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宏晋 《学子》2004,(11):15-16
什么样的大学叫做好大学?教师素质高,学校设备新颖,还是建筑气派?从来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但是从主观的角度出发,好大学就是有种特殊气质,不论是学校建筑本身或是学生都会感染这种气质,自然地散发出好大学的味道来。  相似文献   

2.
剑桥大学的气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样的大学叫做好大学?教师素质高,学校设备新颖,还是建筑气派?从来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但是从主观的角度出发,好大学就是有种特殊气质,不论是学校建筑本身或是学生都会感染这种气质,自然地散发出好大学的味道来。英国剑桥大学是所国际公认的好大学,除了已经出过70多个诺贝尔奖得主,远超过美国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该奖得主总和的客观标准外,在主观上,它就是有那种“好大学”的气质,一亲近就能叫人着迷不已。几年前我在英国读书时,曾到剑桥去看望一位在那儿攻读文学博士的英国朋友。初履斯地,免不了四处逛逛,朋友第一站就…  相似文献   

3.
一流的大学一定是一流的大师与一流的大楼同在。这里的"大楼"不仅是学校建筑,更重要的是建筑背后的科学与人文精神,正是科学与人文的精神使大学的"建筑"具有了独特的气质,使大学的"建筑"成为了具有大学精神的"大楼"。中国的大学在"大楼"的建设上其实离一流的大学还有很远的距离。一是,中国大学的建筑缺少"文化"内涵;二是,中国的大学还没有教师工作室;三是,学生的宿舍没有"家"的感觉。  相似文献   

4.
大学理念是大学的灵魂,理念决定了学校一系列政策的制定,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模式,从而决定了一所大学所培养的人才的气质与个性。一所好的大学,必须有明确的办学理念,才能在共同理念的指引下,凝聚全校师生和广大校友,同时向社会传递大学的精神,获得广泛的认同,从而推动大学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人有时守旧,有时又拼命求新,比如,在中国的学校里,常常难觅上百年的古老建筑,原因很简单,即使有这样的建筑,也很快会被改造工程推倒重建。然而,在西方,越是好的大学似乎越是古老破旧。这是什么原因呢?去年,我参观了美国的哈佛大学与普林斯顿大学校园。两所学校都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对比之下,我感觉普林斯顿大学比哈佛大学还要更古老一  相似文献   

6.
考上一所好学校,读上自己喜爱的专业是每个高考考生的愿望。但是,你对大学以及大学的专业了解吗?你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最适合最心仪的大学吗?  相似文献   

7.
做学生的,在学校里,谁不希望自己考个好分数、排个好名次?做老师的,在学校里,谁不希望自己班的学生能考个好分数、排个好名次?做家长的,在社会上,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个好分数、上个好大学?做校长的,在本地方,谁不希望自己学校的学生能考个好分数、排个好名次?做教育主管的,在本省市,谁不希望  相似文献   

8.
一、大学要看"实" 误区描述:如何认识大学?如何知道大学是不是我想要就读的?这些问题,有的考生考虑很简单,往往没对一所大学进行深入了解,而单凭学校名称来判断学校的好与不好.  相似文献   

9.
研究型大学的历史与文化底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史长短往往与一所大学的办学传统和学术水平密切相关.大学校史涉及许多校长和著名人物,不论历史人物的政治倾向,都应客观地书写其在大学历史上的作为和地位.研究型大学的历史书写,更应该以身作则,实事求是.研究型大学的文化底蕴既体现在学术传统和校风校貌上,也体现在学校的个性和气质上,体现在校训、校歌、校风、校徽和校园建筑之中.在研究型大学的历史与文化中,存在一种"两校互竞现象",这种互竞现象虽有某些负面影响,但也可促使各自学校发奋向上,努力争先,共创双赢.  相似文献   

10.
中考重要不?     
<正>儿子,你即将迎来人生第一大考——中考,在此老爸循例祝你:旗开得胜,心想事成。中考到底算不算人生的第一大考?家庭、学校、社会,全世界似乎都说:考不上一个好高中,就很难考上一个好大学;考不上一个好大学,就很难找到一份好工作;找不到一份好工作,就很难……中考重要不?  相似文献   

11.
好的大学是有钱人的“俱乐部”吗?不可否认,在当今中国这是一个事实。为什么呢?因为在当今这样一个逐渐市场化的社会,形成了学生与大学进行双向选择的格局。在国内外诸多名校的压力下,即使是好的大学也只有不断地发展自我,才能继续生存。而衡量一所大学好坏的标准,主要是教学水平、科研水平以及教学设施等。好的大学就需要不断引进好的教授,好的设备,进行大量卓有成效的科学研究。而做好这些事,都需要资金。资金从哪里来?当然国家会拨给一些,然而,众所周知,我国并不富有,在教育上的投资更是少之又少,加之大学又多,僧多粥少,学校又无太多别的…  相似文献   

12.
当你揣着录取通知书走进大学校园,你便是一名大学生了.不知道你有没有考虑过这样一些问题:大学生和非大学生的区别究竟是什么?难道仅仅只是一本小小的学生证或毕业证?读大学,究竟又是读什么?难道是读大学校同里那些建筑、草木和池塘?  相似文献   

13.
一般来说,存在大学也就会存在相应的大学校园建筑,而大学校园建筑群落的出现又总会派生出相应的大学校园建筑文化。在现时代,大学校园建筑文化的内涵意蕴是什么?基本构因及功能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依据大学的总体发展来精心构建或优化发展大学校园建筑文化?这些,显然也  相似文献   

14.
大学精神是一种特有的气质,是一所大学的魅力所在,它对于大学的重要性犹如灵魂对于一个人的生命。探讨加强大学精神建设的方法,有助于我们了解大学精神对学校事业及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对人生的启迪与导向作用,具有划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气质”这个词语经常挂在人的嘴上,流露在文人的笔瑞:“此人气质好”“此人美在气质,美在风韵、才情等等”.那么,什么是气质?什么样的气质才是好的坏的,或美的丑的?因此探索气质的奥秘,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我以为,气质既是人类生存的根本,又是对人类本体,文学本体的评价的重要尺度.据此,试作以下阐释.  相似文献   

16.
论学校教育传统文化传承不力之隐性课程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隐性课程而言,当前我国学校教育传统文化传承不力主要表现在校园建筑缺乏传统学校气质、校园环境缺乏传统文化氛围、校园活动场所缺乏传统人文关怀等三方面。为加强学校教育的传统文化传承力度,我们应当完善隐性课程设置,适度遏制当前普遍存在的“非学校化”建筑运动,切实克服当前学校只关注学生“认知模式”的文化传承格局,着力构铸学校师生传统精神人格。  相似文献   

17.
卢十四 《大学生》2013,(21):70-70
正说来惭愧,大学时代我也曾经是一位诗歌爱好者。那时候,一直困扰我的问题是:到底什么样的诗是好诗?怎样才能写出一首好诗?这两个问题让我想破了头。为此我读了无数诗,研究了无数诗歌评论,终于愈发糊涂了。大一的时候,我校文学社的社长是一位口语派诗人,富于领袖气质和雄性魅力,朗诵自己诗作的时候气势磅礴,还时常夹杂些不雅词句。这对当时只读过  相似文献   

18.
就隐性课程而言,当前我国学校教育传统文化传承不力主要表现在校园建筑缺乏传统学校气质、校园环境缺乏传统文化氛围、校园活动场所缺乏传统人文关怀等三方面。为加强学校教育的传统文化传承力度,我们应当完善隐性课程设置,适度遏制当前普遍存在的“非学校化”建筑运动,切实克服当前学校只关注学生“认知模式”的文化传承格局,着力构铸学校师生传统精神人格。  相似文献   

19.
最近几年我国许多大学纷纷合并重组,抛弃原有的老土校名,争相冠以科技信息经济等时髦标签。响亮倒是响亮了,却也湮没了自己的特色和气质,让考生在选择志愿时一头雾水。简单地说,你还能从一片严重雷同的校名中摸清这些学校各自的排头兵学科、顶梁柱专业吗?下面,就让我们来个  相似文献   

20.
仲玲 《生活教育》2011,(17):52-55
生活教育:杜校长您认为一个学校最重要的是什么?杜军:作为一个学校的管理者,我认为一个学校最重要的是要有灵魂,要有一种思想做支撑。目前,可能大学和初高中相对情况好一些,但是,小学感觉普遍在理论上稍微欠缺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