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簇间能耗不均问题,采用了双簇头的非均匀分簇思想,首先利用LEACH算法来选取次簇头和非均匀分簇,再通过粒子群算法来选取主簇头。主簇头负责收集簇内其他普通节点的数据信息并进行数据融合,次簇头负责与汇聚节点进行通信传递融合数据,形成完整的数据信息传输。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LEACH算法相比,该算法可以均衡簇内的能耗,有效延长网络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LEACH算法的研究,提出助理簇头ASCH算法。该算法能够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根据簇头节点所处的地理位置、剩余能量及簇内成员节点数目,动态决定是否需要在簇内产生助理簇头,并在需要产生助理簇头的簇内选择合适的节点来减少簇头通信能耗,同时解决某些簇头与基站通信可能存在困难的问题,从仿真结果可见此算法能有效均衡及降低网络能耗,达到延长网络的生存时间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LEACH算法和PEGASIS算法的研究,提出助理簇头改进ASCH算法。该算法能够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根据簇头节点所处的地理位置、剩余能量及簇内成员节点数目,动态决定是否需要在簇内产生助理簇头,并在需要产生助理簇头的簇内选择合适的节点来减少簇头通信的能耗。在PEGASIS中加入助理簇头后,改进后的助理簇头改进算法的性能指标与已有算法相比均有提高,在均衡及节能、延长网络生命周期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物联网中的路由协议一直都是无线传感中的数据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Leach路由协议中存在簇头节点选择随机性,簇头节点能量消耗过早以及簇头节点与Sink节点距离无法准确确定等缺点,采用了样本方差值优化分簇数量;引入beat信任模型来确定簇内节点能量的选择;采用关系值来考虑节点到Sink节点中的距离的选择等三个步骤。仿真实验表明,本文的路由协议与Leach协议在失效节点数量,节点能量消耗以及Sink节点数据量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使用寿命主要是由能量来决定的,节点能量消耗可以通过节点分簇算法来进一步降低。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中存在的"能量空洞"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的降低节点能量损耗的节点分簇算法——LVUC算法。该算法综合考虑了网络中节点的能量消耗的异构性以及各个节点计算能力的异构性,依据节点的剩余能量和预测的成簇节点的能量损耗,选取剩余能量相对较高的节点为簇头节点。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均衡节点的能量消耗,从而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的分簇算法中,网关节点不但需要完成对数据的基本感知,而且还要为相邻的分簇进行数据转发。因此一旦簇之间流量增大,预处理数据量将超过网关节点的负荷,该节点就会耗尽自己的相关资源,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该节点成为整个网络的瓶颈节点。会降低整个传感网络稳定性,进而影响网络的吞吐量,缩短网络使用寿命。本文介绍一种在无线传感网络中加入移动节点的完全图算法,选择硬件配置高的节点作为网关节点,来处理簇与簇之间的通信,以此来增加传感网络的稳定性,延长网络的寿命。  相似文献   

7.
一种基于密度最大值的聚类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结合了基于密度聚类思想的划分聚类方法——"密度最大值聚类算法(MDCA)",以最大密度对象作为起始点,通过考察最大密度对象所处空间区域的密度分布情况来划分基本簇,并合并基本簇获得最终的簇划分.实验表明,MDCA能够自动确定簇数量,并有效发现任意形状的簇,对于未知数据集的处理能力和聚类准确度都优于传统的基于划分聚类算法.  相似文献   

8.
宁赛飞  胡颖辉 《科技通报》2012,28(8):17-18,35
提出一种簇头节点分配的低能量最小平均距离算法。该算法按照最小平均距离的方法来选择簇头以延长无线传感器网络寿命,从而达到用最低的能量消耗来监控更大区域的目的。此外,将休眠周期引入到该算法,可以通过周期性的睡眠来进一步控制能量消耗。仿真实验证明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随机分布的大规模无线传感器网络,为了减少能耗,延长网络生存期,提出了一种基于事件触发的六边形分布式分簇多跳路由协议(hexagonaldistributedcluster-basedmulti—hoproutingprotocolbasedoneventtriggering,HDCMET)。HDCMET协议由事件触发节点根据剩余能量来选择簇头,由簇头综合距离、能量等条件,确定六边形完成分簇;数据采集后,簇头负责以多跳方式将数据传输给基站。由于采用了事件触发机制、六边形分簇和多跳传输方式,大规模无线网络能高效地进行传输。仿真结果表明,在大规模网络中,HDCMET协议与LEACH协议相比明显延长了网络寿命。  相似文献   

10.
将JSM模型与无线传感器网络相互结合,在实际应用中通过节点采集相关数据,首先将这些数据输送至簇头节点,相应的簇头节点对传输过来的数据进行储存和处理,簇头节点还会针对节点传来的数据自动确立共同分量,接着测量共同分量与特征分量,测得的结果被传输至汇聚终端,最后重新构建和恢复传输来的信号。仿真结果显示,分布式压缩感知理论模型可以通过更少的测量值来还原出较精确的信号。  相似文献   

11.
刘珂  杨锋英 《科技通报》2015,(3):211-215,219
为了克服传统分簇路由协议中无法有效缓解"热区"和数据传输可靠性不高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并行SOM和自适应禁忌优化算法的负载均衡路由协议。首先,将整个网络区域分为若干子区域,在每个子区域中自适应的根据节点与基站的距离确定分簇数目,采用并行SOM并行对网络区域进行分簇,同时根据能量和位置因素选举簇头;然后,以最小化各簇头到基站的最小跳数为目标,采用改进的禁忌优化算法来寻找各簇头到达基站的最优解和次优解,构成多条冗余路由,以增强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最后,对基于改进禁忌优化算法的最小跳数路由协议进行了设计和描述。仿真实验表明:文中方法能有效地提高网络生命周期和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具有很好的负载均衡能力,是一种适用于WSN的有效分簇路由算法。  相似文献   

12.
在基于规模较大的传感器网络环境下,针对能量高效地实时跟踪移动目标如何提高准确率进行研究,提出基于分簇结构减少能耗的目标跟踪算法研究——ECSL算法:当发现某个簇出现目标时,簇对应的簇头针对此目标的目前位置进行估测,然后以此来估计目标下一次出现的位置,然后唤醒所估测的目标有可能会出现位置附近的相关节点,以等待相应目标的出现;同时目标在这些连续时刻形成的一系列位置变化的数据信息将被簇头所隶属的上层网络实时地传递至基站。实验结果表明,ECSL算法相较其他算法在减小位置汇报延时的同时也减少了能耗。  相似文献   

13.
国际关于团簇研究的某些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团簇具有许多既不同于原子分子又不同于大块固体的性质,预计在科学技术中有重要应用前景,引起科学界广泛重视。本文介绍第七届国际小颗粒和无机团簇会议所讨论内容,阐述近年国际上关于团簇研究的某些进展,主要包括:气相团簇的奇特性质,团簇电子和动力学性质,团簇与表面相互作用,嵌埋团簇和团簇组合,笼形结构的团簇和团簇的理论问题等。作者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应用计算机编程构建Zr2Cu晶体相中以Cu原子为中心的原子团簇模拟Zr基非晶中二十面体原子团簇模型,应用实空间的递归方法计算了Zr2Cu晶体相中Cu与近邻合金元素Al、Nb等的键级积分,来研究合金元素对Zr基非晶合金形成能力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LEACH协议,提出WSN改进分簇路由算法。该算法能根据节点的剩余能量和节点到基站的距离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选出簇头,再由接受信号的强度确定成簇规模不超过最大成员数的簇成员节点,并依据所选簇头的自身条件动态决定是否需要在簇内产生助理簇头,进而在需要的簇内选择合适的节点作为助理簇头。根据理论分析,改进算法能均衡网络负载,降低网络能耗,延长网络生存时间以及提高网络运行周期。  相似文献   

16.
Ad Hoc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采用分级结构,而分级结构的形成和维护依赖于某种分簇算法,所以分簇算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Ad Hoc网络的各种性能指标。在现有分簇算法的基础上,结合基于地理位置的分簇算法和加权分簇算法的思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地理位置的加权分簇算法RLW-CA,该算法使节点在选择簇头时的权值更趋向于合理性,簇结构更稳定,从而大幅提高网络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17.
若干氢键团簇的纳秒和飞秒激光光电离及从头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纳秒和飞秒激光及飞行时间质谱仪对氮化苯 溶剂分子团簇的多光子电离和离解进行了研究。通过解决实验中的技术难题,实现了在气相条件下实验研究嘧啶与水团簇的多光子电离。首次观测到该团簇的多光子电离质谱,发现电离后形成了质子化团簇系列,通过团簇浓度随激光强度的变化以及理论计算,阐明了团簇内质子转移过程,以及电荷分布和质子转移过程随着团簇尺寸的变化;首次观测到吡啶团簇在飞秒光电离过程中的质子化和非质子化团簇离子共存的现象。非质子化吡啶二聚体离子的存在及高水平下理论计算表明,吡啶分子之间可以形成C -H N氢键,对文献中报道的结果给予了纠正,提供了弱氢键团簇中质子转移的一个极佳范例;首次研究并获得了嘧啶 甲醇以及哒嗪 甲醇氢键团簇的多光子实验研究结果.实验发现团簇经激光电离后只产生质子化产物,并从理论计算得到各种团簇的稳定构型,阐明了团簇发生电离后质子转移反应的过程和机理  相似文献   

18.
一种基于非均匀分簇的大规模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梅  马伟杰  路玲 《科技通报》2011,27(4):580-584
提出了一种适合于大规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非均匀分簇路由协议UCRPLS,其主要思想是:借鉴理想情况下最优跳数和能量消耗最小的定理,将网络划分为大小不等的区域(簇),簇首采用多跳方式将数据传递给基站,越靠近基站的簇规模较小,便于簇首为簇间的数据转发预留能量.该协议突破了网络规模的限制,均衡了簇首负载.仿真结果显示,本协议能...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在异构分簇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如何优化簇内节点的通信半径,从而最小化网络的总能耗.定义节点的能量消耗模型为E=a(dα+c)、网络半径为 R 、层数为 K .对节点通信半径不可调的网络,证明了α=2、c≤4R2时,或α=4、c≤4R2、K≤ 6 R时,最小化网络总能耗的簇内节点通信半径的上界为 α c/(α-1) .对于节点通信半径可调的网络,在α=2时,提出了自内而外依次最小化每层簇内节点的平均能耗来确定节点通信半径的算法.  相似文献   

20.
为了改进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中,分簇通信开销大、节点消耗不均衡以及层次路由不明确的问题,提出一种最优数分簇多跳路由协议。协议从成簇划分,均衡节点能耗及簇间路由三个方面进行了改进和完善。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分簇多跳路由协议有效地均衡了簇头能量,提高了数据传送精度,有效地延长了网络的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