近段时间,"中国狼爸"萧百佑撰写的《所以,北大兄妹》一书热卖并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狼爸"的走红拨动了社会神经,传统体罚教育更是引起众人的激辩。美国《世界日报》刊出报道,针对走红的"中国狼爸"提醒华裔侨民:美国对家庭暴力执法严格,凡对未满18岁的孩子动手,将以虐待儿童被判处轻罪,受到少于1500美元罚款和一年以下牢狱;若情况严重者或判三年牢狱。  相似文献   

10.
鲁桦 《成才之路》2012,(3):94-94
正"我给儿子的目标是超越季羡林,追慕钱钟书。三个女儿的目标很简单,宋氏三姐妹。"这是"狼爸"的回答,他的教育方式是"三天一顿打",结果"孩子顺利进了北大"。  相似文献   

11.
因为爱,他一次次地举起手来,打在儿女身。当巴掌落下的刹那,当孩子痛哭的一刻,他心如刀绞。但他对"不打不成才"的千年古训深信不疑。为了孩子的未来,打!狼爸萧百佑十几年的打骂最终把自己的三个孩子送进了北大。或许对于萧百佑来说,这是一个他梦寐以求的结局,打也好,骂也罢,那都是  相似文献   

12.
原创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近日网络上"狼爸"萧百佑的教育方式引发网友热议。这名狼爸有三女一子,年长的三个孩子都考上了北大,狼爸式教育就是每天对孩子打骂,孩子才会考上北大。对此,有的网友称"狼爸"萧百  相似文献   

13.
微世界     
微话题神一般的宿敌叫"别人家的孩子"茫茫宇宙中,有一种神奇的生物。这种生物不玩游戏,不聊QQ,天天就知道学习,回回年级第一,这种生物可以九门功课同步学,妈妈再也不用担心他的学习。这种生物,叫做"别人家的孩子"。这种生物考清华,望北大,能考硕士、博士、  相似文献   

14.
单位有个同事,他的孩子当年考上北航,后来被北航公费推荐到美国读研。当我们说到他对孩子的教育时,他说:他当年也曾为自己的孩子没有读上北大清  相似文献   

15.
有这样一个孩子的故事,是我心中的遗憾,也是很多北大老师心中的遗憾. 北大附中有个叫季逸超的孩子,中学期间就在计算机科学领域表现出卓越天赋.高中三年级开始,他开发并发布了适用于苹果iPhone手机的猛犸浏览器,从设计到美工、开发、测试、运营等工作,全部独立完成.  相似文献   

16.
"一个人要有梦想,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3月2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恩哥正式就任北京大学新一任校长。在国人被"中国梦"点燃激情之时,王恩哥在就任讲话中适时提出了"北大梦",让人们对他带领北京大学实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梦想拭目以待。从一名热爱自然的少年,到成为一名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物理学家,再到北大校长,王恩哥不平凡的人生之路,竟是三次与北大结缘。  相似文献   

17.
正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三年前,我刚接手三年级的一个班时,有个叫王XX的孩子,他经常逃学,是一个纪律非常差的顽皮生。老师上体育课,他在学校操场边,边玩边捣乱。他以为自己不上学了,老师管不着他了,老师喊口号,他在旁边叫:"老师是他们的爹呀,说啥听啥呀!"老师撵他走,他也不  相似文献   

18.
反语教育顾名思义就是用反语来教育孩子,这种方法常被成人巧妙地运用在对大孩子的教育中,但反语教育用在幼儿园孩子的身上不可取。一次课间休息,班里三个孩子在活动室里大声地叫嚷起来。我正在弹琴,被他们叫得心烦,一气之下,我更大声地吼住他们:“过来!你们在干嘛!叫、叫,叫什么!喜欢叫就在门口叫个痛快!”三个孩子低着头依次站到了门外。“叫呀,叫呀!你们不是有本事吗?叫呀!谁叫得响谁先进来休  相似文献   

19.
他一共有124个孩子。很多人难以置信,但这却是千真万确的,真的有124个孩子管他叫爸爸。然而,虽然有124个孩子管他叫爸爸,但他却孑然一身,光棍一条。他如今已经45岁了,从来没有结过婚。而那124个管他叫爸爸的孩子,全都是他16年来救助过的流浪少年。他叫赵君路,辽宁省丹东市的一位好人。赵君路4岁时父母双亡,成了一名孤儿。  相似文献   

20.
詹青云 《课外阅读》2013,(16):41-43
<正>六年以后,翟翔还把北大的录取通知书放在书橱最显眼处。那年9月,他没有拿着这张通知书去北大报到,而是报名参加了新东方的托福班。7个月后,他收到格林奈尔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之后转学康奈尔。翟翔说,放弃北大带着命运的无奈。他当时被分到医学专业,可是这位理科生一心想学文。"我见到小虫子都要害怕半天",他笑说,可那时候北大的政策是医学部学生不能转系。第二年,这政策就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