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埋头于干旱气候研究.一心奉献,不求回报;有这样一个团队,他们同心协力,刻苦攻关,为中国的干旱事业做下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是默默无闻的科研工作者,却身系国家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他们是淡泊名利的科学探索者,却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他们是西北大地上的干旱抗争者,更是中国干旱气候变化的幕后守护者。  相似文献   

2.
张凯  胡敬 《科学中国人》2012,(24):66-68
风云激荡的人类历史,是将天气气候拢于指掌、造福万物的创造史,也是在气象灾害中砥砺求索的斗争史。地球气候的复杂多变,台风、暴雨、高温、海啸等极端现象的频繁发生,对人类生命和社会财富构成了巨大威胁,而人与干旱的对峙,更是触痛到了地球那根最敏锐的神经。据悉,当今世界,每年约有2000多万人因缺水而背井离乡。预计到2025年,水危机将蔓延到48个国家和地区,约有35亿人将为干旱所困。那么,在气象变化日趋反常的今天,中国能否从水困中顺利突围?如何才能摸准干旱气候的"命门"开展防灾  相似文献   

3.
基于CI指数的辽宁省气象干旱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采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利用辽宁省22个气象站点1958年-2008年逐日降水和气温资料,从干旱强度、干旱持续时间和干旱频率三方面对辽宁省近50年年际和季节干旱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冬季无干旱事件发生;年际、夏季和秋季干旱程度均呈现显著增加趋势,春季干旱程度略微增加;年际、春季、夏季和秋季干旱程度分别在2000年、2001年、2000年和1999年最强;辽宁省年际干旱分布特征较集中,辽东不易发生年际干旱且持续时间短,辽南发生年际干旱频繁且持续时间长;季节干旱分布特征较分散,辽东春季不易发生干旱且持续时间短,辽南和辽西夏季发生干旱频繁且持续时间长,辽宁省普遍发生秋旱较轻。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可为辽宁省相关部门根据本地区干旱特征制定相应抗旱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西藏18个气象站1961~2009年逐日气温、降水实测气象资料,采用气象干旱综合指(CI)对西藏近50年汛期(5~9月)的干旱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西藏各地汛期干旱出现的频率为45.8%~97.9%,定日频率最高,嘉黎最小,沿江一线主要农区均在70%以上;干旱持续时间多年平均在23~50d之间,其中泽当最长,其次是班戈,嘉黎最短;干旱过程强度多年平均为-67~-26,沿江一线较强在-55以下,嘉黎最弱。历年汛期89%以上站点发生轻旱以上等级的干旱年份有18a,且多集中在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其中20世纪80年代5a出现干旱,占27%。西藏各地轻旱、中旱发生频率较高,多年平均大于10d,最高达24d,而严重干旱发生较少,尤其是嘉黎不易发生干旱。近50年来干旱覆盖范围的线性变化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因为气象干旱是我国比较常见的自然灾害,而且对农业生产产量影响非常大,所以我国很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选择的研究方法有很多,但是大多数都偏重于累积降水量,这种现象导致了研究中经常出现不合理旱情加剧的现象,而本文选择的是前期降水指数的气象干旱指标,完全避免了这个问题。首先介绍了利用该指标的重要意义,其次对其应用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出分析的结果,希望能够为气象干旱工作作指导。  相似文献   

6.
汛期降水量较其多年平均值偏少到一定程度则称气象干旱。本文依据沧州市1956年-2005年的汛期降水量资料,采用标准差法,通过对汛期降水量进行旱涝等级的评定,从而对气象干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0年后是气象干旱的频发时期,而且1997年后干旱更加严重.气象干旱即汛期降水量偏少,水资源贫乏,然而要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就必须要制定和实施必要的节水措施.  相似文献   

7.
陈文文 《百科知识》2010,(13):26-26
2009年秋至2010年春,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席卷中国西南大地。 然而,在旱魔肆虐的干旱之地,却有一个地方的人们居然有热水可以沐浴,有清水可以洗衣,有泉水可以泡茶,有溪水可以灌溉。  相似文献   

8.
基于CI指数的河北省近50 年干旱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河北省1961年-2010年64个气象站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计算近50年逐日CI值,分析了河北省气象干旱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北省近50年降水量以16.5mm/10年的速度递减,近10年中有7年降水量不足历年均值;各级干旱年均出现日数均为南多北少,其中冀南平原地区最多,张家口北部最少;四季中春旱最重,夏旱最轻,除夏旱为东北低、西南高外,其他时段均为北低南高的特点;近20年中有16年出现重、特旱覆盖率为100%,夏季出现大范围重、特旱的年份最多、冬季最少;秋季大范围干旱增长趋势较其他季节明显。  相似文献   

9.
黑河上游气象与水文干旱指数时空变化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旱具有成因复杂、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使得干旱发生的频率日益增加。干旱指数是定量化干旱的工具,可用来分析干旱频率、程度及其时空变化特征。本文选取标准降水指数(SPI)与水文干湿指数这两个指标分别代表气象干旱指数与水文干旱指数,利用西北干旱区黑河上游祁连、野牛沟、托勒和肃南4个气象站1968-2009年的降水数据,采用子流域划分和空间插值等方法,分月、季节和年尺度计算出各站气象干旱指数及相应年份的水文干旱指数,并对两者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标准降水指数SPI与水文干湿指数都对干旱反应灵敏,均能较准确地发现和评价干旱,且二者在年尺度上以及空间上都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在月尺度上,因水文循环过程,水文干旱滞后于气象干旱。  相似文献   

10.
《发明与创新》2013,(11):47-47
水稻是全球约一半人口的主食,而气候变化问题将对粮食生产形成挑战。水稻种植需要大量的水,所以干旱天气是大敌。不久前,日本生物科学家表示,已成功研发出一种带有更深根部的水稻植物,可在干旱气候环境下维持好收成。  相似文献   

11.
干旱是世界上广为分布的自然灾害,位于中国南部的广西地处低纬度,也经常受到干旱的困扰。目前广为应用的用以评价干旱情况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仍存在算式易饱和、空间拟合不准确及具有时间局限性的缺点。针对以上问题利用MODIS数据,在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干旱监测的方法探究。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美国“国家集成干旱信息系统”(NIDIS)计划的实施背景;详述了NIDIS计划的管理架构和实施方案;概述了NIDIS门户网站在建设与应用方面的进展和成效;分析了NIDIS计划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提升干旱管理能力的若干政策建议;基于美国的经验,认为我国应从四个方面提升干旱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一要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干旱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二要充分发挥干旱门户的价值和作用;三要加强对公众进行旱灾知识的教育;四要积极推进针对干旱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基于Z指数的辽宁省气象干旱时空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永强  路璐  张兰霞  杨春祥  苏阳 《资源科学》2012,34(8):1518-1525
利用辽宁省21个气象站点1958年-2008年逐日降水观测资料,采用Z指数方法计算单站旱涝指标,在此基础上确定区域旱涝等级,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对辽宁省近51年年际和春季气象干旱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时间上,年际变化中,辽宁省旱涝交替发生,易发生连续性气象干旱,年际旱涝存在9年左右的显著周期,各个分区中辽西北地区干旱频次最大,辽南地区干旱频次最小;春季干旱变化与年际变化相似,春季旱涝存在3年左右的显著周期,各分区中辽西北与辽中地区春旱频次最大,而辽南地区春旱频次最小。空间上,年际干旱分布特征较集中,地域分布总体由西北向东南递减,其中重旱易发区为辽北和辽南,大旱易发区为辽西南部,偏旱易发区较分散;春旱分布特征较分散,其中重旱易发区为辽西北部,大旱易发区为辽北和辽南部分地区,而偏旱易发区较多且分散。研究结果与实际基本相符,可为辽宁省相关部门制定抗旱对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可变模糊算法的大连市农业干旱风险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农业干旱风险评价是近年来研究热点之一,它不仅是农业干旱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农业干旱风险区划和灾前损失预评估的理论基础。干旱风险受随机性和模糊性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风险评价方法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本文首先基于农业干旱风险理论,从农业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和承灾体脆弱性两方面分析大连市农业干旱风险,计算大连市2000年-2007年8年的农业干旱风险指数,显示2002年农业干旱风险指数高达4.7366,发生农业旱灾概率最大;然后根据干旱风险指数的结果,构建农业干旱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基于离差最大化的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可变模糊法对2002年农业干旱风险进行综合评价,显示大连市2002年农业干旱风险等级为高风险,易发生重度干旱。研究结论表明:本文农业干旱风险的评价方法较可行,计算结果较准确,为区域农业干旱评价提供了一种考虑多因素的综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气候学方法分析总结了影响林芝地区冬小麦生产的主要灾害。研究表明:初夏干旱、盛夏连阴雨、冰雹、霜冻灾害对林芝地区冬小麦产量影响较大,其中以初夏干旱灾害的影响最甚。文中结合本地实际,提出了具体的防灾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1951年—2013年黄河流域逐月降水、气温资料以及美国海洋大气局的500 hPa高度场、850 hPa风场、海平面气压场再分析资料,分析了黄河流域1951年—2013年发生干旱的时空特征以及黄河流域干旱的夏季环流特征。结果表明:1951年—2013年黄河流域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且有明显减少的趋势;冬季月尺度SPEI指数表征旱涝效果不佳,黄河流域春秋易发生干旱,夏季干旱时间变化明显,黄河流域发生极端干旱以及中等以上干旱的频次分布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黄河流域少雨年500 hPa高度场上,我国北部中纬度长波脊偏强,东亚大槽较深,乌拉尔山脊西移,西太平洋副高偏弱;850 hPa风场上,东亚夏季风风速显著减小,在中高纬度,纬向环流明显,经向环流较弱;在海平面气压场上,蒙古低压的强度减弱,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弱,印度低压偏弱。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中国气候区划图将黄淮海及其附近地区划分为4个气候子区域,利用该区域气象站点1961年-2008年的降水数据计算出子区内各站点的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雨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简称SPI);通过各子区站点的SPI差异分析了研究区内发生干旱的时空差异及其动态格局。结果表明:在3个月尺度上,A区、B区发生严重、极端干旱的频率较高,然而整个研究区发生总体干旱的频率没有明显区别;在6个月尺度上,A区、B区发生干旱的频率较高,C区、D区发生极端干旱的频率较低,其中安徽北部和河南东部地区发生严重等级干旱的频率较高;在12个月尺度上,A区、B区发生总体干旱的频率较高,C区、D区发生严重干旱和极端干旱的频率较高;就季节性干旱而言,在3个月尺度上,4个子区域发生各等级干旱的频率也存在较大差别。此外,从12个月尺度SPI值时间序列变化趋势来看,1962年-2008年全区干旱有轻微加重的趋势,且整个研究区及其各子区域干旱变化趋势处于波动中,全区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有明显加重趋势,70、80年代以及2000年以来有减缓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难解的"星星孩子"之谜在我们中间有这样一群孩子,当我们与他们近在咫尺,却感觉他们就像星星一样遥远:他们的目光不能跟我们对视;他们对周遭一切都毫无反应,但却会莫名其妙地发笑;他们会不知疲倦地重复问一个简单如"今天星期几?"这样的问题,但答  相似文献   

19.
争取人工增雨年均3000亿吨,减缓我国干旱。不是一个幻想,而是可以实现的理想。一、我国北方十分迫切需要增加雨水我国几乎年年有干旱洪涝灾情。北方多干旱,南方各省除洪涝灾情,时有发生局部严重干旱。每年因为天气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占全国GDP的3%~6%。可惜人类还不能胜天。但是,人类依靠科学规律顺势而为,创造了今天辉煌的物质成就。现在为了减少旱涝灾害,主要依靠水利工程的成果:蓄水,输水,拦洪,泄洪,卓有成效。对于天灾,我们仅限于在地面努力,显然有所欠缺。现在,应当加强应用另外一条途径,到空中拦截:有效调控雨云天气,减缓干旱灾情。…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信息》2014,(7):13-14
<正>亚洲开发银行(以下简称亚行)东亚局主任经济学家薄洋长期致力于气候变化对经济的影响,曾著有《东亚区域气候变化经济分析》一书。他对中国新一轮减少排放,保护生态的行动决心给予高度评价。他表示正在转型的中国,只要及时采用一些新技术,不用花费太多,就可以切实发挥碳减排的作用。这当然取决于中国政府的前瞻力和领导力。减碳会使中国赢得尊重空气无疑是一个公共产品,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众所周知的一个事实是:气候正在发生变化,有的地方原来干旱,现在却常常下雨;有的地方原来气候凉爽,现在却夏季炎热。有外媒抱怨中国东北的空气质量恶劣,且已经影响到韩国和日本,这不仅是中国一国需要应对的挑战,更是一个地区需要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一定要强调应对气候变化和提高空气质量的努力,这样一定会为我们赢得很多朋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