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时下,许多学校都会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所谓"同课异构",是指针对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分别执教,或由一位教师先后两次以上执教(本文探讨的多为前者)。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给执教教师提供了展示和成长的舞台,给观课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对话的平台。那么,如何认识并处理同课异构中的"同"与"异"呢?笔者谈几点思考。一、"同解"教学文本说起同课异构,不少教师认为,就是要对同一教学内容解读出不一样的"哈姆雷特"。  相似文献   

2.
<正>最近,听了两位老师就苏教版高中数学选修4-4第一章第2节"极坐标系"的同课异构课堂展示.这两位老师均为一级教师,有着差不多的教龄;授课对象均为高二年级实验班,授课班级原授课老师为同一人.两位老师基于相同的《课标》和教材,面对着同层次的授课对象,但对教材的处理、重难点的把握和教学的效果等均有较大的差异,是什么影响着教师同课异构的差异呢?1986年舒尔曼提出了"学科教学知  相似文献   

3.
近日,笔者有幸观摩了《鞋匠的儿子》(苏教版第十一册第21课)一课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参与作课的教师一共有三位:第一位是一位年轻女教师(下称L老师),第二、第三位是两位特级教师(以下分称S老师和W老师)。通过现场观摩以及事后对录像、录音进行整理、分析,笔者认为,倘若以叶澜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来看,这三节课至少达到了扎实、平实、真实的要求[1]。那些"同课异构"活动中经常出现的脱离"课标"要求为"异"而"异"、离开教材内容盲目求"异"、不顾学生实际"标新"  相似文献   

4.
正所谓同课异构,意思是同一课文中同一课时的内容,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授课。观课教师通过对这些课的对比,结合他们所取得的效果,找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领略"异构"带给人们的视觉、听觉盛宴。同课异构给教者提供了展示和成长的舞台,给观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对话的平台。那么如何认识并处理同课异构中的"同"与"异"呢?一、"同解"教学教材不少老师认为,同课异构就是要对同一教学内容解读出  相似文献   

5.
李明 《教书育人》2012,(5):20-21
看了这个题目,大家也许很惊讶和茫然。普通教师怎能与大师"同课异构"。这不是信口雌黄、痴人说梦吗?非也!与大师"同课异构"不但切实可行,而且方便高效。一、与大师"同课异构"的优点1.不受同轨班级多少的限制我们都知道,"同课异构"活动是同一学科的不同教师对同一授课内容进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多人一轮间的同课异构""一人多轮的同课异构""多人多轮的同课异构"三种方式,以及"整节课的同课异构""微课和教学片断的同课异构"两种呈现类型进行了分析,以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同课异构"模式,达到高效地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正最近,我校D老师和安徽W老师在安徽某重点中学就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7章第2节"功"进行了同课异构的课堂展示.两位老师分别来自所在省的重点中学,均为一级教师,有着差不多的教龄;授课对象均为某校的高一年级实验班,授课班级原授课老师为同一人.两位老师基于相同的"课标"和教材,面对着同层次的授课对象,但对教材的处理、重难点的把握和教学的效果等  相似文献   

8.
<正>在一次全国性的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上,有幸聆听了一位优秀青年教师(甲)与一位特级教师(乙)关于六年级"认识比"的同课异构教学。两位老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功底和特色,展现出了各自独特的教学风采。这两堂课让笔者感受到数学课堂教学研究的两种不同流派与风格,久久回荡于脑际。对比之余,颇受启发。一、同课异构教例片段呈现针对"认识比"一课中关于同类量比的意义建构,两位老师在引入和建构环节中分别展开了如下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9.
宋彦 《山东教育》2012,(29):20-21
"同课异构"就是相同的课例不同的构想,可以是一个人的,可以是两个人的。从教学理论上来讲,"同课异构"追求执教人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设计上的"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教研方式上来讲,"同课异构"能够促进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取长补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育效果。这里讲的是我一个人的"同课异构",是基于我的一次区级教学展示课,这节课讲的是九年级上册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如果依照常态课汇报,最起码对不起来听课的老师和学  相似文献   

10.
文庆 《辅导员》2009,(13):64-64
近日,笔者参加了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两位老师分别展示了两节复习课。这两节课都是复习PEP教材四年级上册Unit1~Unit3的重点单词和句型(同课),由于不同的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不同,课堂教学风格、教学思路也就不同(异构)。综观这两节复习课,有两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与一般的课相比,因同课异构讲的是同一教学内容,所以更有可比性。"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为集体研讨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平台。这种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同一节课,三位教师在优化导入环节上做法不同。课例A温故知新,设置问题情境,给学生留  相似文献   

12.
童亚莉 《海外英语》2012,(8):25-26,52
为了提高英语教研质量,"同课异构"被引入到英语教研活动中。该文对"同课异构"与传统"集体备课"教研形式进行对比,介绍了"同课异构"在英语教研活动中的应用,并从三方面分析了"同课异构"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同课异构"是同一节课的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理解备课并上课.由于教师的不同,所备所上课的结构、风格以及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这就构成了不同内容的课.笔者有幸在一次校际交流活动中观摩了来自两个学校的教师对《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的同课异构教学.对于同课异构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是笔者就这两节课对同课异构的几点反思.  相似文献   

14.
正教师的专业素质的提高关系着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而我"同课异构"正是给老师们一个展示的平台,为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提供一个契机。"同课异构"是给教师一个交流的平台和机会。"同课"是指同一个教学内容或是同一节课。何为"异构"呢?首先是教学设计、教学构思、教学方法的不同。其次异构的目的是让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材,根据学生的情况和自己对教材的不同理解、教师自身的知识背景等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培养出教师的特色创造性。就是说"尽管基层的每一位教师对新课程课标的理解以及实践体验的不尽相同,但都能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积极开始  相似文献   

15.
张杰 《教育文汇》2011,(4):36-37
在一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我校三位教师都上了《爬山虎的脚》一文。 三位老师在教学中各显身手,尤其是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的时候,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正>为不断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许多学校都开展了"同课异构"形式的教研活动。在"同课异构"中,有"同构"的要求(即要构建课堂教学中共同的环节和要素,它回答的是教学要"构建什么"的问题),也有"异构"的精彩(即在相同的内容与环节上,构建授课教师的教学特色,它回答的是优质课堂教学应"怎么构建"的问题)。那么,在"同课异构"活动中如何正确处理"同构"与"异构"的关系以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笔者认为应注意八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2009年12月9日,我们组织了李沧区初中化学“同课异构——目标导学”展示与研讨会,来自不同学校的三位老师进行了精彩的展示课,他们讲的课题都是鲁教版教材上册第五单元第三节(第二课时)《碱的性质》。同一课题,老师们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和不同的讲课风格,  相似文献   

18.
2011年5月17至18日,一次别开生面的师范生与现职教师同课异构课例研究活动在福州铜盘中学举行.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2008级双师班(数学与计算机双师型人才实验班)的三位学生——陈楚、章浩伟和王黎玲与福建省中学数学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对象、福州铜盘中学柳榕副校长和他的徒弟——高二年段周琼老师以  相似文献   

19.
2014年9月20日~29日,浙江省安吉县教育专家在青海省海西州乌兰县进行教学交流活动,并由两地教师开展同课异构教学活动,以期碰撞火花、相互促进。笔者听取了初中物理"两种电荷"(九年级)、高中数学"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高二)和初中语文"敬业与乐业"(九年级)等课,虽然是跨学科听课,但是感触颇深,对自己的地理教学启示很大。一、同课异构:同在哪里?异在何处?1.同在目标确定课堂的目标,关键在价值定向,即人们认为学习者究竟应该学到什么,其中"最应该学到的"就是课堂  相似文献   

20.
前段时间笔者有幸参加了一次"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教材内容为浙教版七年级下册6-1因式分解第一课时,活动过程中聆听了多位来自全国不同地区老师的同课异构课,下面对其中的三种不同引入谈一下自己的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