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柯芳 《中国教师》2009,(6):27-28
<正>课堂练笔现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阅读教学中的课堂练笔有别于传统的读写结合,相比于读写结合注重读写技能、方法的结合,课堂练笔的内容更  相似文献   

2.
齐兆生 《山东教育》2013,(Z1):60-61
课堂练笔是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有关的阅读内容所进行的一种读写结合的训练形式。它融读写训练于一体,以读练写,以写促读,达到读写共同提高的目的。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练笔的教学形式逐渐走进了课堂。可是,一些教师在教学时,由于没有搞清练笔的目的,没有给课堂练笔一个准确的定位,认为课堂练笔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写一篇小作文罢  相似文献   

3.
课堂练笔是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提高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激发学生创作灵感的重要方式,是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教学中,可以从抓住文本和超越文本这两个角度找准课堂练笔的切入点,进行课堂练笔训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4.
课堂小练笔融读写为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颇受师生欢迎。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小练笔设计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所以往往会导致训练低效甚至无效。那么,如何把写的训练有机融合于阅读教学之中,做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呢?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通过"批注独悟、抒写情感、填补空白、续写结尾、探究练笔、仿写文本"等策略,能有效提高课堂小练笔的效率,并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从而使语言与精神共生。  相似文献   

5.
小练笔,顾名思义,就是小的动手练笔,它有别于传统的读写结合。课堂小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随机地学习写一些小片段、小段落。与读写结合相比,小练笔的内容更广泛,内涵更丰富,它认真挖掘文  相似文献   

6.
课堂练笔是语文教学活动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安排课堂练笔,使之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阵地,关键在于把握课堂练笔的时机。我们教师在实践中耍巧妙安排课堂练笔,并注意练笔内容的选择和练笔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勤于练笔、乐于练笔,使其写作水平能切实有效地提高。  相似文献   

7.
如果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能以课文为习作的突破口,做到读写结合,加强课堂练笔,就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挖掘文本资源,开辟学生课堂练笔的天地呢?  相似文献   

8.
课堂练笔——语文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是“读写结合”的最有效的载体。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习作的最好典范。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课本为范文,读写结合,充分利用小练笔这一独特的形式。为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基”。在课堂练笔中,我们怎样处理好“预设”与“生成”,让它们在课堂中和谐共处呢?  相似文献   

9.
课堂练笔是阅读教学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特级教师于永正每教一篇课文都安排了小练笔,他设计的练笔摆脱了老套套、旧题型,大都具有新颖性、实效性和趣味性。学生在进行练笔时思维活跃,妙趣横生,成为于老师课堂教学中的一大亮点。下面选举几例赏析。  相似文献   

10.
随文练笔兼具人文感悟和语言表达的功能,是一种读写一体、形式灵活、操作方便的读写结合新形式,成为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因文而异,拓展学生的练笔空间,为学生广开"写"路,让他们巧妙地练,恰到好处地练。  相似文献   

11.
课堂练笔是阅读教学过程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教学实践证明,面对"动脑、动情、见才、见智"的练习,学生们常常显露出浓烈的动笔欲。智慧的火花一旦点燃,便会闪烁出夺目的光华。  相似文献   

12.
课堂小练笔是小学语文阅读课中一种综合性练习。这种练习兼具人文感悟和语言表达的功能,是一种方便操作的读写结合新形式。阅读教学中结合进行相应的课堂小练笔以读带写,以写促读,不仅是通向作文之路的一座桥梁,而且打开了学生手脑  相似文献   

13.
王健 《学子》2014,(6):32-33
正在平时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对读写结合的时机产生了疑惑:学生练笔,究竟应放在课中,还是课末?若放在课中,会不会破坏阅读教学的整体性?课堂练笔的时机取决于课堂练笔的性质:"为读而写"还是"为写而写"。不同的练笔目的,其时机不尽相同。下面笔者结合两个课例,来谈谈练笔的性质及时机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课堂练笔是阅读教学过程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那么,如何恰当地进行课堂练笔,提高有效性呢?1.练在技能迁移时,让文本鲜活起来。运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迁移文本中的精彩表  相似文献   

15.
许玲 《教书育人》2014,(5):26-26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让学生进行课堂练笔已经全面开花。几乎凡是公开课,就有课堂练笔。但是,课堂小练笔貌似在培养学生的动笔写的能力,其实它只是成为学生复制课文的一种手段,教师缺少对学生动笔前、动笔时、动笔后的必要指导,大部分学生的领悟能力和写作能力并没有提升。课堂上的小练笔应该是建立在学生原有写作水平的基础之上的提升,而不是简单的重复。课堂小练笔应该追求言意共生,读写结合,不仅领悟到作者写了什么,还能领悟是怎样写的。只有这样的小练笔设计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积累语言,学习表达,提高写作能力,加深学生的理解和体验。  相似文献   

16.
<正>课堂练笔是“读写结合”最有效的载体。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课文为范文,读写结合,充分利用小练笔为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基”。在课堂练笔中,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本文结合教学实例,阐述处理课堂练笔中的“预设”与“生成”的方法。一、充分预设,收获生成,课堂练笔“有的放矢”充分预设是开展教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传统话题,更是一个与时俱进、永远创新的话题。其中的随文练笔因为融读写为一体,以读引写,以写促读,内容丰富,形式灵活,深受老师们的喜爱。综观我们的课堂,由于对读写结合认识上的肤浅和片面,操作上的机械和茫然,致使随文练笔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8.
读写结合是被实践证明为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统编教材在每单元单独设计作文训练之外,在阅读教材中结合文本特点,也经常以小练笔的形式安排学生开展读写结合训练。教师受此启发,也在阅读教学中适时设计一些小练笔,这样一来小练笔已然成为语文教师读写训练的抓手,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之中大显身手,有效搭起了阅读与作文之间的桥梁。问题是在阅读和作文之间,该在何处搭起桥梁才是最适合的?  相似文献   

19.
课堂练笔现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然而阅读教学的课堂练笔则有别于传统的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注重读写技能、方法的结合,课堂练笔则内容更广泛,内涵更丰富,它要让学生融入文本的角色之中,打破固定的模式,寻找新的生命力,将个性化的解读感悟流淌笔尖,书写心得和发现,在生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要读写结合,找准读写结合的训练点,为学生提供素材,让学生“有米下锅”。让“练笔”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本文就如何把“练笔”挤进课堂,开辟练笔天地,扎实有效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