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辞书部编写,2001年6月出版了<中国小学英语学习词典>,9月出版了<中国初中英语学习词典>,联系该系列词典的出版计划,深感这是一套适合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的,具有较强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和时代性的系列辞书.综观之,收词审慎,释义精切,例句丰富,语言简洁,检索方便.具体说,该书具有系统、规范、新颖、实用的特色.特以<中国初中英语学习词典>为例一一说明.  相似文献   

2.
新闻英语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大纲>同时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加深对世界的了解,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精华,提高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3.
当<海底总动员>、<黑客帝国>、<特洛伊>、<蜘蛛侠Ⅱ>等影片风靡全国,吸引越来越多国人眼光的时候,我们是否想到这是好莱坞全球化策略的胜利抑或是美国全球化战略的成功;一个个年底岁末,当我们一次又一次翘首期盼冯小刚的贺岁片,一次又一次的感叹"不过如此"却一次又一次心甘情愿地走进电影院去欣赏冯氏电影时,我们是否想到这是文化大众化和品牌起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2004年11月,"文化中国"在美国华盛顿、纽约、洛杉矶、西雅图等几个主要城市进行了宣传活动.介绍的五本书是:<中国十年短篇小说选>、散文选<中国女子>、<沈从文和他的湘西>、<王蒙和他的新疆>、<中国珍宝>. 我们这套书在北美向一些重要的图书馆和公共单位,如纽约市公立图书馆和哈佛大学进行了捐赠,以期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文化中国"丛书在美国发行并且向一些公益机构赠送后,有很多的政府部门向我们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5.
《英汉大词典》:一座知识丰碑的“前世今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教育会堂,坐落在绿阴如盖的岳阳路上. 一个幽静的秋日下午,在这里举行了<英汉大词典>出版仪式.这天是1991年9月29日. 1989年上卷出版、1991年下卷问世的<英汉大词典>,标志着中国英语研究学术水平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多少年来,中国出版的大型英汉双语辞书,都是编译,而不是研编."编译"和"研编",仅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6.
一条<外媒称中国有望明年超日本成世界二大经济体>的财经消息,援引新加坡<联合早报>消息说,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的分析文章指出,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催化下,中国有可能在2010年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预言将在2020年超过美国.从这条被一再转手却不直接查找信源的消息可以看出,我们是多么急迫地希望"经济强国"梦想的早日实现.问题是,就算中国跨入经济强国行列的那一天真正到来了,坚称文化为"软实力"的中国是否亦自动成为文化强国呢?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室)工作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利用书刊资料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这是国家教委1991年8月29日下发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给中学图书馆下的定义.  相似文献   

8.
以前印象中的国内科普书,以两种居多:一种是高级科普,内容博大精深,但往往曲高和寡,正如相对论被称为"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人读得懂"一样,我们的高级科普,连大学文化程度非相关专业的读者也不敢问津;另一种是大众科普,内容多为科学小说和各种科学小知识的介绍,老百姓是看得懂了,但却没有去读的愿望.试想天天为工作奔波,为生活操劳,谁又有闲心去看那些于其切身利益无关痛痒的书呢?因此时至今日,本应如在国外市场那样反响强烈、销量巨大的科普书,限于内容定位、读者素质等多方面的原因,仍未在国内市场中取得应有的地位.而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生活与科学文库>(以下简称<文库>)则为国内科普出版带来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张荷 《编辑学刊》2007,(4):62-64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出版物应该说是数不胜数,有学术专著,也有通史,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历史小丛书",影响了许多人走上学习文史之路.近年来,在中国传统文化热的影响下,以学习传统文化为主旨的学馆、私塾不断涌现,传统文化的普及读物也层出不穷.据媒体报道,"今年春节,<明亡清兴60年>、<大唐帝国>、<于丹〈论语〉心得>、<中国文化导读>等一大批人文历史类图书成了书店里的绝对主角".其中的<中国文化导读>,为三联书店引进出版的新书.为什么在众多的作品中三联书店偏偏会选中已经在香港出版的<中国文化导读>呢?其中的缘由还要从这本书的诞生说起.  相似文献   

10.
赵丽荣、巩汉林合演的小品<如此包装>向我们展示了现代"造星"运动的尴尬和无奈经典变成了糟粕,糟粕却变成了经典.现在,赵丽荣虽然去了,但<如此包装>的风头却在整个CIO阶层蔓延.  相似文献   

11.
黄有东 《编辑之友》2010,(7):105-107
陈独秀是中国现代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著名的政治家、革命家.从参与编辑出版<苏报><国民日日报>,创办<安徽俗话报><新青年>杂志,他一直与报刊编创活动联系紧密.报刊的编创活动成就了陈独秀的辉煌人生,尤其是<新青年>的成功创办,真正确立了陈独秀历史地位.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成功表现在十多年时间内,引领了中国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运动的新潮,决定性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未来走向.为什么<新青年>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研究者有的从技术角度,对<新青年>的栏目设置、文字编排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也有对陈独秀的编辑思想进行探讨的.本文主要从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文化定位与人缘因素两个方面,来解析其中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12.
不久之前,<2010年中国文化蓝皮书>和<2010中国广电蓝皮书>相继发布.其中<广电蓝皮书>中提出"视听新媒体加速发展将成为广播电视发展的重点和方向";而<文化蓝皮书>的统计分析显示教育消费、新媒体消费、旅游消费和演出市场,以及电影消费成为去年中国居民文化消费的四大热点.  相似文献   

13.
刘巧翔 《今传媒》2009,(8):44-45
据媒体报道,被人们称做"红色经典"的范文<朱德的扁担><在艰苦的岁月里><欧阳海之歌>等,不久前又被删出了"人教版"的小学教材.此前已有<狼牙山五壮士>在上海编写的小学课本中被删除及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选择剧目引起争论的报道.更早一些时候,北京9区县的高中语文课本中删掉鲁迅的<阿Q正传>以及古典名篇<将相和><孔雀东南飞>,而代之以金庸的<飞狐外传>的报道也曾闹得沸沸扬扬,引起热议.语文教材与时俱进,适时进行调整,本来无可厚非,但掌握取舍生杀大权的专家们给出的一些理由以及流露出来的教育理念却不能令人信服,很有稍加辨析的必要.  相似文献   

14.
今年年初,看了一部英国BBC的纪录片,叫<中国学校>.这部片子记录了安徽小城休宁县几所学校的学生生活,从高中、初中到小学,从高考到学校运动会,从春游到班级竞选,从学习尖子生到普通艺术生,白描了中国当代学生的生活点滴,真实而又客观地反映了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教育历史和现状;同时也展现了当地厚重的人文历史.给人感觉这部片子很生活化,真切而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毕磊 《传媒》2009,(12)
<狮子王>对欧洲传统文化的新塑造,非同凡响;宫崎骏的<千与千寻>成功借鉴了日本传统文化,绩效优异;<功夫熊猫>、<花木兰>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出新意……当国际动漫业都在从传统文化中挖掘创作源泉时,中国的动漫产业能否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见过不少套书,有的看上去标题新颖,装帧精美,似乎是上乘精品,然稍仔细读之,往往难以看进去,因为这些书不乏追赶时尚的功利之作,属于浮躁社会背境下的学术泡沫,只不过借助现代印刷术有了高品位包装而已.而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吴国盛先生主编的"绿色经典文库",则是众多套书中一套难得的好书.这套书第一批共11种,有<瓦尔登湖>、<沙乡年鉴>、<寂静的春天>、<封闭的循环>、<增长的极限>、<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共同的未来>、<多少算够>、<新人口论>、<我们需要一场变革>、<伐木者,醒来!>,每本书都可以说是人类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杠鼎之作,每读一本,都可以使我们的心灵得到一次净化,使我们的忧患意识得到一次增强,使我们对人类、对中国、对河南的未来有一些新的思索.  相似文献   

17.
石康,作家、编剧.生于1968年,北京人.大学在联大航天工程学院电子系读计算机软件专业,研究生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读技术经济专业.1993年起写作至今,著有长篇小说<晃晃悠悠>、<支离破碎>、<一塌糊涂>(合称"青春三部曲")及<在一起>、<激情与迷茫>、<心碎,你好>;随笔集<鸡一嘴鸭一嘴>、<北京姑娘>;电影剧本<大腕>、<北京风情画>、<新摇滚青年>、<普通生活>、<英雄时代的终结>等.  相似文献   

18.
<正>梁漱溟(1893—1988),著名国学大师、教育教、哲学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和爱国民主人士,有着"中国最后一位儒家"的赞誉。梁漱溟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六岁开始读书,但却不会穿衣裤;一共曾在4所小学就读,学的全是ABCD;仅有中学学历,却受到蔡元培赏识,被邀请到北京大学讲授印度哲学;在城市出生长大,  相似文献   

19.
刘振中 《大观周刊》2010,(48):125-125
英语课是综合性的工具课,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要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但我们目前的状况却没有使其发挥的余地,这在客观上限制了它的巩固和提高.因此,作为英语老师,要在日常授课中注意多加强语言使用的训练.使学生学会英语思维,接受纯英语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听、说、读、写英语形成习惯,这对他们英语的进步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0.
金豆 《新闻记者》2008,(9):35-37
北京奥运会前夕,一位来华的美国渎者(Dan Prudhomme)先后致函<上海日报>和国内另一家英文日报,感谢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热心帮他治疗脚伤.<上海日报>全文发表了他的来信,不仅全部再现了他的脚从摔伤到治疗的细节,也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他地道的美国英语.而另一家英文报纸却对这封来信作了大量删节,不仅删去了有关细节,更用中国式的英语取代了原信中一些地道的美国英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