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前段时间有幸在南京东南大学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支老师的课堂教学风趣而严谨,形散而神聚,在平淡中闪烁着奇异的光彩。听课时,不由想起一本书——《“细节”决定成败》。课后,细细揣摩,恍然大悟,支老师课堂教学中的细节往往让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2.
感受支玉恒     
第一次听支玉恒老师的课是在1996年,印象中,清新明快是支老师教学的基调,淡雅平实是支老师教学的主要特色。时隔十年又一次亲临现场聆听支老师的课,这种感觉更加清晰了。坐在能容纳几千人的礼堂里,听支老师上语文课,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如果硬是要用一种美来形容它,那么,这种美是没有矫柔造作的简单朴实的美,仿佛是一首歌,歌声里没有太多的修饰,那声音完全是支老师自己的声音;又仿佛是一幅画,画面上没有过分的渲染,那色调完全是支老师自己的色调。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 ,听过支老师一次讲课的人 ,就不容易把他忘记。这话说得有道理 ,我相信。1989年11月的成都 ,汇聚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语文教学精英近3000人。建国40年来第一次全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带有“大赛”性质的观摩大会将要在这里举行 ,每个省选派一位老师参赛。大会还邀请了五位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做示范课 ,支老师是其中之一。11月10日上午 ,支老师的一堂《第一场雪》引起了轰动 ,经久不息的掌声 ,说明了问题。我当时担任大会评委 ,坐在台上 ,第一次 ,也是最切近地欣赏了支老师挥洒自如、举重若轻的课堂教学风采 ,确实留下了…  相似文献   

4.
与支老师结缘于上个世纪的80年代初期,至今已经25年多了。初识支老师时,我是一个二十多岁的毛头小伙,一个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青年教师,支老师正值盛年,从体育教师改行教语文时间不久,但已在小语界享有盛誉了。自从结识支老师,并有幸成为他的徒弟后,我们就开始了长达四分之一世纪的师徒交往。无论在做人上,还是在教学上,支老师治学和人格的魅力,对我的教学和人生,都有深远悠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一次教学研讨会上,笔者有幸观摩了支玉恒老师的现场教学。支老师领着六年级的孩子一起学习初中二年级的课文——朱自清先生的《歌声》。课文描绘的是作者在听了中西音乐歌舞大会"中西丝竹和唱"之后的感受,文字华丽、润泽、感性,笔调清雅可人。在支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既没有感到艰涩难懂,也没有感到刻骨铭心,感受到的只是一种平淡的温情。笔者则从中领略到语文教学的一种淳美境界,品咂不够,诉诸笔端,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我校全体语文教师在天水参加了全国名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有幸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的数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课。支玉恒老师的教学风格,对我多年来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以及所追求的课堂教学效果方面的思考、探索和各种尝试.  相似文献   

7.
近日.我有幸听了支玉恒老师执教的《重谷的小象》一课.真像畅饮了杯酵香的浓茶。支老师的课耐人寻味.令人深思。其教学设计独树一帜,别出心裁,尤其是他那高超的教学艺术和对教材独特的理解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相似文献   

8.
一、魔术激趣,以“变”引入1.出示三杯水,导入:“听说咱们班的小朋友画画特别好,老师想考考大家。请小画家来帮老师调颜料,可以帮老师这个忙吗?”学生积极配合。2.教师指示一生用三支滴管的“颜料”一一滴入三杯水中,其中前面两杯是清水,第三杯中加了少许的淀粉,而第三支滴管中  相似文献   

9.
听完全国著名优秀教师支玉恒老师教学的《曼谷的小象》一课,我深为支老师“不拘一格,意会为先”的词语教学艺术所折服。现举三例: 一、当学生对“绝技”这一抽象词语理解困难时,支老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绝技”的意思,也不是让学生念念词典上的意思就算完事,而是从课文具体的内容着手,先让学生明白小象做了什么,再“点睛”提问:这些小象行,换小猫行吗?(生:不行)这就是小象的什么?(生:绝技)那“绝技”的意思是……(学生恍然大  相似文献   

10.
特级教师支玉恒坦言:语文教育不能太复杂.得简单些,得用语文的法子解决语文的问题。语文教学简单的法子是什么?支老师说,一个字——读。细究他在教学中运用的这个办法却并不简单,充满了艺术和创造。本文结合支老师的教学实例,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1.
在实际教学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是个教学难点。而老师重复单调的引导往往费时费力,学生没有兴趣,畏难情绪明显,所以效果不好。这时可以根据文章特点借助诗歌形式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顺序,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记得以前有幸聆听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执教《第一场雪》。支老师在教学总结时把自己的板书巧妙地连成了一首简短的诗歌:  相似文献   

12.
爱如明灯     
1月15日 晴 “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一支悠扬的歌在我耳畔响起,使我情不自禁想起我们的班主任——徐老师。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读出来的。支玉恒老师深谙此道,他把读作为阅读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充分发挥阅读的两大功能,即理解、体会、感悟功能和表现功能,让学生把书读懂、读活、读美。支老师在学生和文本之间架设阅读平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以读为媒,以读为本,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下面撷取他在阅读教学中的  相似文献   

14.
很多人评价支玉恒老师的课是“活”与“实”的统一,两次听支老师讲“即兴作文”,我对此感触颇深。  相似文献   

15.
在美丽的杭州。在“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的现场。我有幸聆听了支玉恒老师执教的《最珍贵的东西》,感受到了他的“以读代讲”式教法,深深折服于他闲庭信步于课堂的那份举重若轻、收放自如。大道至简,整整两个课时,在支老师的课堂上没有眩目的课件、煽情的语言和刻意的表演,甚至于不提问题、不板书,但“读”却贯穿教学始终,  相似文献   

16.
这次,我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支玉恒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感触颇深。支玉恒老师那崭新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设计,丰富的文化底蕴,风趣幽默  相似文献   

17.
2003年金秋时节,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在美丽的太湖之滨无锡组织召开了“全国《语文课程标准》与‘阅读教学’研讨会”。会议邀请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先生为大家上了观摩课,他那精湛的教学技艺、高超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及风趣而幽默的谈吐,都给现场听课的老师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上课的学生则在支老师那慈父般的浓情激励与百般呵护下如沐春风、情绪高涨,连续上了两个小时的课,仍不知疲倦,而且还学得津津有味。支老师在课的前半部分主要是领着学生研读课文、感受理解课文、梳理文章思路,后半部分安排了一个模拟“实话实说”的活动。支老师自任“节目主持人”,又从学生中聘请了几位“嘉宾”,与其余的学生,也就是“现场观众”、“电视机前的观众”就环保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对于这个活动,有的击掌叫好,有的则提出了质疑,于是引发了听课专家与老师的热烈讨论。这里选发了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著名阅读学研究专家韩雪屏教授与无锡市滨湖区教研中心副主任王中敏等老师对支玉恒先生这节研讨课的看法。韩教授对这节课的前半部分给予了高度评价,她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所规定的目标谈了自己的三点认识。可能是由于分工的不同吧,韩教授的文章理论色彩浓一些,而王中敏等一线老师则更注重这节研讨课的操作性。限于篇幅,这节观摩课的详细案例没能刊出,只是登了一个简述;还有一些参与讨论的文章也没能刊出.特请朋友们谅解。  相似文献   

18.
漆一枝 《班主任》2003,(5):21-21
人们总是说老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老师是石级,承受着学生一步一步踏实向上攀登。老师像一支蜡烛,虽然细弱,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照亮了别人,耗尽了自己。老师的爱,像太  相似文献   

19.
我曾看过支教师的许多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录像,都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2003年10月6日-9日,在美丽的岛城-青岛,我参加了“贺袁瑢老师八十寿辰新课标,新理念,新课堂语文教学观摩会”,有幸第一次现场聆听了支玉恒老师的课,感受颇多。  相似文献   

20.
与支老师结缘乃至支老师收我为徒是2005年的事,所以支老师说我是他收得最晚的一个徒弟。说是最晚,但得到支老师的指点却一点也不少。支老师默默地接受了我这个并不年轻而且有点愚钝的徒弟,我为之欣喜,也暗暗地努力着,相信勤能补拙,决不能让自己的平庸使支老师失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