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而作文中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又源于对生活的感悟。同学们只有提高感悟生活的能力,才能酿造出美文来。如何感悟生活写好作文呢?同学们不妨从以下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已越来越突出。新《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初中生写作提出了新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适应新形势新课标的要求呢?从作文教学的实践中,我深刻地体会到:走出课堂、体验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课标的理念告诉我们,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是我们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何谓创新作文?我想,只要是学生作文灵活自如地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文章就是写生活""说真话诉真情""吾手写吾心"。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是创新作文。那么如何提高学生作文创新能力?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要讲究策略,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4.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提出"学生作文也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作文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由此可见,体验是写作的基础,体验是写作的前提,丰富而深刻的体验是学生写出自己真实而独特感受的保证。体验式作文教学,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通过观察、体验、阅读、讨论等形式,使其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等的认识和感悟,在此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写作指导,使学生将自己的认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规定,作文教学应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写作感情要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与真切体验。那么,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怎样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呢?一、在生活中流露真情"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真情实感从何而来?从生活中来。因此,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是他们写实感、抒真情的基础,也是写作的基础。学生的生活范围比较狭窄,生活中大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与对象”,“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课标》对写作的诠释有几个关键点应注意:一是“考虑不同的对象”。就是说作文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设置作文题目以及写作的角度,让学生愿意写、喜欢写、能够写,也就是让学生“诚心”写。二是“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悟与真切的体验”。  相似文献   

7.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常听学生抱怨作文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无情可抒.其实,生活中时时有语文,处处是语文.生活是创作之源,也是作文之源.<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学生如果对生活缺乏感悟,就不会被生活感动,自然也就写不出动情的文章.  相似文献   

8.
2011版《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作文教学写到"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从上述作文要求不难看出,新课标特别强调,作文要写真话,抒真情;写出的文章要有个性,有独特的感受。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那么,教师怎样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出优秀的作文呢?  相似文献   

10.
感受要真挚     
学生:上两回已听您说了把文章写生动的两个法宝,请问还有什么? 老师:小学生任何作文都是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你要把文章写生动,就得在叙述中渗入自己内心的真挚感情。学生:真挚的感情从哪儿来呢? 老师:你对叙写的事件和人物要有深刻的感受呀。十七  相似文献   

11.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已越来越突出。新《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初中生写作提出了新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适应新形势新课标的要求呢?从作文教学的实践中,我深刻地体会到:走出课堂、体验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并加以正确引导,适时激励,将会很好地把学生引入作文成功的轨道上来。一、体验生活,勤观察,多积累在刚接任两个班级的语文课时,我也像别的语文老师…  相似文献   

12.
脚印考古     
好的作文,或反映生活的真实,或叙写生活的情趣,或阐发生活的感受。或兼而有之。生活是学生写作的基础。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悟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关注写作的主体,关注学生的心灵、情感、情绪和状态,适度调控,让学生愿写、能写、善写.  相似文献   

14.
要让我们的作文精彩动人就必须在“真”和“新”上下功夫。“真”就是真情实感,“新”就是别出心裁、独树一帜。“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感情真挚的文章才能打动人心。写真实的自我,抒真切的感情,这是作文的灵魂。自话题作文诞生以来,题目中往往有这样的导语:“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吗”、“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和看法”等等。这些提示,其内涵都是指在作文中要表达真情实意,从“自我”角度去认识生活、感悟生活。那么,怎样才能写出情感真挚、新颖独特的作文呢﹖一、用心去生活“我手写我心”,作文本是学生发表见解、宣泄感情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15.
<正>古人云:"文以情动人,人因情而动。"只有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才动人,才有生命。离开了真情,无论你的文章词句多少优美,构思如何巧妙,都不足以打动读者。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写作要感情真挚,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与真切体验。所以,小学生的作文无论是写事、写人还是描景,都要带有一定的感情。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头戏"是作文教学。《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指导学生写好记叙文,应要求学生精心观察生活,深入感悟生活,表达独特感受,凸显真切体验,洋溢真情实感。然而纵观当前初中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着题材陈旧、内容空泛、情感缺失、抒情单一的现象,导致作文空洞乏味,暮气沉沉,没有真情实感。这样的作文必定与高分无缘。如何使记叙文洋溢着真情实感,真正能震撼读者,感动人心,关键应抓好以下三个方面:一、学会观察生活,寻找写作灵感初中学生的生活阅历是相对有限的,他们的生活圈子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悟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关注写作的主体,关注学生的心灵、情感、情绪和状态,适度调控,让学生愿写、能写、善写。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人生的独感受和真切体验.”但是现实情况是多学生写作不是来自自己的真实认识和感受,而是感兴趣于看一些所谓的中考满分作文,然后来模仿,甚至是完全抄袭,所写的作文离自己的生活甚远,因此作文内假、大、空的现象较严重,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如凤毛麟角.基础较差的学即使看了中考满分作文,也因为满分作文语言和立意要求太高的原因,他们无法模仿,更严重的是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差生,大都对写作毫无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水平呢?  相似文献   

1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写作目标的设定是"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新的表达"。很显然,对初中作文的要求,首先是"感情真挚""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立足生活",其次才是创新的表达。刘锡庆教授曾言:"作文的本质,是娴熟地运用书面语言,去微妙精深地表情达意。"叶圣陶也曾说:"写作就是生活。"  相似文献   

20.
谢虹霞 《考试》2009,(4):36-36,38
《新课标》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学生必须写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真情实感,要有强烈的现实生活基础,不可一味地把写作当成是构造“空中楼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