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顾2014,传统媒体广告又走过了挑战重重的一年。宏观经济增长趋缓,新媒体崛起,市场阴晴不定。在这样的逆境中,我们在前行中探索,并持续提供有价值、有品质、有生命力的内容和服务,成为了企业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收获了众多忠诚合作伙伴的一路相伴。其实,当我们追溯国内外传统媒体的发展轨迹时,就会发现,对电视、广播、报纸这类传统媒体而言,内容和服务一直以来就是其最大优势。唯有优质、专业、及时的内容和服务,才能赢得受众和客户的满意,转换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传统媒体引用网络言论的方式的分析,发现这种引用常常是不对等、片段式、贬低性和被过度代表了的。网络作为最初的事实提供者,在传统媒体的传播链条中常常是被忽略不计的;网络作为一个开放的、多元的意见空间,被传统媒体随意地挑选观点,并编制进自己的报道模式中;网络观点常常被当做批驳的对象,由此反衬出传统媒体的专业优势;此外,网络观点还时常被武断地当做民意的象征,而不顾及其是否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3.
张晓嵘 《新闻世界》2013,(7):127-128
【摘要】近年来,微博的成长给传统媒体带来的冲击愈加明显,预计微博在未来两三年内仍然会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微博的出现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这种机遇就是传统媒体与微博进行互动与互补,就是媒介融合之中的互惠双赢。传统媒体利用微博获取与发布新闻也是媒介融合的一个重要方面。微博这种新兴媒体的发展使得传播者和受众两者界限越来越模糊,传播者和受者逐步走向统一,记者不再是唯一的新闻发布者,这也给现在新闻生产方式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4.
李健 《报刊之友》2011,(1):105-106
在过去,传统媒体营造的传播环境中,受众大都是被动的接受者,是观众.是听众。而21世纪以来,新媒体一出现,便以提供给受众充足的能动空间而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追捧,传统媒体也意识到这种崭新模式带来的挑战,积极地应对新媒体环境带来的挑战。那么新媒体究竟是以什么赢得了受众的青睐,而传统媒体又是以什么为参考进行改进的呢?本文将以“关系传播”为话题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新闻事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尤其是新媒体的次第登台,大大挤压了传统媒体的发展空间。虽然以纸媒体为代表的传统媒体还在缓慢向前发展,但发展速度、扩张规模、经济效益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新兴媒体挤压。党报作为传统媒体的重要一种,在未来的发展中除了要和新兴媒体竞争外,还要与其它纸质媒体等传统媒体抢占市场份额。这就要求党报要不断创新,改变报道形式,更加注重内容的可读性,更加贴近市民,将党委政府的工作,融入到关注民生、反映民生、服务民生中来,抢占更高的话语权,才能在媒体大战中赢得主动。  相似文献   

6.
李健 《今传媒》2011,19(1):105-106
在过去,传统媒体营造的传播环境中,受众大都是被动的接受者,是观众、是听众。而21世纪以来,新媒体一出现,便以提供给受众充足的能动空间而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追捧,传统媒体也意识到这种崭新模式带来的挑战,积极地应对新媒体环境带来的挑战。那么新媒体究竟是以什么赢得了受众的青睐,而传统媒体又是以什么为参考进行改进的呢?本文将以"关系传播"为话题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7.
当数字化风暴席卷全球,移动网络引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媒体的黄金时代。传统媒体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位置,与此同时,各种媒体的交叉融合和协同创新逐渐成为行业的核心战略。电影,这一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艺术形式,在与新媒体的碰撞与融合中,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创意。这种创新的结合不仅丰富了观众的观影体验,也为电影行业指明了一个多元、开放和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8.
广播如何在传媒"战国时代"突围,赢得一席之地,尤其作为传统媒体的专业广播如何更有作为?本文围绕江西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的探索和实践,从交通广播品牌建设出发,倾力打造品牌节目、品牌主持人和品牌频道的核心竞争力要素分析,对未来广播生存和发展乃至占领媒体制胜高地进行了一些有价值阐述。  相似文献   

9.
第一,所有的媒体都将成为跨媒体。我们今天在谈传统媒体怎么样,新媒体怎么样,好像感觉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阵营,其实这种理解是错误的。至少从我们传媒投资的这个角度来看,传统媒体如果你今天不把新媒体作为你未来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的话,可能在未来三到五年的时间里面,你会从传媒产业整个向前高速飞奔的列车上掉下队来。  相似文献   

10.
<正> 我国地方媒体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这种考验一方面来自大型媒体集团的挤压,另一方面便是汹涌而来的网络化浪潮。为了应对迅速崛起的互联网的挑战和冲击,在网络时代争得一席之地,许多传统媒体纷纷建立网站,发行网络版,一时间掀起了传统媒体网络化热潮。但总体看来,我国传统媒体新闻网站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值得引起我们的思考。本文试从目前传统媒体新闻网站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地方传统媒体  相似文献   

11.
芦丹 《记者摇篮》2012,(5):32-33
当下的体育新闻报道,无论是对报道本身的品质要求,还是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都提出了全新的课题与挑战。对于报纸、广播电视与杂志这些传统媒体来说,谁能尽快地求解这种新课题,适应这种新形势,应对这种新挑战,谁就能在竞争中争取主动,甚至是求得生存。  相似文献   

12.
随着4G时代的来临,手机媒体和互联网一起,蚕食着传统媒体的天下,形成了新的媒体生态格局。加快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传统媒体增强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必然选择,也是生存发展、赢得未来的必由之路。但融合的本质是各种传播形式的相互激荡、优势互补,最终使得主流媒体更具有渗透力和竞争力。因此,对于传统媒体来说,转型融合需要致力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渠道、内容、平台、经营、管理等  相似文献   

13.
辜萍 《声屏世界》2000,(6):37-38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体出现在世人面前,其来势之猛,令人瞩目。互联网在我国刚露头角,就构成了对传统传播媒体的影响和压力。不难预料,不用多长时间,随着陶络用户的普及,传统传播媒体必将面临强大的冲击和挑战。在这种冲击中,但传统媒体并非处于完全被动地位。首先,互联网的发展为传统媒体提供了新的传播渠道。互联网既然是完全开放的信息空间,其信息源来自于互联网的网站,这就为传统媒体提供了扩展自身影响的通道。传统媒体除了在原有阵地发挥独特优势外,上网后,可借助网络传播,突破地域性、时限性的限制,使之具有全球性…  相似文献   

14.
岳甜 《新闻知识》2007,(3):71-72
民生新闻在传统媒体日益被网络媒体冲击之时出现,无疑是一剂治疗传统媒体过季的疗效很好的处方,它让人们在网络媒体中所向往的自由的言论发表似乎在传统媒体中有所补偿,更重要的是借助于传统媒体与生俱来的优势,使得这种言论的发表能够通过舆论的作用促进问题的解决。民生新闻似乎更多的重视受众,也因此赢得了更多的受众。一时间,从南向北在全国各大电视台、报纸刮起了民生新闻的风暴,它们都以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为内  相似文献   

15.
正编者按:上一期我们就新旧媒体的未来作了探讨,专家、学者们的观点各有侧重。近来,以"我们不生产新闻,我们是新闻的搬运工"为口号的"今日头条",作为一个媒体产品,又一次引起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未来关系的热论。传统媒体坚守、突围、转型、融合、消亡,仍各持己见;新旧媒体的同源性、相似性、对立  相似文献   

16.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遭遇发展瓶颈,新闻线索较少,新闻反应速度较慢,与受众的互动性较差,都成为传统媒体的短腿,在这种态势下,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有机结合,是未来传统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全媒体融合发展的要求下,如何利用传统媒体的自身优势,是当前传统媒体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中国新闻名专栏《新闻夜航》为例,探讨传统媒体发展自身新媒体的出路。  相似文献   

17.
<正>记者:面对移动互联网带来的颠覆性变革,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在经历着推到重来的过程。未来几年,传统媒体要实现的不仅仅是"成长",而是"进化"。那么,传统媒体如何进行颠覆式创新,来实现生态的"进化论"?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副总裁黄平:现在已经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生活和工作大部分形态,传统媒体也要适应这种变化才能生存发展。传统媒体的颠覆式创新和生态"进化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掌媒时代"来临的当下,传统媒体更需要一份传播自信,再加一份传播自觉,在赢得专业声誉中赢得传播的话语高度.坚守专业水准,履行新闻管家职能,担当新闻消费的有效供给者.坚守专业价值,履行新闻提纯职能,担当新闻产品的权威定义者.坚守专业使命,履行媒体社会职能,担当公共利益的坚定捍卫者.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人们接受信息和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进一步加速了社会形态的转型,传统媒体面临的挑战和竞争越来越大,广播电视编导只有不断创新发展方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市场、赢得未来。本文以互联网+视频传播与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为研究点,针对现有问题提出具体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程茂苏 《声屏世界》2008,(10):30-31
你是否听过这句话:“Future of radio is down—loadable”(未来的广播是下载的)? 快速发展的网络科技,对现存的传统媒体发起了强大挑战。在这种挑战面前,传统媒体熟视无睹或者惊惶失措都会使我们与引领潮流的网络科技渐行渐远,都会使传统媒体失去一次与网络科技亲密接触的机遇。如果能把网络的这些现代化功能与广播联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