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这样一个现象,可能大家都注意到了:学生年级越高,越不肯发言,课堂越沉闷。有人说这是正常现象,小学生发言积极,踮着屁股举小手,是幼稚的表现;到了高中,学生不发言是因为老成了。这种说法对不对?笔者曾在任教的两个班中做过一次调查:调查一:“我为什么不举手发言?”表示“答错了怕别人笑话”的占50%,“不会”的占16%,“怕别人说我好表现”的占15%,“没把握、怕答不好”的占15%,“我知道,但我缺乏勇气或不善表达”的占12.5%,“课堂气氛沉闷,无形的压力束缚着我”的占11.3%,“从初中开始就没有了举手发言的习惯”的…  相似文献   

2.
王辉 《班主任之友》2008,(12):48-49
晚上正在家里看电视,手机响了:一条短信,来自一个陌生的号码。谁呢?我满怀疑惑打开,一行字映入眼帘:王老师,您现在好吗?我是林小慈,还记得我吗? 林小慈?!那样熟悉而又遥远的名字!难道是她吗?我猛地想起来了,“怎么会不记得呢?你在哪里啊?”我急忙回了短信。  相似文献   

3.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我们会使用很多辅助材料,如文字、图片、视频、音乐等等,还有一个材料是可供我们开发的,那就是古文字材料(甲骨文)。 中国的文字就是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在课堂上我曾经给学生展示过这样一幅图片:4。然后问他们这个是什么字,学生说好像是个“人”,然后我再展示尹,问这是什么字?他们不知道了.还说是“人”,我说,是“人”,但是这个人已经站不住了,学生马上说是“死人”.很好,其实这个字是“尸”,同学们真厉害,你们刚刚读的是甲骨文啊。  相似文献   

4.
崔小春 《江苏教育》2008,(10):60-61
今年暑假调到了一个新的学校教书。 第一天,全体教师集中开会,校长宣读了每个老师新学期的分工。我是408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校长刚说完我的新学年工作,坐在我旁边的一个不熟悉的女老师对我竖了竖大拇指,然后说了四个令我毛骨悚然的字:“你死定了!”  相似文献   

5.
链接栏位于地址栏旁边,这里一般存放经常使用、指向频繁的网址,只需单击链接即可打开站点,非常方便。若IE工具栏上没有链接栏,需要单击[查看]→[工具栏],选中[链接]。要将网页添加到链接栏,有多种方法。 1.将网页图示从地址栏拖到链接栏 打开一个网页,拖动网址中的网页图 标到工具栏上的[链接]按钮,当光标出现一个快捷箭头时,松开左键即可(见图)。  相似文献   

6.
真爱无悔     
有位当班主任的朋友给我发短信:“班主任三个字好辛苦!”似乎一语道破班主任的艰辛,我却是另有体会:“班主任工作辛苦在身,幸福在心啊!”  相似文献   

7.
笔者是师范本科院校的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08年下半年接任了08级两个文科班的现代汉语课,在批阅该课程的期末考试试卷时发现了以下较低级的语文错误:1.错别字:眼花缭乱的“缭”写成目字旁,庇护的“庇”写成“蔽”,不禁感叹的“禁”写成“惊”,旁边的“旁”写成“傍”,一幅画的“幅”左右偏旁倒置,  相似文献   

8.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洋溢着浓郁的父子情,折射出斑斓的人性光辉。教学这篇课文,我突出一个“情”字,用一个大问题统领全课的教学:“课文哪一幕深深地打动了你?”围绕这个问题,我抓住两点组织:一是体会父亲的“了不起”;二是感悟儿子的“了不起”。在体会父亲的“了不起”时,我着重引导学生把描写父亲的句段还原为一幅幅具体的画面,  相似文献   

9.
随着悠扬的音乐声,大屏幕上出现了这样一幅小狗图片,旁边出现一行字:“欢迎小朋友们来上课。”幽默风趣的课前谈话,让学生放松了心情,为上课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10.
教育随笔     
我碰过这样的“钉子”:有一次,我检查一个学生的作文是否重抄,不料打开本子一看,这个学生在我的批语旁边写了两个字:“你呢?”我一时不得其解。我的批语最后一句是“字迹潦草,重抄一遍,把字写端正。”我仔细揣摸了一会,才恍然大悟,明白了学生的意思:“老师的字不也潦草吗?”我顿时感到刺芒在背,十分内疚。  相似文献   

11.
废话和谎言     
老爸买回来一个塑料盆儿,是那种街上常见的货色,挺大,红色的,盆底儿印着四个大字:多功能盆。旁边还配有几幅小图画。一个盆儿居然也多功能,听着怪稀罕的,我就把它端起来看了看。第一幅图画的是一堆水果,下写“清洁食物”;第二幅是两件衣服,旁注“衣物漂染”;第三幅是一套茶具,侧题“盛载餐具”。看完后我差  相似文献   

12.
“嘀……”手机来短信了。每天这个时候手机都会收到女儿所读幼儿园的班主任通过“校园及时通”发来的短信,内容大致都是一些孩子当天在幼儿园的表现、今天老师的授课内容、老师对家长提的一些要求等等。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笔者很高兴看到这些短信,因为这便于我了解女儿的学习情况,能使我晚上更好地和女儿进行沟通。但是,一连几个月,每天手机短信中都是一些如同一个模版里“克隆”出来的、大同小异的内容,笔者阅读着这些生硬的、冷冰冰的、没有温度的字眼,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儿涌上心头:难道这“校园及时通”就能完全代替教师的家访了吗?  相似文献   

13.
可乐超市     
《特区教育》2009,(7):50-51
多余的 有一次作文,某学生这样写的:“我的阿妈是个六十岁的老年妇人。”老师只是把“老年”两个字圈起来,并在旁边注明“多余的”,然后将作文本发回。  相似文献   

14.
《中学理科》2009,(10):7-7
在博物馆的书法展览中,我被那些极具气韵的展品震住了,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突然间一幅作品映入眼帘,它单个字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却别有味道,形神俱佳。我有些看呆了。“那是郑燮的字。”一个沉沉的声音。我转过头去,是一个笑眯眯的老爷爷。我禁不住感叹道:“这字太美了,虽然不似柳体欧体的正统,但不妨碍它独特而一体的美,真不愧为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之作。”  相似文献   

15.
连接号     
我呀,是连接号,形状是一条直线“—”,占一个字的位置。别看我长得很一般,直直的一根小棍,但我却有孙悟空七十二变的本领。我能根据不同的情况变成长横“——”,占两个字的位置;变成短横“-”占半个字  相似文献   

16.
<正>学习任务一:我来读给你听师:同学们,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大家还认得这些字吗?(出示“日”“月”“水”“火”及相应事物的图片,生读)师:你们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生:“日”字像太阳,“月”字像月亮,这些字的样子跟它们所表示的事物很像。师:是的,我们聪慧的祖先根据事物的样子,造出了很多汉字,这样的字叫象形字。一起读这几个字。生:日、月、水、火。师:可是,有很多意思是画不出来的,  相似文献   

17.
日前,在一家民营企业考察,这家企业墙上所悬挂的一幅字吸引了我。上面遒劲有力地写著: “公司是学校,领导是老师,工资是奖学金,同事是同学,工作是作业”.  相似文献   

18.
李清照的词作中,用语多喜重复。笔者经过严谨地统计发现,“酒”字出现的篇目约占总篇目53%,“雨”字出现的篇目约占总篇目36%,“瘦”(含“憔悴”)字出现的篇目约占总篇目18%。“酒”、“雨”、“瘦”字出现的频率如此之高,那么它们也就不仅仅是简单的字眼了,必定蕴含着更深的意义,这不仅仅是用语的习惯,隐隐地还有一种象征的意味。本文通过对“酒”、“雨”、“瘦”字的论证,揭示了其深层次的文学的、思想性的、性格的,甚至语言学的真正内蕴。  相似文献   

19.
济览器的“收藏夹”中“藏”着许多“经典”的网址,但如今网页的更新速度太快了,有时今天能打开的网页明天就打不开了。遇到这种情况难道要让我们一个一个地去打开验证吗?  相似文献   

20.
谢志娟 《宁夏教育》2010,(10):59-60
今天听了两节识字写字教学课。一节是一年级识字教学课,当教师教学到“步”这个生字的时候,就告诫学生:“这个字容易写错,可得注意呀!”于是,特别强调“步”字的下面不是“少”,不要加上一“点”,又用红色的粉笔在“撇”的上边重重地加了一“点”,说:“这样写就是个错字!”随后又在这个字的旁边打了一个大红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