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张云 《大理文化》2007,(5):51-52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生息繁衍中形成的影响整个社会的、具有稳定的共同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其中儒家文化的发展及演变是贯穿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主线。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一般道德观念形成的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2.
当前的国学热中存在着对国学的简化与泛化两种倾向。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国学有自身的结构与功能。国学的结构包括时间、空间、载体与内核四个方面。从功能看,国学是塑造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资源,能够增强民族成员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3.
王泉根 《寻根》2003,(5):115-117
姓氏是人的符号标志,又是一种普遍的历史文化现象。中华民族精神重视历史传统与来龙去脉。中国人的姓氏文化正是这种精神的生动诠释。任何一个中国人的姓氏,都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甚至三皇五帝。就世界姓氏文化而言,中国人的姓氏独具特色:一是中国人人人皆有姓(由于历史文化的原因,世界上许多国家与民族只有名,没有姓);二是姓氏起源的历史悠  相似文献   

4.
杨智友 《寻根》2006,(4):54-57
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庆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淀着丰富的民风民俗。辛亥革命后创立的中华民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政权。这一历史时期的节庆,既有延续,又有新创,并开始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5.
话说中庸     
中庸之道是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积淀的独具中国传统特色的文化内涵,作为一种生活的哲学态度,中庸之道深深地植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是文化积淀,是生命智慧,也是某些情境思想妥协的“挡箭牌”。对于中庸的解读,是时代的需求,也是深刻了解中华民族性格的需求,将中庸置于哲学的高度,剖析人类存在的文化性、民族性和社会性,是本文要义。——作者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化的价值导向──追求真善美徐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是我国历史上各个民族优秀的科学文化、道德文化、审美文化的综合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是吸收了大量的兄弟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而形成的。其价值导向是追求真善美。自古以来,人类在认识世...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凝聚力学,是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创意建立的一门新兴学科。1999年12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彭年教授的新著《秦汉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一书,作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从书的一个项目,以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原则,不仅探讨了秦汉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起源、发展轨迹、历史特点和构成机制,而且对秦汉统一国家、经济发展和思想文化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关系,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并进一步从汉族的形成、封建制的确立和伦理型文化的建构等方面,论证了秦汉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历史地位。全书20万字,体系完整,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言简意…  相似文献   

8.
由汉字书写而成的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充分体现了汉民族的审美思维及其精神特征,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之一。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独特的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象征,深刻地反映着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心理、文化结构和精神追求。一定时代的艺术是该时代文化精冲的美的再现。同时也必受该民族文化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世代相传的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可是近年来.传统节日在国人的生活中渐渐被淡化甚至被遗忘了,  相似文献   

10.
杨柳 《华夏文化》2002,(1):63-64
彝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今天的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四省区。这一地区群峰林立,峡谷纵深,地势雄伟,气势磅礴,作为古尧人的后裔,彝族人民世世代代在这块土地上生息劳作,在与自然抗争融合的漫长岁月中,他们不仅塑造了本民族勤劳勇敢、聪明智慧的民族性格,而且创造了丰富绚丽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1.
传统文化与民族凝聚力王小盾所谓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实际上指的就是这个中华多元一体结构的生命力。中华多元一体结构的生命力是得到了历史的证明的。大统一始终是呈现于中国民族史和中国文化史上的一种趋势。我仍可以儿件多角度解锋中半多元一休结杓的基袖,比如解释力各...  相似文献   

12.
古代中国是“礼仪之邦”。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伦理在人类伦理文化遗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主体,集中表现了中华民族在特定的客观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建构自己生活的独特方式,反映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性格和面貌。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市场经济发展中,中国传统伦理可以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张岱年先生说:中华民族在历史中表现了两个特点,一个是坚强的凝聚力,打不烂;第二个是同化力,能够团结同化所常接近的其他民族,在文化传统上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他说:“一个凝聚力,一个同化力,都不是…  相似文献   

13.
"两黄"文化,就是黄帝文化和黄河文化。因为,河南新郑,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黄帝的故里、故都;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是黄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把黄帝文化、黄河文化研究透了,就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根脉和主流把握住了,也就能更好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现实,更好地认识河南的历史和现实,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建设和繁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造福中国人民,影响国际社会,推进人类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14.
西域与中原乐舞:交流及影响王克芬中华民族舞蹈文化的创造和发展,曾广取博采吸收融化了世界许多民族舞蹈文化的精华;而中华民族璀璨的舞蹈文化,又给予世界其他民族和地区以深刻影响。古代“西域”一词,是对一定地域的泛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指地域范闵也不完全相...  相似文献   

15.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纯朴的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它源远流长,至今还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馆必须为之努力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面临继往开来、承先启后的历史转折时期,面临辞旧迎新、世纪之交的历史关键时刻,海内外华夏儿女,尤其是海峡两岸的华夏儿女,以什么样的文化旗帜团结凝聚自己的力量?中华民族以什么样的文化旗帜与世界各国人民,尤其是亚太地区的人民实现理解与沟通?江泽民主席在东亚首脑非正式会晤时的讲话中有一段至理名言精辟地回答了这一问题:“东亚各国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实践中,创造了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以社会集体为重,崇尚自尊自强、艰苦奋斗、勤劳节俭、谦逊好学的美德,处理人际关系提倡和洽协调,对待国际关系主张和平共处…  相似文献   

17.
历史意识与爱国主义刘志琴一、历史意识是传统文化的积淀历史意识最原始的形成,就是追本朔源,祭祖祈福,这是人类与生俱有的本能,也是种族生聚、延续的原动力之一。中国人从祭祖仪式中创造礼器,表现群体的认同和交流,是中华民族重视历史的原初形态。进入文明社会后历...  相似文献   

18.
《华夏文化》2011,(4):1-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它是哺育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创造力的重要土壤。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文化创造,往往难以割裂与继承和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蓝,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由此而孕育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体部分。作为黄河中上游的最大支流渭水,自然亦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由此而孕育的渭水文化亦无疑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或称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的历史中将自身的丰富经验凝聚而成的文明结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理论思维。它们是中华民族文化精华的写照,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