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有个成语叫“乱七八糟”,它是形容乱得不成样子,毫无条理和秩序。这个成语和两件历史事实有关,可能知者不多。   一件是西汉时的“七国之乱”。西汉景帝时期,汉景帝采纳晁错的意见,着手削减了些封国领地,收归中央管理。吴王刘氵鼻立即串通楚王、赵王、胶东王、胶西王等六王于公元前 154年,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联合起来叛乱。景帝错杀晁错而不能退兵,立即派周亚夫领兵平定了“七国之乱”。此即成语中的“七乱”。   另一件是西晋时的“八王之乱”。西晋初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后,把皇室子弟分封为诸侯王,享有各种特权…  相似文献   

2.
人们对那种杂乱无章、难理头绪的事情,往往用“乱七八糟”这句俗语来形容。说起“乱七八糟”这句俗语,有着一段不平凡的来历呢。西汉文帝时期,刘邦分封的那些刘氏同宗诸侯王的割据势力迅速扩张。他们自置官吏,自征赋税,不服从中央领导,成了各自为政的独立王国。汉景帝采纳晁错的意见,着手削减了一些封国领地,收归中央管理。吴王刘濞立即串通楚王、赵王、胶东王、胶西王、济南王和淄川王等六王于公元前154,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联合起兵叛乱。景帝错杀晁错而不能退兵,立即派周亚夫领兵平定了“七国之乱”,这就是“乱七”的来由。“八…  相似文献   

3.
成语“乱七八糟”,它是形容乱的不成样子,毫无条理和秩序.这个成语和两件历史事实有关联,知之者不多. 一件是西汉的“七国之乱”.西汉景帝时期,汉景帝采纳晁错的意见,着手消减了一些封国领地,收归中央管理.吴王刘濞立即串通楚王、赵王、胶东王、胶西王等六王于公元154年,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联合起来叛乱.  相似文献   

4.
乱,词典上解释:“没有秩序,没有条理”称乱;糟,本指“做酒剩下的渣子”,也指“把事情办坏”。“乱七八糟”:现代成语词典上解释为“乱糟糟的”。“乱七八糟”,这是一句流行很普遍,用途很广的口头俗语。可似曾知道,这句俗语来源于历史上两个很重要的典故。“乱七”,指的是汉朝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的典故西汉文帝时期,刘邦分封了许多刘氏同宗的诸候王。他们这些人,时间一长,都想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自封官吏,自征田税,成了一个个各自为政的独立王国;汉景帝即位后,为巩固皇朝的统治地位,听从大臣晁错的意见,采取一系列…  相似文献   

5.
宋军 《中学生百科》2011,(33):25-26
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以"诛晁错,清君侧"的名义,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汉景帝为了平息叛乱,将晁错腰斩于长安东市。汉景帝这事做得不地道,晁错可是他的老师,尊为"智囊"。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人民的幸福安康,晁错可以说大公无私,鞠躬尽瘁。为安顿好迁徙到边疆的百姓,晁错亲自考察地脉是否阴阳和顺,是否适合百姓生活和居住,先建好集镇,修筑城池,为百姓建好安置房,让百姓能有屋可住,有器可用。为  相似文献   

6.
西汉前期,地方诸侯王国问题一直困扰西汉中央政府,以贾谊、晁错、主父偃为代表的政治家力主削藩,他们在提出削藩主张的历史背景上,以及对地方诸侯王问题的认识上有相似之处,而在削藩策略和削藩成效上有很大差异。笔者认为贾谊、主父偃的削藩主张切实可行,而晁错的削藩过于急躁,如果处理得当,是可以避免七国之乱的。  相似文献   

7.
成语“乱七八糟”是个贬义词,形容十分混乱,一团糟。该词源自我国西汉时期的“七国之乱”和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先说“七国之乱”。汉高祖刘邦于公元前206年建立西汉后,大封功臣,共封了八个异姓王,同时还封了很多列侯。这八个异姓王  相似文献   

8.
以宋文为例,探讨了宋人对《史记》和《汉书》中晁错形象的接受。宋人认为晁错确为忠臣,并认为袁盎献计杀晁错是晁错之死的直接原因。同时,宋人认为晁错削藩之策有失误之处,加之晁错有性格缺陷,谋身之计不足,终惹杀身之祸。宋代史学繁荣的背景之下,党争中出现了君子小人之辨、正邪之辨的风气,使得文人对忠臣与奸臣的论说兴趣大增。且晁错改革家的身份在宋代改革风云中能够产生共鸣,加之晁错自身浓厚的悲剧意义,诸多因素共同使得晁错成为宋人笔下常常论说的对象。另外,笔者对晁错之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关于晁错的死因,历代评述不少,司马迁认为晁错是急于报私仇而反被其祸,有人认为汉景帝误听馋言而腰斩晁错。这些评述各有其道理,但是晁错之死不是单一因素所致。晁错被杀,有其思想、性格因素,同时他也是汉景帝为平叛乱的牺牲品,更是中央和诸侯之间矛盾的牺牲品。晁错之死,是个人性格与时代综合因素造成的悲剧。  相似文献   

10.
晁错是汉代文景时期最重要的大臣之一,他的思想直接影响了文景之治。文章在对晁错思想和齐法家之《管子》进行对比的基础上,分析了《管子》对晁错的影响。进而探讨了晁错接受《管子》的主要原因:一、在"过秦"思潮下,晁错对晋法家思想的矫弊;二、齐学在汉代的兴起;三、晁错受《尚书》等儒家典籍的影响,对晋法家进行了中和。  相似文献   

11.
李冲 《语文知识》2005,(8):23-23
西汉著名政治家晁错在汉景帝时担任御史大夫,其中的“大夫”怎么念?在电视剧《汉武大帝》中,许多演员都把这个“大夫”念成dàifu。笔者以为.这是把作为古代官职之称的“大夫”与作为医生之称的“大夫”混为-“读”了。  相似文献   

12.
西汉前期的田亩制,史学界多认为是“大、小亩并行”。以晁错上书所盲“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和《淮南子·主术训》“中田之获,卒岁之收,不过亩四石”的记载,认为前一记载产量偏低,应指“百步为亩”的小亩;后一记载产量偏高,应指“二百四十步为亩”的大亩。这种仅以亩产量的差异来推论一个时代的田亩制,显然是欠妥当的。《盐铁论·未通篇》记载:  相似文献   

13.
两个囚徒从铁窗望出去,一个看到泥土,一个却看到了星星,很难说这两个人谁更有机会走出囹圄,但至少看到星星的人拥有更多的希望,他是乐观的忏悔者。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中讲述的一个故事也颇具深意:晁错以平七王之乱谏王,王不纳,错尝自领军抵敌,麾下一校,为错之心腹,精于武  相似文献   

14.
《论贵粟疏》(作者晁错,选自《汉书·食货志》)中有这样几句话:“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这段话极为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农民在超经济剥削下的悲惨生活,是晁错“重农贵粟”主张提出的一个重要依据。准确解释这段话,  相似文献   

15.
乱,词典上解释:“没有秩序,没有条理”称乱;糟,本指“做酒剩下的渣子”,也指“把事情办坏”。“乱七八糟”,现代成语词典上解释为“乱糟糟的”。这句流行很广的俗语,来源于历史上两个很重要的典故。 “乱七”,指的是汉朝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的典故。 西汉文帝时期,刘邦分封了许多刘氏同宗的诸侯王。他们这些人,都想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自封官吏,自征田税,成为一个个各自为政的独立王国。 汉景带即位后,为巩固皇朝的统治  相似文献   

16.
学过《杨修之死》,有人道曹公奸诈,不仁不义,全盘否定他的一切。我却不以为然,因为政治家的作为不可以常人视之。至于说曹操杀杨修,肯定不会是害怕他才高八斗,因为曹操并非没有容人之量,他手下的高士也不在少数。其根本原因在于杨修参与了继位之争。历朝历代的帝王都很忌讳这事,为继位事杀人不计其数,一个杨修又算得了什么呢?政治家治国,只要是有利于天下,有益于百姓,有时明知冤屈了好人,但为整体利益计,也只得违心而行。比如汉代七王之乱,晁错不就是明显的牺牲品吗?要说作为常人,曹操也有他“仁义”的地方:仁,其释陈琳;义,献刀刺卓。作为政…  相似文献   

17.
晁错是西汉公文写作的个中翘楚,在中国公文发展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晁错的公文不可避免地受到先秦散文和汉赋的影响,但其作品绝不等于"文学作品"。把晁错的公文当作"政论文"或"散文",那是文体的"误读",是对中国公文发展史缺乏认识的表现。晁错的公文写作实践表明:公文写作并不简单地局限于对正确公文格式的把握,它需要具有政治家的睿智和谋略。或者说,公文的写作不光是文字技巧的问题,它需要熟悉公务管理、熟谙安邦治国之道。  相似文献   

18.
《陋室铭》是中学语文的传统经典篇目,但是关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竹”解释却是一直说不清道不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关于“丝竹”的解释秉承了传统的说法:“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记得以前浙教版的注解也是这样的:“乐器奏出的声音。丝竹,指弦乐器和管乐器。”这种字典式的解释显然无助于文本的理解与主旨的把握,甚至于带来阅读的矛盾与困惑。丝竹,指弦乐器和管乐器或琴瑟、箫管等乐器本身没有什么错。“丝”与“竹”本是我国古代乐器分类法中的两个种类。《礼记·乐记》里说:“金石丝竹,乐之器也。”问题是这里显…  相似文献   

19.
收听天气预报时,同学们常常会听到“今天白天”、“今天夜间”等时间用语和“多云”、“阴”、“晴”等气象用语。那么你了解这些用语的涵义吗? “今天白天”指上午8:00到晚上20:00这12个小时,“今天夜间”指20:00到次日早上8:00这12个小时。“多云”指云量占十分之四到十分之七,“阴”指云量占十分之八至十分之  相似文献   

20.
晁错是中国古代较早探讨中原地区与边疆民族之间矛盾的政论家。他在上汉文帝书中较为全面地提出了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御边之策,试图通过募民徙塞、良将戍边、精练边兵、广引夷兵、发展骑兵、保障军粮储备以及以蛮夷制蛮夷等办法,来增强汉朝防御力量,结束“和亲”被动挨打的局面,以实现安疆强国这一根本目标。晁错的御边之策对后代封建国家的边疆政策产生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