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名美籍华裔汉学家陈世骧于诗学领域成就卓著,学界多关注其“抒情传统”论,而他在阐发中国文学“时间”主题方面亦富创见。陈世骧论“时间”最精彩者有两处:其一,陈氏精心构织中国式悲剧观,视命运为时间空间无尽流转,以此发掘杜甫《八阵图》之悲剧精神;其二,陈氏以“时间性”为轴心,绾和屈原《离骚》各要素,重释此诗的时间意识。其理论精义值得探讨和评析。  相似文献   

2.
1793年,德国浪漫主义诗人、剧作家席勒在他写给丹麦亲王的二十七篇《美育书简》中。正式提出“美育”一词,并把美育作为一个专门的独立的理论问题加以探索和研究,赋于美育极高地位。从本世纪初到“五·四”运动前后,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王国维、蔡元培、鲁迅等著名学者也积极传播了西方的美育思想。1906年,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把美育与智育、德育相并列而提出,作为我国近代学校教育的宗旨,他还提倡学  相似文献   

3.
《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时间性很强。所载“干支”绝大部分都很准确,但错误之处也不是没有。试列数则,仅供参考:1《通鉴》卷199永徽元年十月条载:“十月,己未”褚遂良左迁为同州刺史。《旧唐书·高宗记》、《新唐书·高宗纪》及《新唐书·宰相表》则说十一月己未,褚遂良被贬为同州刺史。案,十月丙寅朔,无“己未”,而十一月有之,为十一月二十四日。《通鉴》所谓“十月己未”当为“十一月己未”之误。2《通鉴》卷200显庆二年十月条载,十月“戊戌”,高宗幸许州;“乙巳”,畋于水之南;“壬子”,至汜水曲。查本月丙辰朔…  相似文献   

4.
《醒世姻缘传》中薛素姐的远祖是中国古代之悍妇;她的近祖是《金瓶梅》中的潘金莲、《封神演义》中的妲己及《快嘴李翠莲》中的李翠莲。薛素姐虽然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女人,然而却决不犯淫戒。狄希陈对薛素姐、童寄姐百依百顺,然而她们对自己的婆婆(即狄希陈之母)不敬时狄希陈敢于反唇相讥;薛素姐与狄希陈身上寄寓了作者“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的理想。  相似文献   

5.
任远 《美育学刊》2018,(4):41-41
自2015年9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来,美育研究的视角更加开阔和多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1月出版的《科学与艺术——沈致隆美育演讲精选录》即为一例。作者沈致隆是一位物理化学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曾北京轻工业学院物理化学教研室主任兼美育研究室主任、北京工商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化学系主任、  相似文献   

6.
一、《拳经总歌》及其作者 《拳经总歌》初见于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两仪堂本拳谱,这是一首较古老的拳术歌诀。全文共七言二十二句,连篇题在内,合计158字。据武术史家唐豪先生(1897~1959)考证认为:这是明末清初陈家沟陈氏九世祖奏庭所作。顾留馨同志继唐豪之后,据国家体委所藏《陈氏家谱》及陈氏十六世陈鑫(1849~1929)所撰《陈氏家乘》(稿本),编列了“陈家  相似文献   

7.
常用字探源     
十 金文中多作。文字学家马叙伦认为:古结绳时代以一条绳表“一”,而于一绳之中间作结表“十”。“十”字源于此是无疑问的,是个会意字。许慎在《说文》中说:“十为数之具也。”在解释章字时又说:“十,数之终也。”“数之具也”与“数之终也”大体相同,表示数字告一段落的意思。我们数数,数到十就结束了,再从头十一、十二往上数。《说文》讲的并非字源,而是对“十”所包含数字多少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第七届全国数学方法论与数学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P.MVII全国会议)于2004年11月16-21日在我院隆重行,来自15个省、市、自治区和16所高校的研究数学哲学、数学方法论和数学教育的专家、教授和大中小学一线数学教师130余人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由全国数学科学方法论研究交流中心主办,天水师范学院承,水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陈保平教授,副院长张俊宗教授参加了开幕式,“中心”主任徐利治教授、林夏研究员和中心顾问王梓坤院士向大会发来了贺信与贺电。我院数理与信息科学学院院长何万生教授、数学系主任杨明硕士、侯维民教授、潘书林教授、杨复兴教授、杨之教授以及冯国平、康世刚、王三福等老师作为正式代表出席了会议。P.MVII会期四天,收到论文167篇,听取了两个大会报告和十个45分钟大会发言,有十人在分组会上交流论文和即席发言,我院何万生教授作了题为“殊途同归:从天水师范学院的MM实验谈数教育改革”的大会发言。我院向大会提交的论文有——杨明、杨之:《数学哲学、数学方法论研究的若干课》,侯维民:《MM教育方式与精品课程建设》,冯国平:《论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观》,康世刚:研性学习在高师<初等几何研究>教学中的实践》,王三福:《分维的MM教学法尝试》,夏鸿鸣:《自主学习在微分方程教学中  相似文献   

9.
《教育法》第25条中关于“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规定,其内涵是什么?笔者略陈管见,以就教于方家。(一)社会各项事业的营利,有合法与非法之分.“任何组织和个人”因“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而营利,就是非法,这是教育的特殊性质所决定的.教育的基本功能是育人,直接目的是提高人的精神文明水平和建设物质文明能力,即人的素质。教育的直接产品是精神产品,不具有商品的物质性,  相似文献   

10.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见《孟子·公孙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给“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作注:“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中华书局1963年出版的《孟子译注》(杨伯峻编著)给“有不战”作注:“此‘有’字可以译为‘有无’之‘有”;亦可读为‘或’,古书‘有’与‘或’经常通用,译文系用‘或’字之义.”以上两注都似不妥.  相似文献   

11.
蔡元培在《二十五年来中国之美育》中谈及"摄影术":"摄影术本为科学上致用的工具,而取景传神,参以美术家意匠者,乃与图画相等。欧洲此风渐盛,我国亦有可记者:……光社……华社。"(1930年5月《寰球中国学生会廿五周年纪念册》)当时的摄影社团除北京光社、上海华社外,还有黑白影社等。  相似文献   

12.
陈应松是哪个? 陈应松小说什么味? 在我们展读《黑(?)楼》、《苍颜》、《大寒立碑》、《寻找老鳡》、《雷殛》、《男人之间》等一系列小说之前,犹如飘在天空中的云朵,难以捕捉。当我们在这个“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春天里,有机会拿起湖北作家陈应松的小说,真切地体悟作品中的情感经验,以及这情感经验所散发着的作者对于世界、生活的“解构”,对历史的建构,我们就不能不为作家感到欣欣。因为小说是“陈应松  相似文献   

13.
1935年2月唯美社成立于上海,由邵无斋、柴骋陆等发起组织,该社以"唯美为美术而美术"为宗旨,内容素重金石、考古、艺术、摄影、妇女等研讨。唯美社1935年3月16日创办《唯美》月刊,英文刊名The Art Classics,由邵无斋、柴骋陆编辑,至1936年8月16日共出刊18期。内容包含金石、书画、雕塑、陶瓷、刺绣、建筑、摄影、电影八类,以图为主,"唯美月出一册,为二十四开本,图象约占三分之二,用最佳铜版纸精印,文字约占三分之一,用上等道林纸精印,配以彩色封面,  相似文献   

14.
古书中有的名词不能按它自身的意义去解释,而需换成与它相关的动词或动宾词组才可以解释通。人们把这种文言语法现象叫做名词活用为动词。如: (1)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左传》庄公十年) (2)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史记·项羽本纪》) (3) 曹子手剑而从之。(《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4) 以其子妻之。(《论语·公冶长》) (5)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严复《辟韩》) 上列五例中的“鼓”、“目”、“手”、“妻”、“侯”五个词本是名词,但若按  相似文献   

15.
武汉市武昌业余美术学校是一所自启蒙到高考一条龙的业余美术学校,创办于1985年7月,至今已是第十个年头了。近十年来,为本地区中小学校培训了大批的美术骨干,为高一级美术专业学校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合格考生。学员中已有近300人通过启蒙、初级、中级、高级阶段的系统训练考入了中等专业美术学校,200多人考入高等美术院校深造。现已有不少学生由高等学府踏入社会,活跃在专业美术工作岗  相似文献   

16.
1.《记考》卷11大历十年进士著录“卢士阅”,按《千唐志》咸通二年《砀山令郑纪故卢氏夫人墓志》云:“夫人皇考讳士阅。建中之际,以秀才升第,位至使府监察。”《墓志》记士阅登第在“建中之际”,非是大历十年,当依《墓志》为准。2.《记考》卷21开成二年进士著录“沈黄中”,编者徐松于此年下又引《云溪友议》云:“高锴司贡籍,……商锴先进五人诗,奏曰:‘臣锴昨日奉宣进止,令将进士所试诗赋进来者。……其次沈黄中《琴瑟合奏赋》,又似《文选》中《雪》、《月》赋体格,臣与第三人’。”按《千唐志》大中十二年《承奉郎守大理司直沈中黄墓志》云:“讳中黄,字中美,本吴兴人。……乡荐神州,名在殊等,贡于有司,第登甲科。宗伯高公锴疏青蒲曰:‘沈某所试《琴瑟合奏赋》,有似《文选》雪赋、月赋,臣与第三人’。”又《千唐志》大中八年《登封县令吴兴沈师黄墓志》亦题“仲兄中黄撰,仲弟佐黄书”。《元和姓纂》卷七吴兴沈氏亦云:“中黄,大理司直。”由此可证《记考》之“沈黄中”  相似文献   

17.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中阐明:“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相似文献   

18.
一 比,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和古典经学著作《周易》中,作为一种修辞格和艺术表现手法,已经大量使用,对丰富浯言,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作品的感染力,都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篇》(第一册论及《周易正义》的《乾(体用之名》)时提出:“理 义玄,说理陈义者取譬于近,假象于实,以为研几探微之津逮,释氏所谓权直宜方便也。古今说理,比比皆然。”(该书P11)继而在《噬(噬嗑为相反相成之象)》进一步论及“近取诸身”:“噬、嗑、亨’;《注》:‘噬、啮也,嗑、合也。凡物之不亲,由有见也;物之不齐,由有过也;有间与过,啮而合之,所以通也’。按此以噬嗑为相反成(Coincidentia oppositorum)之象。故《彖》日:“颐中有目噬嗑,噬嗑而亨;刚柔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指明汉人对《离骚》的创作年代,均有作于怀王和顷襄王时期的自相矛盾之说,并无“均在怀王之世,决无作于顷襄王时期”的“宏观”定论;《离骚》所透露的诗人年岁及“椒、兰”喻指,应在诗人将及“老”年且子兰当政时期,而不能在子兰尚未当政的屈原早年“初疏”时期;以诗中浪漫想象所显示的诗人所在地点及诗中出现的“南楚”、“湘潭”一带土语,证明诗人创作《离骚》时不在汉北或郢中,而是在“南楚”沅湘之间;并引秦汉之际律法证明,屈原时代,实行的是有爵者以“年五十六”为“老”的“告老”退休制度,由此推测诗人之作《离骚》大抵在将临五十六岁老年,且齐相韩夤尚未受命赴楚为相的子兰当政时期,即顷襄王八九年间。  相似文献   

20.
50集电视连续剧《渴望》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效应”,这在中国电视历史上是空前的。特别是它作为我国第一部多集室内电视连续剧创作,虽是起点,却又引出了今日城乡各行各业人员都争说《渴望》这一前所未有的文艺现象,这更十分值得重视。《渴》剧是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以后文艺战线上“一手抓治理整顿,一手抓繁荣创作”的方针的重要成绩体现之一;它所引起的巨大反响,显示着人们在经历了“文革”十年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