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处于社会最低层,被压迫、被侮辱的农村劳动妇女——祥林嫂的形象。借助这个形象作者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深刻揭露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提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了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角色形象是读者记住与认识一部优秀作品的重要标记。塑造角色形象是鲁迅小说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在鲁迅小说中有很多角色形象被我们所熟知,如孔乙己、祥林嫂、闰土等。鉴于角色形象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角色形象塑造进行分析,指出其在剧情、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具备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鲁迅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小说创作是他阐述女性思想的重要方面.他笔下的人物丰富多样.尤为突出的是对女性个性、思想的描写。其对女性形象刻画分为两个来源:一是农村妇女形象,一是知识女性形象。鲁迅揭示出女性在旧中国中的悲剧命运,探求女性未来生活发展之路。本文通过对鲁迅小说中的单四嫂子、祥林嫂、子君等女性形象的分析和评论.从而概括出鲁迅小说中女性形象所特有的三个基本思想主题:首先.爱——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关爱;其次.死亡——生命无辜的毁灭;再次,反抗——对来自一切方面的对生命奴役残害以及这些女性对此所发自灵魂的绝望抗争。三个基本思想主题之间相互交融,构成了鲁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宏观特点。  相似文献   

4.
视角即人称问题,是解读鲁迅小说的关键。鲁迅小说最常用的叙事方式是第一人称,其叙述人“我”既是一个经常出现、具有内在一致性的艺术形象,又带有鲜明的作家主体特征。认识“我”的作用及其形象内涵对理解鲁迅小说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正>读了鲁迅先生的小说和散文,在脑海里始终挥之不去的是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儿童形象。这里的"儿童",并不是依据严格的生活年龄,而主要指鲁迅小说和散文中的未成年人的形象。所以,我把其小说和散文中的"少年"形象一并归入"儿童"形象。因为他们共同拥有一颗纯洁的童心。笔者把鲁迅先生的小说和散文中的儿童形象按受封建社会和封建意识毒害的程度对其进行分类:一是深受封建社会和封建意识毒害的儿童形象如在街上被那个女人打的"儿子"(《狂人日记》),"好时瞪一双小眼睛想卖锟顿,病时仿佛睡着了"的单四嫂子的宝儿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 ,我们习惯于在教学中用阶级论来解读鲁迅的小说 ,致使在许多时候曲解、误解鲁迅小说的思想内容。我们应该用人道主义来解读鲁迅小说。瞿秋白在《〈鲁迅杂感〉序言》中指出 :鲁迅的世界观经历了从进化论到阶级论 ,从地主阶级的逆子贰臣到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的过程。《药》、《阿Q正传》和《祝福》创作于 19世纪末和 2 0世纪初 ,属于鲁迅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作为一个进化论者、地主阶级的逆子贰臣 ,他只能从人道主义的高度来观察、思考和描绘社会现实。他总是把目光聚焦在小人物的命运上 ,对被误解、被侮辱、被损害和被吞噬的…  相似文献   

7.
受晚清以降“国民性”问题探讨思潮的影响,鲁迅在其小说中以文学的形象展开了对中国国民性问题的“想象”,并企图通过改造国民性来达成他的启蒙主义的目的。可是“国民性”之所以会成为“问题”,一方面缘于晚清以来中国仁人志士急于探寻百多年来落后挨打所造成的“原因”,另一方面缘于西方传教士出于征服东方的目的而有意设置的一种话语“圈套”。以本质主义的视角解读鲁迅小说的国民性问题,我们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近代以来的落后挨打,说明中国的文化出了问题了;刘禾以后殖民主义视角解读鲁迅小说中的国民性问题,则认为“国民性”本身就是一个被虚拟出来的伪命题,鲁迅小说中的国民性想象具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在鲁迅小说中,儿童形象的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构成了一个突出的创作现象,儿童这个群体一直都在鲁迅的关注视野和思考范围之内。纵观鲁迅小说中的儿童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纯真化、自然化的天真者;成人化、社会化的经验者;虚弱化、病态化的被“吃”者。  相似文献   

9.
描写知识分子的性格和命运是鲁迅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分析鲁迅笔下三类知识分子的形象和悲剧命运为基础,揭露封建社会的残酷本质和对广大知识分子的迫害。封建制度的本质就是扼杀一切美好的人和事物,鲁迅先生正是通过这样的呐喊,号召知识分子要勇敢地与当时的黑暗社会作顽强的斗争。  相似文献   

10.
在鲁迅《故事新编》中《奔月》是唯一一篇涉及世俗婚姻的神话小说,小说中的嫦娥也是唯一一个重点着笔的女性形象。纵观鲁迅笔下为数不多却又意味深长、极具时代代表性的几个女性人物形象,她们都是在封建礼教下苦苦挣扎而不得生路最终走入死境的苦难女性。而嫦娥形象是鲁迅笔下女性人物命运死路以外的另一种探索,从世俗婚姻中的嫦娥的命运出路去思索女性另一种冲破死路的自我解放道路。  相似文献   

11.
《祝福》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其通过对祥林嫂悲惨命运的描述,对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加以反映,深刻显示出当时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迫害,揭示出封建社会中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在鲁迅的《祝福》中,所谓的"祝福"并没有表现出祝福应有的积极性,其所提出的祝福实质上是一种寒冷的"祝福",具有一定的讽刺性。本人在阅读《祝福》的基础上,对《祝福》中寒冷的"祝福"进行分析,揭示出小说的深层思想。  相似文献   

12.
鲁迅是我国近代最伟大的文学家,他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对封建思想的反抗,揭露的封建思想害人的本质,特别是对当下妇女形象的描绘,更是入木三分。通过分析鲁迅小说当中妇女的形象,并对她们的悲惨命运作了详细的阐述,从而推导出其对待妇女问题的态度,从而更好地理解鲁迅的妇女观和鲁迅对妇女解放问题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一鲁迅的不少小说是以第一人称写的,所以谈到鲁迅在自己小说中的影子,人们往往首先想到这些小说中“我”的形象。《呐喊》中有七篇小说有“我”的形象,除《孔乙己》中的“我”是个酒店小伙计,《头发的故事》中的“我”是个阅历还浅的青年以外,其他五篇小说中的“我”,显然都有  相似文献   

14.
鲁迅小说教学的"叙述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迅作为一个勇于借鉴外国小说技法的文学大师,他的小说现代气息浓郁.所以引入西方"叙述学"理论来解读鲁迅小说是适当的.根据中学实际,引入四个概念:叙述者、视角、节奏、理想读者,目的是加深中学生对鲁迅小说的理解,使中学生能更深入的探究鲁迅小说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是用第一人称写成的,小说中的“我”是一个重要的人物,是作者着意刻画的进步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代表。这一形象在文章结构与作品思想内容的表达上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小说《孔乙己》,写的是一个知识分子被封建思想毒害致死的故事。本文通过周围人们对他的嘲笑、自身形象的滑稽和死亡原因的分析,揭露封建制度的“吃人”本质、深化了作品反封建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郭永珍 《现代语文》2009,(10):57-57
祥林嫂是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一个经典形象。作者通过情节的构思和环境的构造,塑造了一个受封建礼教迫害的妇女的形象。对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把握,我们可以从文中几次对祥林嫂神态的描写入手。  相似文献   

18.
《明天》作为鲁迅小说中较为独特的一篇,是作者为宣泄内心压抑而找寻的情感出口.小说中单四嫂子这一具有二重性特征的女性形象,正是作为鲁迅思想情感的载体被塑造出来,故而分析研究单四嫂子性格中的二重性特征,对于研究鲁迅复杂且充满矛盾的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艺术价值和意义.文章拟通过分析人物性格中落后与进步两方面,进而论述鲁迅个人思...  相似文献   

19.
《考试》2007,(9)
作为一个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一直认为知识分子应该是社会改革和变迁的启蒙者和先锋,所以对于当时变革社会中的各种各样的知识分子的人格及其命运,鲁迅在他的小说里作了形象而生动的刻画。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小说《孔乙己》,写的是一个知识分子被封建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致死的悲惨故事。本文通过周围人对他的嘲笑、自身形象的滑稽和死亡原因的分析,揭露了封建制度的“吃人”本质、深化了作品反封建这一主题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