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社会的课堂.以老子的哲学观念衡量,空间属于"无"的范畴,需要有形的界面围合实现其意义.时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的张小冬就是这样一位将智与美结合的建筑结构学者,摩挲古迹,描绘新景,将智与美结合,在建筑艺术中彰显结构智慧.  相似文献   

2.
音乐课《课标》并没有削弱音乐知识与技能,无论课程目标部分还是内容标准部分或是实施建议部分,都体现了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内容和要求。在"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被具体表述为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技能、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和音乐相关文化等四个方面,从其涵盖的范围上说,要比传统音乐的"双基"内容宽泛了许多,音乐知识技能的容量其实是大大加强了。  相似文献   

3.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审美情趣,音乐文化也是如此,注重"乐本体"的"天人合一",与注重"音本体"的"主体-客体"分开,在审美观念、表现形式上有截然不同的表现。本文从文化语境出发,从音乐聆听审美差异入手,对聆听特性进行剖析,力图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音乐欣赏教学的效果起到积极作用,引导学生在音乐聆听的过程中得到精神世界与情感世界的净化和升华。  相似文献   

4.
音乐艺术与建筑艺术分属于不同的艺术种类,但是从基本属性、艺术创作、艺术欣赏和艺术发展的角度来看,它们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许许多多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5.
卓娜  蒋烨  马松影 《内江科技》2007,28(3):61-61
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浓郁的诗情画意."易安居"的室内外设计在现代与传统设计元素相结合的同时揉进了中国园林设计手法,"今"与"古"的碰撞造就出了这个集观赏游玩、茶艺休闲、艺术收藏、音乐修养、商务聚会等于一体的胜地.  相似文献   

6.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音乐教育在小学教育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加重,以往的音乐教学方式已经不能符合现在的音乐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应当从各个方面丰富音乐教学课堂,丰富"演唱"方式,促进学生的音乐体验。教师要与时俱进,整合教学资源,将适合运用于音乐教学的办法合理的融合到音乐课堂中来。教师可以将"演唱"方式与网络技术、舞蹈、游戏、故事、器乐等多种要素相结合,为学生打造一个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让学生受到全面的音乐教育。  相似文献   

7.
谭竺雯 《大众科技》2017,19(12):77-78
每一个族群的口头音乐,都是与他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密不可分的,所谓"劳者歌其事"。其音乐特点折射了民族心理、性格与气质的多元融合。对于非遗口头音乐的传承和创新,高校音乐教师将以什么契机切入实施呢?声乐课堂的教学方法将如何与时俱进的进行调整和微变呢?文章从探寻非遗口头音乐传承密码、高校声乐教师传承非遗口头音乐的多元角色置换等维度,探讨传承非遗口头音乐视域下高校的声乐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舞蹈与音乐,这两门最古老的艺术门类,从产生伊始就像树干和树枝密不可分,如影相随,形影不离。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回声。在舞蹈艺术的发展之路上,舞蹈与音乐已经成为一种"和谐一致的融洽关系",二者超越了简单的合作关系,音乐甚至成为舞蹈本体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张丽娜 《科教文汇》2012,(35):149-149,152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在建筑职业院校推广普及音乐艺术教育,对提高建筑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探索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方法和途径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在建筑职业院校开设此课程的重要性、必要性等方面展开探讨,结合教学提出建筑职业院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程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苏丹 《科学中国人》2007,(4):114-117
建筑是散落在大地上的音符,而音乐是跳动在人类心灵上的旋律。建筑之音乐美、韵律美犹如那灵动的艺术,凝聚着人类智慧的结晶,透射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好的建筑能带给人心灵深处的碰撞、强烈的视觉冲击、巨大的美感享受……建筑之美,取决于设计者对美的认知与诠  相似文献   

11.
音乐审美教育与特定时代的哲学与美学发展思潮息息相关。随着现代哲学与美学发展的主体间性转向,建立在"主客二分"认识论基础上的主体性哲学思维下的音乐审美教育必将面临着挑战,从主体性转向主体间性的音乐审美教育是当代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对三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邓军 《中国科技信息》2009,(18):216-216,221
中国的文人素有音乐情结,所以自古以来"文"多与"乐"同行.从最早的<诗经·国风>源自音乐开始,到平仄运用的顶峰律诗绝句,都极力追求着抑扬顿挫之美.近现代兴起的美文,受近代西方美学影响,更是将音乐美(当然,还有绘画、雕塑等多种美学形式)当做文章不可或缺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3.
吴非  张静 《科技风》2011,(12):222
自周公在"分邦建国"的基础上"制礼作乐"始,礼乐文化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便愈加明显;自汉武帝废百家尊儒术,对礼乐的进一步确立成为治国、立国的重要举措。从礼乐之始的礼制建筑,到规模宏大的都城宫殿,都深深烙上礼乐文化的印记。本文从礼为秩序,乐为融合,礼乐复合的文化角度,阐述了礼乐之始的礼制建筑与都城和宫殿建筑的礼乐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以人为本、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应该树立起新的建筑观,具体可表现为:新的建筑能源与环境观、成本观、技术与设计观。以新建筑观指导建筑工程从决策、实施到使用全生命周期的实践。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同时,越来越重视孩子的音乐教学,孩子的音乐教学应该从小学就注重起来,我国政府和各界人士非常重视小学音乐"创造性"教学问题,并且近年来对小学音乐教学也不断的改革创新。本文就小学音乐"创造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且就此提出了具体的强化措施,希望对加强我国小学音乐"创造性"教学能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音乐课中,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要让他们多学知识、学好知识,教师的主导作用之一就是要为他们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严重束缚了学生主动质疑、探索、求解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喜欢上课,喜欢音乐,只有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开始,让他们爱进课堂。我们应在音乐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数字化"音乐"教"与"学"的背景,阐述了初中音乐教育中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数字化"的"教"与"学"对构建高效音乐课堂的重要意义,并指出了实施的途径:一是教师形成正确的"音乐教学观",二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音乐学习观",三是讲述了教师如何"教"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学"音乐。  相似文献   

18.
建筑设计图、建筑模型及建筑物应该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即建筑作品受著作权法律保护.建筑作品从整体上讲属于事实和功能类作品,其受著作权保护的"独创性"艺术性表达必须达到一定高度的创造性,且不属于功能性之必然要求.建筑作品"实质性相似"侵权认定标准宜严格,应该采用部分比较法分析,以追求保护著作权人与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之平衡.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歌唱艺术的殿堂里,存在着三种唱法,既人们通常所说的"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而在音乐的表现中离不开音乐表演,更好地了解音乐表演在传统唱法与当今流行唱法中的区别与联系,是使每个声乐教育者和爱好者能更好的拓展音乐的又一个腾飞的平台。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是建筑设计师面临的新的挑战,也是建筑现代化所不可回避的问题。现从绿色建筑和生态建筑两方面论述"可持续发展"在设计中的体现,并提出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