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坚 《体育世界》2011,(10):93-94
径赛成绩的好坏除了与运动员的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和心智训练水平高低有关外,如何在田径竞赛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合理运用比赛战术也对径赛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田径径赛比赛战术的分析,提出优秀田径径赛运动员为取得比赛的最佳成绩和名次必须具备的比赛战术能力。  相似文献   

2.
田径竞赛规则是确保田径比赛的规章制度。运动员根据田径规则来进行比赛,裁判员根据竞赛规则来进行评判,教练员根据规则来制定训练计划和目标。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田径运动的发展和田径规则的变化是相辅相成的。本文通过阅读文献,结合田径运动教学和裁判实际工作经验将针对田径规则变化与田径运动发展的关系进行讨论。希冀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3.
在田径全能比赛中,运动员要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多个单项的比赛,全能裁判根据运动员单项成绩得分总和多少来判定名次。由于全能项目的特点及双倍计分的原因,加之田径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与发展,全能比赛竞争异常激烈。而目前对总分相等判定名次的具体方法尚未统一,直接影响了运动员的比赛名次。为此,笔者认为根据1992年田径竞赛规则的精神以及1997年田径竞赛规则的修改内容,确定一个较为合理的判定方法十分必要,对指导田径全能裁判工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各类田径比赛中,裁判员、运动员、教练员必须遵循和执行《田径竞赛规则》和该次比赛的竞赛规程。只有规则和规程得到贯彻执行,才能保证运动员问公平竞争,才能为运动员营造良好的竞技气氛。近几年来,我多次在国家级和省市级比赛中担任裁判员或裁判长。在我多次执裁中,发现有些违规问题是由于教练员忽视竞赛规程和竞赛规则(包括新修改的条款不能及时了解)的学习,对规则理解不够深刻造成的。其主要表现有以下两大方面。  相似文献   

5.
张战毅 《体育科技》2011,32(1):70-73
从田径运动的实际出发,以现代田径运动训练学与运动心理学理论为基础,以河南省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为调查对象,通过《高水平运动员比赛中逆境应对认知力量表》对河南省大学生高水平田径运动员对逆境应对认知力作定量测量,对运动员的逆境应对认知力进行客观评价,试图找出河南省大学生高水平运动员比赛中逆境应对认知力的特点与规律,为进一步提高高校田径运动员的比赛中逆境应对认知、应对能力,提高竞赛能力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调查分析 ,对现行《田径竞赛规则》中有关抢跑的规则提出了疑义 ,并提出了在国内中、小型比赛中第 1次抢跑犯规以后 ,无论哪个运动员再抢跑犯规 (不论该运动员是第几次犯规 )均应取消比赛资格和在国际比赛、国内大型比赛中使用一次性起跑规则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际田联《田径竞赛规则》每两年修改一次,现代田径竞赛越来越有利于运动员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随着高科技在田径裁判工作中的广泛运用,也使得田径大赛裁判工作分工更加合理,职责更加明确,时间安排更加紧凑,裁判判罚更加公平、公正,自动化程度愈来愈高,观赏性更强。培养一批精通裁判业务,精通外语,能胜任大型田径赛事的裁判队伍,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田径比赛是否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IAAF Handbook(国际田联手册 )是各类国际田径比赛的法规和执行竞赛、裁判工作的依据。我国《田径竞赛规则》的制定和修订主要也是依据最新的《国际田联手册》。因此,及时了解和掌握《国际田联手册》修改的最新动态,有助于保持与国际田联竞赛规则的一致性和同步性,并有利于我国田径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适应规则变化。本文通过 Internet下载了 IAAF Handbook 2000- 2001(2000- 2001国际田联手册 ),采用与 1998- 1999国际田联规则直接比较的方法,对 2000- 2001国际田联手册的修改的最新动态进行了比较、整理和简单分析,供我国…  相似文献   

9.
根据国家体委下发的《关于在国内田径竞赛中执行1992年田径竞赛规则的通知》文件规定,会后我国田径竞赛规则每4年出版一次,在这4年中,国际田联如果对规则作某些修改,国家体委只公布修改部分内容,不再出版新规则。 最近我们接到许多询问购买新田径竞赛规则的电话,并询问新田径竞赛规则与1992年田径竞赛规则比较,哪些内容作了修改。为了便于大家学习和在田径比赛中使用新的田径竞赛规则,特刊登1996~1997国际田联手册与1992田径竞赛规则比较,第四、五部分的主要规则修改内容,以飨广大体育工作者和读者。  相似文献   

10.
一、青少年田径竞赛中的运动员心理障碍分析 1.比赛中产生的情绪障碍。引起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竞赛成绩下降的心理原因,最常见和最重要的是过分紧张和焦虑情绪。一般来讲,适度的紧张有助于激发运动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如果对田径竞赛的意义、竞赛的胜负、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概念入手,对我国竞技武术的“竞技”进行了深入分析。结论认为:竞技武术的发展依赖于奥运目标,但是,竞技武术最根本的目标却又不局限于奥运赛场,指出了竞技武术“竞技”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2.
根据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对区域竞技体育竞争优势的形成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区域竞技体育竞争优势形成的主要因素为管理制度、人口基数、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与科技发展水平,以及合理的项目布局。通过各个要素的有机衔接所产生的连锁效应,是竞技体育竞争优势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竞技体育国际竞争力的显现性框架进行分析,得出:中国竞技体育国际竞争力的显现性在总指数方面呈现稳定提升趋势,已经反超俄罗斯,紧追美国;在获取金牌、奖牌竞争力方面,虽然指数在不断提高,但与美国还存在很大差距;在产出效率竞争力方面,虽然竞争力指数在不断提升,但排名一直居于底层;在增长竞争力方面,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一直呈现增长态势,并且增长速度迅速,说明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空间还很大,但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4.
再论竞技状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现代竞技运动由平时运动训练、赛前直接准备和运动竞赛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过程组成.竞技状态是生物能量转换范畴内联系竞技运动三个组成部分的纽带.它的实质是运动员在训练中积累的生物能量到竞赛释放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暂时性状态。  相似文献   

15.
体育竞争情报对提高冬季竞技体育项目训练水平和运动成绩作用巨大,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在厘清体育竞争情报的内涵,分析其特点,阐述体育竞争情报作用的基础上,从竞技体育情报的整理、竞争对手的分析、竞争环境的分析和竞争策略的分析等方面探讨了体育竞争情报在冬季竞技体育中的应用状况,为提高冬季竞技体育的训练效果、取得比赛优异成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张连涛 《冰雪运动》2011,33(1):46-49
亚洲冬季运动会比赛项目的设置及影响参赛各国的比赛成绩,也决定着对冬奥会新增比赛项目的贡献程度,探索亚冬会比赛项目设置的发展趋势,对中国与亚洲各国积极参冬奥会比赛项目设置具有重要意义。第7届亚冬会共有69个比赛项目,比第6届亚冬增加了22项,总体看比赛项目设置朝有利于主办国取得优异成绩的方向发展,特色项目的设置有利于成为冬奥会新的比赛项目,但大量增加滑雪比赛项目对亚洲国家发展冬奥会优势项目群体具有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归纳、演绎等方法,从竞技性体操与竞技体操的特征、体操项目演变的历史过程,以及从国内外的比较三个方面,对目前体操教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这对丰富体操基础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关于竞技运动与艺术关系的众多观点,据此归纳出二者关系的4种论述,即竞技运动是艺术同时又具有审美特性;竞技运动是类似艺术和具有审美特性;竞技运动不是艺术但具有审美特性;竞技运动既不是艺术也不具有审美特性。同时评析了上述4种论述产生的原因。最后指出,今后竞技运动与艺术将在美学的引导下协同发展、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20.
研究提出,武术竞赛宜采用"打练结合"的模式,先比套路,再比对抗,由对抗结果决定最后的成绩。为避免体重不同对成绩的不公影响,比赛得分宜采用"点到为止,击中分开"的评分方式。经论证表明,这种模式是可行的,不但有助于解决当前套路比赛欠缺科学量化的评定标准,更能促使套路的发展回归武术的传统本质——技击,向艺术武术的大道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