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被动语态结构,但在被动语态的应用上却不尽相同。在科技英语中被动语态句用得十分广泛,且往往带有明显的被动标记,而在汉语中则不然。因此,英语的被动句译成汉语时,很少译成被动句。而在更多的情况下要译成主动句、判断句、无主句和其他结构。  相似文献   

2.
英语被动语态的形态特征比较明显,使用频率较高。汉语被动语态的形态特征不明显,主要依靠词汇手段来体现。英语被动语态中by+n结构的翻译受到语用因素、语法结构、语义的制约,该结构可以译为汉语被动句中的施动者、句子的主语、句子中的状语、句子的宾语、判断句"是——的"中的成分。  相似文献   

3.
在大学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范围较广。在英译汉的常用的方法和技巧中,被动语态的译法需要英语学习者熟练掌握和运用。英语被动语态的句子,翻译成汉语时,有一些可以保持被动句,但也有一些可以翻译成汉语主动句。本文通过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和一些译例,探讨了英语中被动语态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4.
在语言现象里,被动语态比主动语态用得少。在汉语里,被动语态就用得更少。很多被动的动作往往借助于具有被动意义的单词或是用主动语态来表达。然而,在科技英语中情况就不一样了。科技英语中被动语态用得特别多,恰好跟汉语中少用被动语态的惯用法相反。而且它与生活英语、文学写作的英语,在措辞造句方面,也有不同。既然英语被动语态用得多。汉语用得少,翻译时就不能一概采用所谓“语言等值”的顺译法,必须遵循旨在使不同民族沟通思想和文化的原则。根据汉语的语法和习惯,发挥汉语的优势。用规范化的汉语表达方式,忠实而恰当地反映出原作语言的真实涵义,使译文的形式与原文的内容辩证地统一起来,收到良好翻译的效果。笔者认为,可采用下列4种译法。  相似文献   

5.
英语和汉语在语态上有明显差别,英语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比汉语高得多.汉语虽然也有被动语态,但使用范围较窄.由于两种语言语态上的不同之处,对于被动语态的英译汉就应特别予以注意.英语被动语态的句子,汉译时不一定都要译成被动句,要运用汉语中恰当的表现手法.本文从四个方面浅析了英语被动语态的译法:译成汉语的主动句,译成汉语的被动句,译成汉语的判断句,译成汉语的无主句.  相似文献   

6.
李悦 《海外英语》2012,(22):169-171,192
被动语态在英语中的使用是非常频繁的,而其在汉语中使用,尤其是现代汉语中相对比较少,但随着英语在中国使用的逐渐流行,汉语中的被动句也逐渐增多起来。因此,当我们在作被动语态的英译汉时,要注意英语的语意和汉语的表达方式、表达习惯,准确的表达出原文的语意、语境和感情色彩,同时在作被动语态的汉译英时,也既要弄清汉语的语意又要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这是一个双向的问题。该文旨在通过英语和汉语被动句的构式,初步分析英语被动语态和汉语被动句的翻译方法,以更好的理解和使用汉语及英语中的被动语态。  相似文献   

7.
通过辨析被动语态的起源、基本内涵与实质,说明被动语态在英语中具有重要的语法地位和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对汉语中是否有被动句的争论进行了梳理和厘清,初步证实英语被动语态与汉语相关的句法现象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英语被动语态与汉语中一般意义上的"被动句"的差异很大,进而阐述了英语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错误及其根由,据此提出了一些可能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专门用途英语中被动句的翻译为研究对象,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对专门用途英语中被动语态的汉译方法进行描述和总结。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通过实际翻译案例,总结出可以将英语被动句译为汉语主动句、汉语被动句、含有"由"字的句子等翻译策略。通过使用以上翻译策略,可以使译文更加流畅、更加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9.
被动语态这一语法范畴是英汉语中都存在的一个语法现象。传统上认为英语的被动语态有一个较稳定的表达形式,并且比相应的汉语被动语态使用得更频繁。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英语的被动语态还有其它表达形式。而汉语的被动语态,除了一般的表现形式外,还有更常用的隐性表达形式。所有这些使得被动语态的形式和意义的关系变得更趋复杂。虽然从形式与意义关系的角度去分析、对比英汉语被动句的异同的论文随处可见,但这不足以揭示英汉语被动语态差异的功能与实质。因此,本文试从语言的民族性这一角度对比、分析英汉语被动语态使用中的差异,尤其是体现于被动形式被动句和主动形式被动句使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英语中被动语态的应用非常广泛,凡是在不必或无从说出施动者以及为了强调动作的承受者等场合,往往都用被动语态。汉语中虽然也有被动语态,但使用范围要小得多。英语中的被动语态在很多情况下都可译成主动结构,但也有一些仍需保持被动语态。下面,我谈一谈被动语态的一些常见翻译形式。一、译成汉语主动句英语原文中的被动结构译成汉语的主动结构又可分为几种情况:1.原句中的主语在译文中仍作主语,译文中没有表示被动的标志,如“被、把”等字样。它在形式上是主动句,但表达的则为被动意义。例如:Intheirmeetingthisquestionwillbediscussedbr…  相似文献   

11.
在英语被动语态的汉译中,有些英语被动句可直译为汉语的“被”字结构,但有好多英语被动句不能直译,而要进行语态变换,只有语态变换后才能达到通顺流畅,使译文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12.
本文比较了英汉两种语言里被动语态的不同,并根据这些不同提出了英语被动语态翻译成汉语的几种常用方法,即译成汉语的被动句、主动句和无立句。  相似文献   

13.
被动语态这一语法范畴是英汉语中都存在的一个语法现象,传统上认为英语的被动语态有一个较稳定的表达形式,并且比相应的汉语被动语态使用得更频繁,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英语的被动语态还有其它表达形式,而汉语的被动语态,除了一般的表现形式外,还有更常用的隐性表达形式,所有这些使得被动语态的形式和意义的关系变得更趋复杂,虽然从形式与意义关系的角度去分析,对比英充语被动句的异同的论文随处可见,但这不足以揭示英汉语被动语态差异的功能与实质,因此,2西文式从语言的民族性这一角度对比,分析英汉语被动语态使用中的差异,尤其是体现于被动形式被动句的主动形式被动句使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英语被动句形式单一,通过使用条件和表现形式上的对比分析,英语以带标记的被动句为主;而汉语则以较为复杂、多变,无标志的被动句居多。英汉被动语态的直译,英译汉时注意在谓语动词的前面加上被动词来表示被动含义,把汉译为英时,应注意主语、动词间的关系。英汉被动语态的意译,在意思不变的前提下,将英语中的被动句翻译成主动形式的汉语。汉译英时要采用各种方式特别强调接受动作人或物的重要性。为提高英汉互译中被动语态的翻译工作,注意直译和意译的结合及出现歧义和词根变化的特殊翻译。  相似文献   

15.
在英语科技文章中,被动语态的使用相当频繁,但在汉语中则较少使用被动语态。在进行汉译英时,如何将被动句更好地翻译成汉语,使译文简洁、客观、准确,更符合汉语的习惯,是广大英语工作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英语和汉语中的被动语态差别是很大的,它们在句法界定、形式、含义等方面都有不同之处。比较了这两种语言之后,我们不难总结出在英译汉过程中被动语态的翻译技巧了。大致可分为两种:翻译成汉语的被动句或者翻译成汉语的主动句。  相似文献   

17.
英语中被动语态用得多,科技文章尤其如此。以电大英语教材第三册第十一课Oxidation为例,全文除联系动词to be,to seem以外,动词的谓语形式及非谓语形式共出现五十二次,其中使用被动语态的有二十二次,占42%强。我们在这里提供翻译英语被动句的几种可能性,并尽量利用各类被动句在语言上的特征,说明不同的翻译方法。英语被动句中,有的带有介词by,引出动作执行者,有的不带这样的介词by短语。我们先讨论前一类被动句的译法。  相似文献   

18.
<正> 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范围很广,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它是英语中动词的一种变化形式,表示句中的谓语动词和其主语之间存在逻辑上的动宾关系。被动句的主语实际上是谓语动词动作的承受者。英语被动句把所要说明的人或事物放在主语的位置上,突出了行为的对象,因此较少主观色彩。汉语中虽也有被动语态,但使用范围较狭窄,许多被动意义的句子是用无主句的形式来表示的。英语被动句的译法比较灵活,很多情况下都可译成汉语的主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被动句的角度来谈论翻译,被动句译成主动句、判断句、无主句等.以避免在学英语时进入了被动语态一定要译成汉语的被动句的误区.  相似文献   

20.
语态是动词的一种形式,它用来表示句中主语同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由于语言习惯的不同,被动语态很少出现在汉语中。所以,在英译汉时,我们往往尽可能把英语中的被动句译成汉语中的主动句。本文试英语被动语态的特点、用法和汉译策略进行探讨,以求得译文的可读性和通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