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解释了"齐家"一词中"家"的涵义。  相似文献   

2.
当你真正有了在现实的商品世界中生存的生命体验以后,再去阅读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的那个"商品世界",你就会深深地感受到心灵的历史撞击.一个"天下壤壤,皆为利往"的"商品世界"和"商业精神"竟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中古初期,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而且这个"商品世界"从来没有像欧洲中世纪那样"销声匿迹".然而,它却始终孕育不出一个"近代性",更化育不出一个以自由、民主作为两大支柱的现代公民社会,这不能不说是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那个"商品世界"的悲剧!这个悲剧现在是结束了呢,还是在继续?  相似文献   

3.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左"右倾错误是与实事求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坚决反对"左"右倾错误,充分认识"左"右倾错误的根源、本质及危害,有助于我们深刻领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事的重大历史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响应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思想及分析新中国思想道德建设实践的基础上,贯彻"以德治国"方针的当务之急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在全体国民中针对不同对象开展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5.
交往就是合作,就是实践本身;交往不只是物质层面上的变换,也不只是精神层面上的变换,还包括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相互间的变换;交往的成因不是中介客体的一致性,而是认识活动与改造活动相同一的实践过程本身,在根本上说是人的自我生成、自我塑造、自我确证,也就是人之为人的内在本性.应该以"主体-主体"结构代替"主体-客体-主体"的三极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6.
<马氏文通>中的"读”是一种"中西合壁”体,其"西”的内涵在于"起语两词”的结构形式和"记时、记处、记容”时附起词、语词的语法功用;其"中”的内涵是"辞气"以及与之相关的"读先乎句".<马氏文通>中关于"读"的种种论述体现了"中西兼顾"的推演思路.通观<马氏文通>中关于"读"的内涵及其推演思路,"中西合壁"呈"西"主"中"次的态势.  相似文献   

7.
从经费收支状况看"民办公助"学校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办公助"学校是近几年教育体制改革的产物,其重要特点是学校创办之后政府逐渐减少拨款,学校主要靠收取学费运转,在经费使用方面也享有更大的自主权.为了更好地了解此类校经费运转状况,本研究对北京35所"民办公助"学校和50所公办学校各年度经费收支状况进行了调查比较和分析,并对"民办公助"学校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集中探讨了"群众"一词的社会历史内涵(即作为"人的集合"的群众)及其在40-70年代中国文艺创作及理论批评中的独特境遇,即从接受主体到创作主体的历史演变及其引发的文艺创作体制及理论批评话语的转变,从而为进一步深入探讨群众文艺的历史和美学的意义及价值作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9.
语气词是语气表达的一个重要特征.普通话里最基本的语气词有六个,即"的、了、吗、呢、吧、啊,"本文主要分析这六个语气词所表示的感情色彩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汉语中"小姐"一词的词义曾贬褒交替,不少媒体对此进行过激烈争辩.维文中"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中国山水画透视法则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国山水画"六远法"透视法则的内容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都德的<柏林之围>和茨威格的<看不见的收藏>两篇小说采用相似的手法即用"谎言"的办法,各自编织了一捧爱的花环,展示了处于战争中的人们的心态,但又由于时代与个性等因素的不同,又有各自不同的表现与追求.  相似文献   

13.
"(尸从)"字在中原官话区秦陇片的日常会话中使用频率很高."(尸从)"可以放在人的名字、称谓前;也可以和其它一些名词形成固定搭配;还可以作动词的宾语;做后缀多构成詈词.  相似文献   

14.
付智茜 《文教资料》2006,(36):173-175
诗歌,是语言最集中、最精练的文学作品的一种样式,也是最高的文学形式.它是语言的艺术,有其自身的特点.尤其是词汇和句法的独特之处,也就是对常规来说的变异,更是诗歌的一大特色.也正是这种对常规的暴力的变异,成了读懂诗歌、欣赏诗歌的"拦路虎",更是诗歌翻译的"克星",甚至造成诗歌某种程度上的"不可译".本文将着手于语义变异和书写变异在诗歌中的运用,并探求这种诗歌的翻译.  相似文献   

15.
旅,甲、金文均用作军旅义,每旅五百人,形制旗下两人(众、从),从"(木冈)",与旗帜有关.旅卦,主要是商旅卦,与军旅义无涉,是西周初人的一种观念反映,尤其重要的是旅行方位.<周·易>经文中多见"攸往"、"所往"的卦、爻辞,显示了西周初年人们活动的特点."利西南得朋"、"东北凶"反映了周部族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周边民族态势,说明在周部族起始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其活动范围还是相当有限的.  相似文献   

16.
<诗经>的比兴手法是我国诗歌及其他文学艺术创作的传统方法之一."比兴”之法被视为"诗学之正源,法度之准则”,五千年来,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极大地影响着后世的文学作品的创作."比兴”是意境美的载体,没有"比兴”就形成不了诗歌的意境美.意境美的体现,滥觞于<诗经>.<诗经>中"比兴”之法的运用使其以有限的文字表达了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创造了诗歌"意”与"境”的完美统一.随着文学创作的发展,意境美已成为衡量文学作品高下的美学标准之一.学习研究和继承发展<诗经>中那些亘古常新的创作方法,更好地为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服务,同时从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诗经>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通过比较分析突厥语族、蒙古语族和满洲通古斯语族诸语言和方言材料,对"阿尔泰语系"诸语言中的*adirGa(~*atirqa)"儿马"一词进行了语音和词源方面的全面分析和比较研究,并探寻了"阿尔泰语系"诸语言相关语音的对应关系及其发展演变状况,重新构拟了该词的原始形式.  相似文献   

18.
考辩了2000年6月河北省昌黎公诸于世的<韩氏家谱>的真伪及价值;论述了朝阳是韩愈"郡望”的理由.  相似文献   

19.
本文纠正了<说文解字>对"相"字本义的错误解释,以"相"字为例简略阐述了"引申义"和"本义"之间的发展关系."相"字的本义不是"以目观木",而是"以木代目"."相"字是从"盲人的手杖"这个本义,引申出"帮助"、"辅佐"和"省视"、"察看"两大语义系统,它们的读音都应该统读成xiàng."相"字在作为副词时念xiāng.作为副词的"相"字,大致有四种用法.  相似文献   

20.
"可以"在<春秋左传>中宜分为两种情况助动词"可以1"和结构松散的两个词"可以2".本文通过比较分析认为,助动词"可以1"在<春秋左传>中处于绝对优势,"可以2"并非"可以1"的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