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钱超 《少年月刊》2010,(6):30-30
他感到非常自卑,他的自卑源于他的双手和胳膊。 小时候的一天,他在大街上玩耍时,被迎面而来的汽车撞倒.伤势严重,他的双手和胳膊都被截掉了。  相似文献   

2.
在贾平凹的人格背景中,导致他自卑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即其早年的心理创伤和孱弱的身体所带来的属于他个人的自卑,以及其“乡村情结”浸润中的对城市的自卑。贾平凹的创作活动是典型的超越自卑的补偿性活动。  相似文献   

3.
平泳佳在他的《十七岁的CEO》中写道:拿什么藏起我的自卑?他说他有着太多足以充分引发自卑的经历,可是,最终他还是在华丽的灯光下找  相似文献   

4.
自卑的人     
<正>自卑的人,总是有些虚荣和怯懦的。如果不虚荣,就不会自卑得那么深;如果不怯懦,也不会自卑得那么久。有的人,不论他最后站到了多高的位置,走了多远的路,仍然还要那么自卑着,地位和阅历都改变不了他。自卑,仿佛是自前世照过来的一道寒光,它带着一点天生的悲怆。天生的  相似文献   

5.
温和的自大     
世界上的人可以分为两种:自大的和自卑的。既不自大也不自卑的人可能并不存在。至于既自大又自卑的人就多了,这些人骨子里可能还是自卑,自大不过是掩饰自卑而已。跟自大的人打交道,你要么会因为这样的人全无自知之明而瞧不起他,  相似文献   

6.
文学作品是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心理建构的产物,必然与作家的心理、尤其是与作家受到童年早期经验影响所形成的心理人格有着密切的联系。运用阿德勒的自卑理论分析曹文轩的儿童文学创作,可以发现,童年的苦难经历是曹文轩自卑情结产生的主要原因,文学创作是他释放和补偿自卑情结的有效方式,而正确的生活意义则是他超越自卑的根本原因。在正确的生活意义的指引下,曹文轩不但肯定苦难、正视自卑,而且从自卑情结中升华出了"悲悯情怀"这一崇高品质。曹文轩笔下的儿童经历了由自卑而超越的心灵成长历程,这对于培养当代儿童读者的悲悯情怀、帮助他们克服成长中的心理危机,树立超越自卑的信心和勇气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7岁那年,他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造成右部身体偏瘫,走路一瘸一拐,心理极其自卑。只要有人稍稍看他一眼,他便会向他投过去恶狠狠的目光。也正是由于这种自卑,激发了他向上的动力,从小学到中学,他的成绩都是班上的前三名。  相似文献   

8.
7岁那年,他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造成右部身体偏瘫,走路一瘸一拐,心理极其自卑.只要有人稍稍看他一眼,他便会向他投过去恶狠狠的目光.也正是由于这种自卑,激发了他向上的动力,从小学到中学,他的成绩都是班上的前三名.……  相似文献   

9.
7岁那年,他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造成右部身体偏瘫,走路一瘸一拐,心理极其自卑.只要有人稍稍看他一眼,他便会向他投过去恶狠狠的目光.也正是由于这种自卑,激发了他向上的动力,从小学到中学,他的成绩都是班上的前三名.  相似文献   

10.
论自卑     
有两种自卑。一种是面对上帝的自卑,这种人心怀对于无限的敬畏和谦卑之情,深知人类一切成就的局限,在任何情况下不会忘乎所以,不会狂妄。另一种是面对他人的自卑,这种人很在乎在才智、能力、事业或任何他所看重的方面同别人比较,崇拜强者,相应地也就藐视弱者,因此自卑很容易转变为自大。也许有人会说,前一种自卑者骨子里其实最骄傲,因为他只敬畏上帝,而这就意味着看不起一切凡人。然而事实是,既然他明白自己也是凡人,他就不会看不起别的凡人。只是由于他深知人类的局限,他对别人的成就只会欣赏,不会崇拜,对别人的弱点倒是很容易宽容。总之,…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具有自卑情结。自卑情结对他的人生追求、诗歌创作,以及田园生活等均产生了影响。具体表现为:推动他追求声名的高标准化、想象的完美化,以此获得对现实困境的超越和人生优越感。  相似文献   

12.
有一位高贵的武士,他是个非常诚实的人。一次,他去拜访一位禅师,当进入寺庙的那一刻,看到高大巍峨的寺院,他忽然感到自己很渺小,觉得非常自卑。尽管他为正义与和平而战斗,在人前他很威武很高大,但他此时此刻仍然无法摆脱自卑的心理。  相似文献   

13.
自卑的原因     
尹玉生 《小学生》2008,(Z1):87-87
一天,一个非常高傲的武士前来拜访禅宗大师。他本是一个出色且颇具威名的武士,但当他看到大师俊朗的外形、优雅的举止时,猛然自卑起来。他对大师说道:"为什么我会感到自卑呢?仅仅在一分钟前,我还是好好的。但我刚跨进你的院子,就突然自卑起来。以前,我从来没有过这种感觉。我曾经无数次面对死亡,但从没有感到恐惧,为什么现在感到  相似文献   

14.
心灵SPA     
来信剪辑:我弟弟一直有自卑和胆小的心理,而且比较敏感。到了高三,就特别严重,别人可能无意说的一句话,他就要揣摩几天,觉得别人说得话里有话,感觉是在针对他。他这样的情况如何解决啊?一个焦急的姐姐回复:你弟弟的自卑与胆小主要来源于心理上的消极的自我暗示,自卑的根源在于对自己的优缺点认识不够,总是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相比。  相似文献   

15.
路遥小说具有浓厚的悲剧意识,这与他的自卑情结和超越自卑所体验到的崇高美具有密切关系。路遥及其作品中的主人公在不屈服于命运、超越自卑追求卓越的求索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其浓郁的悲剧意蕴中折射出无限的崇高美。  相似文献   

16.
心动de色彩     
挑战自卑简短地说,自卑就是当你看见一个人或者一件事物,从内心深处引发而出的恐惧感,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有这样一个故事:1870年,维也纳一个商人家里出生了一个叫阿德勒的男孩。由于他自小患有驼背,行动不便,看到哥哥健康活泼,他便自惭形秽,童年生活让他感到自卑、不幸。成年后,经过努力研究,他认为:“由于身体缺陷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自卑,一方面它能摧毁一个人,使人自甘堕落;另一方面,它还能使人发奋图强,力求振作,以补偿自己的弱点。”后来阿德勒在这方面的学说使他名声大噪,最终确立了他的“个人心理学”。历史上许多杰才、伟人都曾与命…  相似文献   

17.
《少年儿童研究》2009,(11):46-47
我儿子今年上三年级,学习比较差,跟着学校的进度比较吃力,老师让他留级一年。我怕留级会让孩子自卑,可又觉得随着课业加重,他跟着吃力也会自卑。我很矛盾,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8.
自卑和自信     
1我信任自卑者远远超过信任自信者。据我所见,自卑者多是两个极端。其一的确是弱者,并且知道自己的弱,于是自卑。这种人至少有自知之明,因而值得我们尊重。其二是具有某种异常天赋的人,他隐约感觉到却不敢相信自己有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自卑心理及其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自卑心理及其调适王苏春自卑通常表现为一个人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情况作出偏低的估计,它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压力和束缚自我不能健康发展的绳索。奥地利心理学家A·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把自卑定义为:“当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适当应付的问题时,他表...  相似文献   

20.
贾平凹的创作心理是一个自然发展变化的过程,受到他的生存环境、性格、爱好、人生际遇以及审美追求等因素的影响。自卑是他心理状态的一个显著特征。贾平凹在超越自卑过程中复杂、丰富的内心世界,是他的小说文本的生成动因,也是我们打开其文学世界的"窗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